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0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70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信号检测论方法引入集值统计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值统计是模糊数学方法的应用,信号检测论之评价法与有无法实验满足集值统计条件,可用集值统计的程度函数表示辨别力或感受性的大小。本文提出两种计算程度函数的数学模型:(1)a=1/K[∑a_(k1·CP_(k1)(Y/SN)+∑a_(k2)·CP_(k2)(Y/N)],(2)f(u)=1/2[∑a_(k1)·P_(k1)(Y/SN)+∑a_(k2)·P_(k2)(Y/N)]。试验结果证实两种模型所计算的程度函数与信号检测论方法所计算的辨别力指数d’有高相关(r_(ad’)=0.842,r_f(u)d’=0.953、n=67),程度函数与d’一样,不仅可以作为辨别力的指标,而且可将判断标准与辨别力分开,不同的是程度函数用β=a_N/a_(SN)或β=f_N(u)/f_(SN)(U)计算的判断标准是一次性综合判断。此点不同于信号检测论可对每一个类别反应的判断标准进行计算。程度函数与d’的计算都利用了对信号与噪音的反应信息。除上述二者的共同之处外,程度函数比d’还具有以下一些优越性:(1)程度函数应用集值统计,无须信号检测论要求对信号与噪音的感觉分布为正态的基本假设,可认为是非参数的方法;(2)可克服信号检测论方法不同判断标准下d’不稳定又难以解释的困难;(3)可适当地减少试验次数;(4)程度函数取值在0-1之间,易于形成量表值方便比较,意义清晰、明确;(5)更符合心理判断的实际状态。  相似文献   
22.
汉语句子的多层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栗 《心理学报》1990,23(2):39-48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中文句子分析的计算机模型。在该模型中,句法、语义信息对中文句子的多层次分析是同等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语义规则,利用这些规则可将语义关系综合进句法和词典,使该模型能同时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对汉语一些典型句型的应用表明,该模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
理解模糊概念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不同场合下人脑理解模糊概念(量词、修饰词)的动态特点,并且考察了不同赋值区间(论域)、比较级的基数、上下关联(Context)等变量对理解给定的模糊概念的影响,特别考察了上述问题上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4.
人格类型对应激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室应激源部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EPQ为依据选择高神经质和低神经质2组共24名被试,以有时间压力的心算和复杂辨别反应操作为紧张性刺激,在进行作业的同时记录被试的呼吸频率、呼吸流量、脉率、指端血管容积和皮肤电反应等五项生理指标,并检测尿内儿茶酚胺分泌量。通过对人格类型、作业成绩、作业难度主观评价、紧张性情绪体验,以及对尿内儿茶酚胺分泌量和五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以研究人格类型对应激反应影响的程度和途径。结果表明,在两组被试作业成绩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在对作业难度主观评价和情绪体验的程度上,高神经质组高于低神经质组。在平静状态下,高神经质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高于低神经质组;应激状态下,高神经质组的儿茶酚胺反应强度和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低神经质组。高神经质组的五项生理指标均比低神经质组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儿茶酚胺分泌量与脉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另外,通过与自然应激源部分的实验结果比较,发现实验室与现场应激的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5.
卡车驾驶员速度估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小华  彭楚翘 《心理科学》1997,20(6):525-529
用速度知觉测试仪,对251名男性卡车驾驶员在四种实验条件下的速度估计准确性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安全组卡车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准确性优于事故组卡车驾驶员,两者在低速条件下差异不显著,高速条件下差异显著;事故组卡车驾驶员的高估次数高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低速条件下两者不显著.高速条件下差异显著;事故多发组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准确性在高速及低速长距离条件下差异显著;速度及距离对速度估计准确性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年龄对速度估计准确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6.
