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目的在于验证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有正向预测作用及其对学生学业效能和学习态度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假设。通过对109个班级的班主任教师和3066名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生性别影响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学生学业效能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这一影响强度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2)在控制教师所教年级的影响下,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的班级差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高的班级,学生学习态度越积极;(3)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效能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越高,学生学业效能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影响越弱,反之班主任教师管理效能感低的班级,学生学业效能感对学习态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2.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雷雳  陈猛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169-177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更是首当其冲。依据Bronfenbrenner的生态学模型,该文从微系统、中系统、宏系统以及处于生态系统中心的青少年自身4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提供了有关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方面的一些初步知识  相似文献   
73.
陈红敏  莫雷  冷英 《心理科学》2005,28(2):491-493
文章对文本阅读中概念提取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虽然研究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都力图揭示文本阅读中概念提取的信息加工机制。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文本阅读中概念提取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文本类型、文本中心确定方式和抑制是主要因素。其中,文本中心确定方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4.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角色目标在情境模型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中的作用。实验一结果表明,阅读中。如果文本叙述中的角色在一个目标指引下展开活动.那么可以促进相应空间设置内的物体的更新。实验二考察了不同性质的角色目标在空问信息加工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已经达成的目标,未达成的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5.
知识表征的新观点--知觉符号理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瑞明  莫雷  李莹 《心理科学》2005,28(3):738-740
在认知科学中一个经典的争论是知识在人的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其中占主流的理论一直是命题符号理论,而最近Barsalou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知觉符号理论。本文对这一新理论做了介绍,阐述了它的主要特征,比较了它与命题符号理论的差异,并提供了现今对这一理论的实验证实。希望借此能启发国内的研究者也来关注和研究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76.
伍丽梅  莫雷  王瑞明 《心理科学》2005,28(4):1014-1019
语言学家在英语的时间语言表达中发现了隐含其中的两种不同运动视角:一种是从过去指向将来的自我运动(自我运动视角moving-ego);另一种是从将来指向过去的时间运动(时间运动视角moving-time)。心理学家McGlone&Harding报告了在英语中视角对时问语言理解的作用,并提出人们存在MT视角的偏向。本文报告了两个实验,实验1直接运用和修改McGlone&Harding的范式在汉语文本探讨视角对时间语言理解的影响。实验2运用信号检测理论来验证了人们存在MT视角偏向。  相似文献   
77.
消费者独特性需求量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阳  施俊琦  王明姬  刘霞  王垒 《心理科学》2005,28(6):1449-1451
本研究目的是修订消费者独特性需求量表(CNFU)的中文版。研究对两个样本共计918名被试进行了问卷测量。项目分析显示,31个题目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26个题目的中文版量表符合原量表的三因素(即标新立异、非大众化和避免雷同)模型。量表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和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量表具有较好的汇聚和区分效度,非学生样本得分显著高于学生样本。本文对量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8.
Reviews     
Lei  Pui-Wa 《Psychometrika》2004,69(2):319-321
  相似文献   
79.
李磊 《宗教学研究》2004,(4):181-185
魏晋以后中国人精神世界中儒释道并存的格局早已为治学者所熟知,然而对常识的习焉不察往往阻碍了我们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探询与反思.钟国发先生的新作<神圣的突破--从世界文明视野看儒佛道三元一体格局的由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不囿于成见,提出儒佛道三元一体的命题,并且对这一命题从宗教内部及其与社会历史之间关系进行了阐释.尤为可贵的是,这种阐释是在世界文明视野下,在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作出整体性的把握之后展开的,因此,这种阐释本身就是对中国上古中古史的一种气势恢宏而又不失严谨缜密的书写,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历史追本溯源、富有洞察力而又自成体系的理解.故而,该书的关怀已远远超出了宗教领域,而深入到中国历史的思想、知识、信仰、社会组织、政治形态等诸多层面的研究,对上古史、中古史多有贯通之解.下面就该书的若干观点作一简单评介.  相似文献   
80.
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探讨了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结果表明 ,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项目表达顺序为“结果→原因”时 ,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项目发生互换 ,其结果为“原因→结果”。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在没有关联词的语法提示条件下 ,读者在理解汉语无关联词的因果复句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其语义内容按照“原因→结果”固定方向进行系列的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