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60篇
  8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文博  陶磊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2):239-254
准确把握基层公职人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是提升工作绩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现有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忽略了中国情景的特殊性, 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微观激发机制及其消极绩效影响也关注不足。本研究从中国情景下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核心构成要素、激发机制以及绩效结果入手, 从三个方面系统地构建适合中国场景的公共服务动机理论:第一, 将公共服务动机视为混合动机概念, 基于扎根理论的定性方式识别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构成要素与核心内涵, 并据此开发本土化、多维度的公共服务动机量表; 第二, 从微观激发机制出发, 探讨受益人接触、自我倡议、观念反思等机制对个体公共服务动机的激发作用; 第三, 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探讨公共服务动机与个体公务员行为间的关联及其机理。本研究既响应了国内公共管理学界长期以来发展本土理论的呼声, 亦为政府部门完善公共人事政策提供切实思路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82.
本研究对误导信息效应中不同年龄被试对最初事件再认的表现差异和自信心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再认成绩方面,被试对误导项目的错误反应率要高于对控制项目的错误反应率,即产生了误导信息效应,而且老年被试比年轻被试更易受误导信息的影响;在自信心方面,被试不存在年龄差异,即无论是在误导项目上,还是在控制项目上,老年被试和年轻被试对其再认的正确和错误反应有一样高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683.
Semantic normativism, which is the view that semantic properties/concepts are some kind of normative properties/concept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in contemporary meta‐semantics. In this paper, I aim to argue that semantic normativism has difficulty accommodating the causal efficacy of semantic properties. In specific, I raise an exclusion problem for semantic normativism, inspired by the exclusion problem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Moreover, I attempt to show that the exclusion problem for semantic normativism is peculiarly troublesome: while we can solve (or dissolve) mental‐physical exclusion by adopting the so‐called ‘autonomy approach’, a similar autonomy solution to semantic exclusion is implausible if semantic properties are understood as normative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684.
韩迎春  莫雷 《心理科学》2013,36(1):20-26
采用自控速度的移动窗口技术,在3个实验中分别考察句法歧义消解的基本过程。阅读材料为 不含有词汇歧义的较为单纯的英语句法歧义句。结果为:实验1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语料中不存 在歧义激发点的情况下,被试不会启动歧义的消解过程;实验2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歧义激发点 与解歧区重合时,人们会选用再分析机制来处理解歧区语料;实验3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歧义激 发点与歧义区重合时,人们会选用竞争机制来处理歧义区语料。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基于激发点 的权变模型关于句法歧义消解过程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685.
贾磊  罗俊龙  肖宵  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909-1918
刻板印象是大脑对社会信息的一种自动的类别化加工过程。近期脑成像的研究表明, 刻板印象的注意编码、语义表征以及抑制控制等认知成分可以分别通过相应的ERP成分表现出来; 而基于ERP源定位以及fMRI的研究表明, 杏仁核、前扣带回、大脑前额皮层以及外侧顶叶皮层附近的颞顶联结区可能参与到了它们的认知加工。最后结合已有的研究, 提出了刻板印象可能的认知通道, 并简要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86.
本研究以高兴、愤怒和中性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及生理基础,即从电生理的角度,探讨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是反映了注意的快速定向还是注意的解脱困难,亦或是既有快速注意定向又伴随注意的解脱困难。行为数据发现,高低自尊个体在有效提示下的反应显著快于无效提示条件。脑电数据发现,无效提示条件下,愤怒面孔后的靶子比高兴和中性面孔后的靶子在低自尊个体中诱发了更大的P1和更小的N1波幅,有效提示下无显著差异;高自尊个体在N1和P1波幅上无显著结果。晚期P300成分上,无效提示比有效提示诱发了更正的波幅,未发现自尊相关的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低自尊个体对评价性威胁信息(愤怒)的注意偏向是对威胁信息(愤怒)的注意解脱困难。  相似文献   
687.
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郭伯良  王燕  张雷 《心理学报》2005,37(2):233-239
运用同伴提名和问卷法,对82个城市初中班级的4650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并使用多水平分析技术探讨了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和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其同伴接受和学业成就,儿童的攻击、退缩行为对学业成就和同伴接受有明显的负向预测效果;在班级环境变量方面,老师支持可以减弱退缩行为和学校适应间的负向联系;老师训诫不仅可以减弱攻击行为与同伴接受间的负向关联,并且对退缩行为与学业成就之间的负向联系也具有削弱效果;同学关系这一变量的班级效果最为明显,可以明显地增强儿童问题行为与学校适应间的负向联系;而班级秩序纪律对攻击行为和学校适应间的负向关联有明显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688.
莫雷 《心理学报》2004,36(2):247-252
对Ross1987年与1989年关于样例表面概貌影响原理通达与原理运用的两项研究以及莫雷2000年针对Ross关于“表面概貌不影响原理运用”的结论所进行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莫雷2000年根据对Ross的研究结论的质疑所做的研究是逻辑严密的,根据莫雷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可以得出“表面概貌影响了原理运用”的结论。邵文对莫雷的研究的质疑,首先是由于对心理学因果研究的基本设计逻辑不了解,同时也由于对莫雷的实验逻辑不理解,其批评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689.
以概率原理为材料,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样例的编码方式对问题解决迁移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实验1探讨了样例的变异性与不同的自我解释模式结合对被试解决不同程度迁移问题的影响;实验2运用大声思维技术,进一步探讨不同样例的变异性和不同自我解释模式编码样例的条件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问题解决的特点。结果表明:样例的变异性和诱发自我解释模式结合能有效地促进原理图式的获得和迁移;自我解释对理解原理和获得原理的概化图式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学习者自我解释的特征并不一致,存在着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690.
郭磊  周文杰 《心理学报》2021,53(9):1032-1043
充分挖掘选择题(Multiple-Choice, MC)的诊断信息受到了较多关注, 将干扰项信息考虑在内可以提升诊断精度。为了弥补参数模型基于大样本才能获得可靠估计的不足, 以及适用于班级水平的小样本诊断测验情境, 本研究提出了非参数的多选题诊断方法。模拟和实证研结果表明:(1)当MC测验中题目参数不存在较大差异时, ${{d}_{\text{ph}-\text{MC}}}$法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优于参数类诊断模型。(2)当MC测验中题目参数存在较大差异时, ${{d}_{ph-MC}}$法的表现最优。(3)实证研究中非参数方法和参数类模型的分类一致性程度较高, ${{d}_{\text{ph}-\text{MC}}}$距离法估计得到的考生属性总体掌握程度与总分相关最高。最后, 基于MC诊断测验的特点提出了若干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