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90篇 |
免费 | 390篇 |
国内免费 | 738篇 |
专业分类
44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43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267篇 |
2012年 | 196篇 |
2011年 | 266篇 |
2010年 | 238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254篇 |
2007年 | 328篇 |
2006年 | 331篇 |
2005年 | 243篇 |
2004年 | 160篇 |
2003年 | 104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5篇 |
1974年 | 6篇 |
1973年 | 5篇 |
1971年 | 6篇 |
1968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In this study, I will examine the famous ‘divine command theory’ of Mozi.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several important chapters of Mozi, including Fayi (law), Tianzhi (the will of heaven), Minggui (knowing the spirits) and Jianai (universal love), I attempt to clarify the arguments of Mozi offered in support of his distinctive ideas of serving heaven, knowing the spirits and loving all.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with his assumptions, hence they fail to support his conclusions as to the heaven–human relationship, and the man–man relationship. That is to say, at least in the texts covered, Mozi did not justify the moral or social relationship in society by appealing to the religious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42.
The influence of syllabic structure, lexical class and stress patterns of known words o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English stress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in ten native Thai speakers. All participants were adult learners of English with an average length of residence in the US of 1.4 years. They were asked to produce and give perceptual judgments on 40 English non-words of varying syllabic structures in noun and verb sentence frames. Results of the production data suggested that syllables with a long vowel attracted stress more often than syllables containing a short vowel and nouns received initial stress more often than verbs. Additionally, regression analyses with the three factors as predictors suggested that Thai participants’ pattern of stress assignment on non-words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stress patterns of phonologically similar real words. Thes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to those found in previous work with Spanish–English and Korean–English bilinguals. 相似文献
43.
大足石刻蕴涵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足道教石刻①,以其丰富的道教石刻、精湛的雕刻技艺,在国内石窟艺术、道教文化等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试以其中的女神造像作一简析,以窥其一斑。一、造像简介大足道教石刻中的女神造像,以其在龛窟中所占的地 相似文献
44.
自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来,契约论已经成为英美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中最强有力的学说。[1]但是契约论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流派。在古典契约论时期,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等人都堪称契约论的经典作家,他们彼此的逻辑结构与政策主张存在着重要差异。当代契约论的发展更是异彩纷呈,涌现出一大批名家,戴维·高西尔(DAVID GAUTHIER)[2]就是其中之一。戴维·高西尔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哲学教授,1969年出过一本《利维坦的逻辑》,对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给予了深刻的探讨。而使他跻身于当代最重要的正义(道德)理论家之列的,则是他于1986年… 相似文献
45.
“孔颜之乐”问题自从周敦颐明确提出后,几乎一直贯穿于整个宋明理学中,并且由此发展出了多种有关“乐”的理论。那么,这些理论是如何发展的?这种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深入研究宋明理学“孔颜之乐”论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论主要有以下一些发展线索:由注重外在规律、规范到注重个体内心自适;由道德理性到生活感性;从精英意识到平民心态;由理想追求到现实现成;从“无我”到“有我”等线索。然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由道德理性到生活感性和从“无我”到“有我… 相似文献
46.
47.
“多少”概念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量判定任务,分别用2~30和5~100范围内点子图为刺激,研究个体“多”和“少”概念的发展。结果发现:在5~100点子条件下,随年龄的增长,个体“多”概念的判断值、“少”概念的判断值、“多”“少”概念的临界值均显著增大;7~9岁是个体“多少”概念发展的转折期;个体对“多少”概念的认知具有相对性;在本实验的两种条件下,随年龄增长,个体“多”概念的判断值、“少”概念的判断值、“多”“少”概念的临界值逐渐趋于刺激点子数最大值的2/3、1/3、1/2,“多”概念与“少”概念判断的不确定距离逐渐趋于刺激点子数最大变化范围的1/3或略小于1/3。 相似文献
48.
大学生利他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利他动机进行调查分析。测量工具为利己性利他动机量表和利他性利他动机量表。被试取自北京5所高校的大学生1920名。结果显示:57.4%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己性利他动机。63.2%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他性利他动机。性别、独生子女、家庭地点等因素均同大学生利己性利他动机无关。独生子女、家庭地点、学校性质同大学生利他性利他动机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49.
中学生好胜心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积极的归因训练、表扬与奖励和适当的竞赛等手段对中学生的好胜心进行培养,通过一个学期三个阶段的培养,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好胜心水平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增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好胜心水平与学习成绩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归因训练、表扬与奖励、适当的竞赛是培养中学生好胜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0.
选择反应作业中的反应组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2-选择反应作业的两个反应复杂度不对称(不等)实验因素考察反应组织,发现在同一作业中无反应复杂度效应,而作业之间反应复杂度效应显著。这提示选择反应是选择已完成组织的反应,而不是实时地进行反应动作组织,进而引入动作模块的概念。即把反应组织视为选择动作模块过程。其实际意义是,在操作界面的优化设计中,要提高一组同时可选择操作R中的某一种操作Ri(R∈Ri|i=1,2,…,n)的绩效,其有效途径是应降低这一组操作R的平均复杂度;如果只降低Ri的复杂度,要提高其绩效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