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6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707篇
  399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41.
At present, mindfulness is a hotspot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indfulness is an effective tool that enables people to effectively inhibit negative emotion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nvy is a typical negative emotion; however, env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types: benign envy and malicious envy. The question then arises, how does mindfulness affect both types of envy? Using a mindfulness reperceiving model, we explored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 on thes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envy and on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o accomplish this, we recruited 676 Chinese undergraduates to complete the 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 (MAAS), the Benign and Malicious Envy Scale (BEMAS) and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The results we obtained showed that mindfulness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predicted malicious envy and that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layed a partially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benign envy; however,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can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predict benign envy and played a complete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benign envy. These results effectively extend theories based on the mindfulness reperceiving model while also being important for promoting benign envy and inhibiting malicious envy in terms of improving mindfulness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相似文献   
942.
6~8岁儿童同伴互动及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对象为55名7岁左右的小学儿童。数据收集方式为自然情景下对儿童行为的录像观察.父亲教养方式采用Q分类卡片(CRPR.Block,1981)中译本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女孩在集体游戏和同伴对话这些行为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而攻击行为则要明显少于男孩;女孩在同伴交往主动性上要优于男生;儿童同伴游戏的丰富性水平与父亲所报告的鼓励成就和鼓励独立的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儿童同伴交往的主动性水平与父亲所报告的拒绝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43.
以141名中小学生为被试,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研究学生对教学调节策略的公平知觉及其公平观念。结果表明:(1)学生对教学调节策略的公平知觉存在差异.同伴辅导是学生认为最公平的教学调节策略,其次是丰富。高中生与初中生和小学生对加速和等待两种教学调节策略的公平知觉存在差异。(2)学生的公平观念存在年级差异,公平知觉与公平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944.
李金钊 《心理科学》2004,27(4):980-982
该研究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52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单因变量多维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彼此独立起作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5.
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4,27(5):1100-1102
本研究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控制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SCL-90中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占学生人数的25.33%,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父母的文化和职业等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和心理控制感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心理内控倾向者相比,心理倾向于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负性情感多,精神症状多,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  相似文献   
946.
张荣  李喜英 《哲学动态》2005,(12):45-51
汉斯·约纳斯(Hans Jonas)是20世纪后半叶德国最深刻、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通过<有机体与自由>和<责任原理>等著作,对科学技术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批判与伦理论证.他的思想具备某种后现代的维度,并获得了世界性声誉.  相似文献   
947.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手术同意书使用范围的扩大化是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表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医患间缺少沟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解决上述问题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8.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张林  车文博  黎兵 《心理科学》2005,28(1):36-41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闯卷,考察了全国各地2007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预测能力,内部一致性和测量稳定性理想;(2)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总体上以心理调节机制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机制使用较少;(3)在压力的应对方式上,大一学生以外部求助、压抑、幻想和调整情绪方式为主,大二、大三学生以自我防御方式和总结经验为主,大四学生则较多采用心理调节机制的方式;(4)女生的应对方式比男生更积极,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倾向于压抑自己和总结经验,城市来源的学生更喜欢宣泄压力,独生子女的应对方式以消极防御机制居多。  相似文献   
949.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年Ⅱ型糖尿病人的记忆损伤特征。研究选取病人和对照各30人,控制年龄(65岁以下。病人组平均53岁,正常组52岁)、教育水平和相关疾病等因素。测试数字符号、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动作记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4项认知任务。结果发现:(1)病人组数字符号测试显著低于正常组;(2)在支持性条件记忆自由回忆中,病人组在有动作演练的高语义关联和无动作演练的低语义关联项目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分离现象;(3)在线索回忆中,病人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4)两组数字工作记忆广度、无意义图形再认的成绩无差异。根据SPT(subject—performed task)研究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中年Ⅱ型糖尿病人记忆的一般性信息加工能力未表现出受损,但特异信息加工受到损伤,并可能预测随年龄及病程进行而表现出一般性信息加工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950.
上大学前、后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莉  胡竹菁 《心理科学》2005,28(5):1223-1226
本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以及生活事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SCL-90量表得分在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焦虑、敌对、精神病性上存在年级与经济收入的交互作用,月均经济来源在200元以下的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心理症状愈加严重;(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均为负性生活事件,生活事件能解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变异量的30.1%;(3)上大学前后的生活事件在性质上的差异具有个体发展的阶段特点;(4)上大学后的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影响约占27.4%,上大学前的生活事件的影响约占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