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2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7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3-6岁儿童为被试,以7个常见物体种类的图片为实验材料,按概念水平(基本类概念及上级类概念)以及选择图与目标图的感知相似程度(高、中、低)将实验材料分为四种类型,对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岁幼儿已能按基本类概念标准进行正确的种类匹配;对于上级类概念,3-5岁儿童的匹配能力尚较差,6岁基本达到掌握水平。(2)实验材料的感知相似程度对3-5岁儿童的上级类概念匹配操作有显著性影响,6岁儿童才摆脱了这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62.
字符的知觉表征及其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津  朱滢  田立 《心理学报》1995,28(2):145-151
实验以英文单词,汉字和图片为材料,采用速示补笔测验测量了大脑左右半球的启动效应。结果是,如果学习与测验的字体和大小不变,则视觉启动右半球高于左半球。其他材料不产生这种效应。这表明,至少有一个分离的系统对构成启动的汉字的视觉表征进行编码,此系统在右半球表征形状特异形状特异信息更有效;对字符抽象特征的表征,两半球无显著差异,速示补笔测量的是前语义水平的知觉表征,是一种知觉(数据驱动)内隐记忆测验。  相似文献   
863.
本文意在说明我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就有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传统。认为认识和把握这个传统对今天和今后妥善处理中国伊斯兰教问题很有必要。在此认识基础上,作者通过这种相适应的含义和程度、背景和条件,方式和过程、矛盾及其解决、结果和立论、特点和意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64.
试论反应性抑郁形成的心理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反应性抑郁形成的心理过程进行解释的理论中 ,较有影响的有精神分析理论、控制理论、认知理论、自我注意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由于这些理论都仅强调某一个因素的作用 ,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同时还考虑到评价、个体扮演角色的多少及其采用的应付方式等因素的作用 ,就可以看出反应性抑郁形成的完整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865.
The pitch of a visual field systematically influences the elevation at which a monocularly viewing subject sets a target so as to appear at visually perceived eye level (VPEL). The deviation of the setting from true eye level averages approximately 0.6 times the angle of pitch while viewing a fully illuminated complexly structured visual field and is only slightly less with one or two pitched-from-vertical lines in a dark field (Matin & Li, 1994a). The deviation of VPEL from baseline following 20 min of dark adaptation reaches its full value less than 1 min after the onset of illumination of the pitched visual field and decays exponentially in darkness following 5 min of exposure to visual pitch, either 30° topbackward or 20° topforward. The magnitude of the VPEL deviation measured with the dark-adapted right eye following left-eye exposure to pitch was 85% of the deviation that followed pitch exposure of the right eye itself. Time constants for VPEL decay to the dark baseline were the same for same-eye and cross-adaptation conditions and averaged about 4 min. The time constants for decay during dark adaptation were somewhat smaller, and the change during dark adaptation extended over a 16% smaller range following the viewing of the dim two-line pitched-from-vertical stimulus than following the viewing of the complex field. The temporal course of light and dark adaptation of VPEL is virtually identical to the course of light and dark adaptation of the scotopic luminance threshold following exposure to the same luminance. We suggest that, following rod stimulation along particular retinal orientations by portions of the pitched visual field, the storage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 resides in the retinogeniculate system and is manifested in the focal system as a change in luminance threshold and in the ambient system as a change in VPEL. The linear model previously developed to account for VPEL, which wa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influences from the pitched visual field and extraretinal influences from the body-referenced mechanism, was employed to incorporate the effects of adaptation. Connections between VPEL adaptation and other cases of perceptual adaptation of visual direction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866.
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建农  徐凡 《心理学报》1997,30(3):271-277
在超常儿童研究领域存在着许多争议的问题,超常儿童的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更好地解释超常儿童的创造力与智力的本质关系,我们曾提出了“创造性系统模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证实模型提出的假设。本研究以超常和常态儿童为被试对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考察。结果发现:(1)超常儿童的图形、数字和实用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成绩都明显高于常态儿童;(2)超常和常态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与兴趣、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3)兴趣和动机得分较高的被拭的创造性思维得分显著高于兴趣和动机得分较低的被试;(4)超常儿童中有相当部分处于低兴趣和低动机水平,而常态儿童中却有相当部分处于高兴趣和高动机水平。因此,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支持了系统模型中提出的有关儿童创造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86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cues (semantic and phonemic) and two grammatic classes (noun and verb) on cueing responsiveness. Subjects consisted of 10 Broca's, 10 Wernicke's, 8 conduction, and 8 anomic aphasics. Cues were administered following failure to name on confrontation. Responsiveness to the two types of cues was dependent on aphasic type and grammatic class. Broca's and conduction aphasics responded better to phonemic cueing, while anomic aphasics were more responsive to semantic cueing. With regard to grammatic class, aphasics responded better to phonemic cueing on noun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ypes of cues was demonstrated on verbs. Neuro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cueing and naming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68.
本文选择了聋哑右利儿童113人和正常右利儿童133人,用八种书写方式书写八个汉字和阿拉伯数字1-10。结果表明;聋哑一年级学生出现的镜像书写人均人次比正常幼儿园儿童少,而其它年级间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聋哑9—10岁儿童比同年龄组的正常儿童所出现的镜像书写人次多,而在11—12岁组则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分析,提出了镜像书写可能存在两个关键期的假说,一是字体熟练程度的关键期,一般在受教育的最初1—2年;另一个是大脑对镜像书写的调节和控制关键期,一般在6岁左右。  相似文献   
869.
对300名6个月至3岁的儿童进行了抓物的实验。发现1岁以内儿童的左、右手率在50%上下,随年龄增长,右手率逐渐增加:1—1(1/2)岁为69.4%,1(1/2)—2岁为71.3%,2—2(1/2)岁为76.9%,2(1/2)—3岁为81.5%。男、女存在差异,男孩右手率较女孩高。实验中出现双手抓物现象,但1岁半后此现象迅速减少。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左利者,其孩子的左手率比那些父母为右利者高。此外,孩子抓物时对不同颜色物品和玩具则呈现选择性倾向。  相似文献   
870.
方格  佟乐泉  刘范 《心理学报》1988,21(3):46-54
本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协作项目。数学团体测验是整体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这一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北京(中)、芝加哥(美)、仙台(日)和台北(中)小学儿童的数学成绩。其结果表明:亚洲学生的成绩显著高于美国儿童的成绩。我们试将美国教材同其它国家的教材进行比较,已初步看出,教材讲授的时间可能是影响中国儿童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的学习态度可能是影响儿童成绩的另一因素。其它方面如家庭条件、母亲的观念、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课堂的组织形式都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我们对此将陆续提出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