6 15岁儿童对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1)考察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2)探讨儿童友谊特性的认知结构。研究采用结构访谈法,被试为来自北京市普通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6岁、8岁、10岁、12岁和15岁儿童共100名(每个年龄组20名,男女各半)。结果发现:(1)6—15岁儿童对友谊特性的认知结构由5个维度组成,即:个人交流和冲突解决,榜样和竞争,互相欣赏,共同活动和互相帮助,亲密交往。(2)对6—15岁儿童,友谊特性中的5个维度的重要性次序为:共同活动和互相帮助,个人交流和冲突解决,榜样和竞争,互相欣赏,亲密交往。(3)从发展上来看,对友谊特性不同维度的认知发展趋势有很大年龄差异。6—8岁儿童只能认识到友谊特性中一些外在的、行为的特征;以后才能逐渐认识到那些内在的、情感性的特征。但是,原来那些外在的特征并没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被取代,而是与内在的、情感性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在认识中逐渐深化。(4)小学六年级儿童在共同活动和游戏上表现出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而在冲突解决上,女生的认知水平高于男生。此外,初中三年级学生在互相欣赏方面,男生的认识水平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27.
教育因素对认知功能年老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应用言语-操作和人机对话两种方式共12项作业,完成年龄和教育因素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被试共734人,46-75岁.结果表明:(1)年龄和教育因素对认知成绩的影响因作业而异,分别为年龄影响明显(图象自由回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教育因素影响明显(卡片分类、图象分类和矩阵填图)、年龄和教育因素影响均明显(符号数字、词对联想学习、听觉和视觉数字广度)或均不明显(心算).(2)四项非词语性作业速度明显受年龄和教育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8.
Investigated ethnicity and parental alcoholism as factors that might influence the stress vulnerability of adolescents. It extended an initial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this same sample by adding two annual assessments which allowed for additional cross-sectional analyses and longitudinal tests. Hispanic and Caucasian adolescents (N=306 at Time 1) completed measures of their own life stress, family conflict, and alcohol use. Their parents reported on adolescents'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symptoms. Cross-sectional analyses at Time 2, and prospective analyses involving Time 1 and Time 2 measures were, for the most part,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al study's results. Caucasian adolescents and children of alcoholic parents appeared to be more vulnerable to stress than Hispanic adolescents and children of nonalcoholic parents. Family conflict was a partial explanation for this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Grant DA05227 to Laurie Chassin (pricipal investigator) and Manuel Barrera, Jr. (coprincipal investigator). Susan Li was supported by a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inority Fellowship Award. Portio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Resiliency in Families: Racial and Ethnic Minority Families in America” that was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y 31–June 2, 1994.  相似文献   
29.
临床经验对诊断的双重作用及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临床经验的定义、来源及指导实践过程中的意义,指出其具有促进诊断和引起误诊的双重作用,并用临床病历例子详细说明其双重作用的形式、导致结果及产生的原因。指出临床经验的双重作用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局限性,提出对经验的改造完善途径,以能充分表现出其促进诊断的作用,而最大限度降低其导致误诊的程度,发挥在临床工作中的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30.
Li FP 《Ethics & behavior》1995,5(2):193-196
Case vignette: sharing unanticipated genetic information. The Questor family has experienced an unusual number of malignancies in the past two generations and has been advised by an oncologist that the p53 oncogene known as Li-Fraumeni Syndrome may be present in the family genome. The option of predictive genetic testing has been raised and several branches of the family have chosen to undergo screening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are at risk for cancer because of the gene. Roger and Liz Questor have arranged for screening of themselves and their three children, ages 12, 10, and 7. The couple has, by all appearances, been happily married for 14 years. None of the family members are found to carry the oncogene; however, the geneticist conducting the analyses has made an interesting incidental discovery. The 10-year-old child is not the biological progeny of Roger Questor. Although the 12- and 7-year-olds are clearly the biological children of the couple, it is evident that the 10-year-old born to Liz Questor was fathered by a person other than Roger. What are the ethical obligations of the geneticist with respect to any sharing or disclosure of the information that has been discovered incidentally? What course of action, if any, do you recomme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