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0篇
  免费   664篇
  国内免费   227篇
  4121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该研究利用口语动窗技术和双重任务范式,探索了重读与信息结构的匹配关系对语篇理解加工的影响、以及其发挥作用的内部机制。结果表明:与控制条件相比,不一致性重读阻碍语篇的理解加工,而一致性重读对语篇理解的促进作用相对不明显;重读促进焦点词汇的加工,而不重读促进非焦点词汇的加工,从而说明重读影响语篇理解不仅仅是由于它能调控听者的注意力分配,更重要的是重读的有无传达着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862.
以419名低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一年的教学干预研究,探讨了独立阅读和分享阅读对儿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分享阅读和独立阅读均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量是影响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2)独立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63.
情绪状态对不同年龄儿童定势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情绪影片引发情绪的方法,考察64名8~12岁儿童在正负情绪状态下定势转换能力的表现。研究为4(年龄)×2(情绪)×3(重复转换条件:重复、短时转换、长时转换)3因素重复测量混合设计。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对任务转换产生了影响,可能是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对任务定势的长时转换削弱更大。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这两种任务转换条件中没有出现显著的年龄差异,说明8~12岁儿童均已具备在两个任务之间进行即时转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64.
通过3个实验探讨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的情绪意义。实验1采用限制联想法考察红色和蓝色的情绪意义。实验2、实验3采用启动范式, 分别考察在知觉水平和概念水平上红色和蓝色对情绪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知觉水平:在唤醒度和优势度上, 红色知觉引发了高唤醒、高优势情绪, 蓝色知觉引发了低唤醒、低优势情绪, 这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 但在愉悦度上, 红色知觉既能引发高愉悦情绪, 也能引发低愉悦情绪, 而蓝色知觉只引发了高愉悦情绪, 这体现出本土化特点。(2)概念水平:在唤醒度和愉悦度上, 红色概念引发了高唤醒、高优势情绪, 蓝色概念引发了低唤醒、低优势情绪, 这与知觉水平基本一致; 但在愉悦度上, 红色概念只启动了高愉悦情绪, 而蓝色概念同时启动了高愉悦和低愉悦的情绪, 这与知觉水平不一致。本研究表明:(1)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情绪引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愉悦度上; (2)颜色知觉和颜色概念对情绪的引发机制可能具有如下特点:颜色知觉对情绪的三维度具有直接的引发作用; 而颜色概念对情绪唤醒度和优势度的引发是以颜色知觉为中介, 对愉悦度的引发则是以社会文化为原因。本研究探讨了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情绪的作用, 对红色和蓝色在中国社会环境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同时, 直接比较并剖析了颜色知觉与概念对情绪的引发特点, 对于揭示二者对情绪引发的内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65.
黎光明  张敏强 《心理科学》2013,36(1):203-209
方差分量估计是概化理论的必用技术,但受限于抽样,需要对其变异量进行探讨。采用Monte Carlo数据模拟技术,探讨非正态数据分布对四种方法估计概化理论方差分量变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非正态数据分布下,各种估计方法的“性能”表现出差异性;(2)数据分布对方差分量变异量估计有影响,适合于非正态分布数据的方差分量变异量估计方法不一定适合于正态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866.
李爱梅  田婕  李连奇 《心理科学》2011,34(4):920-924
研究目的:探讨易得性启发式对风险决策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易得性启发式与决策框架相互作用下的风险投资行为特点。方法:采用2×2×7混合实验设计和情境实验。结果:成功结果的易得性启发式导致对风险决策问题采用自上而下加工,失败结果为自下而上加工;成功结果时投资倾向为风险趋向,失败结果为风险规避;易得性启发式与决策框架共同影响风险投资倾向。结论:易得性启发式影响风险决策的认知加工过程,并与决策框架对风险投资倾向产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67.
道德外语效应(Moral Foreign Language effect)是指人们的道德判断在外语条件下发生改变的现象,自该效应提出以来,其背后的机制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道德外语效应的解释机制主要有审慎加工增强、情绪反应减少和道德规范联结的减弱等。本文对三种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情绪、道德规范和外语水平对道德判断可能会产生影响。同时,本文指出未来可以从自我控制、认知启动效应、消极情绪启动效应及道德规范与外语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68.
为探索成人认知功能的发展与认知老化轨迹,基于中华成人智力量表常模样本数据,统计控制教育水平和职业构成以部分消除同辈效应,考察智商和智力指数的年龄趋势。结果晶体智力指数(CI)在25~44岁间增加0.69分后缓慢递减,高低差值3.3分;注意记忆指数(AMI)在25~44岁间共减少3.3分,45岁后各组均数以3分左右的速度递减。流体智力指数(FI)和智商的年龄差异模式与AMI类似,幅度缩减。提示中国成人晶体智力在74岁前比较稳定,没有明显老化,流体智力和注意记忆能力可能在45岁开始明显线性老化。  相似文献   
869.
李杰  林文娟  郑丽  李波 《心理学报》2004,36(2):201-207
利用经典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以糖精水为条件刺激(CS),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为非条件刺激 (UCS),观测两次CS-UCS结合训练后,再次条件刺激诱发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作用的动态改变,获得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和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各自保持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c-fos免疫组化技术, 进一步观察再次条件刺激诱发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反应时大鼠下丘脑各核团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作用在训练后第5天较强,第30天基本消失,而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始终稳定保持到第30天。进一步研究显示出,下丘脑室旁核FOS蛋白表达在第5天非常密集,而第30天几乎没有表达,与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在时程和趋势上具有一致性。通过FOS蛋白表达时程差异比较,提示下丘脑室旁核可能是CNS内介导CS诱导的免疫抑制效应的重要核团。  相似文献   
870.
以往研究表明,工作记忆是一个资源有限的系统,但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工作记忆成绩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工作记忆训练是指针对低容量的个体进行针对存储系统或者中央执行系统各成分的训练,以提升个体工作记忆绩效及影响任务相关脑区的活动。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在评估工作记忆训练的效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利用工作记忆训练来改善个体的工作记忆在具体的方法、训练成效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