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执行功能紊乱理论(Theory of Executive Dysfunction)、弱的中央统合理论(Weak Central Coherence theory)和心理理论假说(The Theory of Mind Hypothesis)是解释孤独症认知障碍的三种重要理论。本文着重通过回顾以往的实验研究来探讨三种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前进的方向, 以及三大理论之间的关系。三者可能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孤独症认知障碍的机制, 如何综合起来更好地揭示孤独症的认知障碍和病理机制, 尚需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同时更多地考虑不同认知因素的交互影响以及研究的生态学效度, 可能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2.
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 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遗忘带有情绪色彩的记忆内容, 但更多的是那些带来痛苦的负性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又分为定向遗忘和压抑遗忘, 项目法和字表法是实验室中研究定向遗忘的主要方法, 而白熊任务和TNT任务是研究压抑遗忘的主要范式, 研究者们围绕两种遗忘做了大量研究。未来的研究应更关注情绪性记忆遗忘的不同心理机制, 不同研究范式与心理机制的交互作用, 情绪性记忆遗忘的个体差异, 情绪性记忆遗忘中事件遗忘和情绪反应遗忘的分离等 问题。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笔画省略方式和声旁对形声字识别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命名任务考察了声旁和三种笔画省略方式(省前、略后、不省)对左右结构形声字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笔画顺序效应和声旁位置效应,并发现略后的笔画中有声旁,笔画顺序效应会消失。这说明声旁的作用抵消了笔画顺序效应,体现了声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重要作用;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采用上下结构的形声字,实验结果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4.
李贺  莫雷  罗秋铃  莫然  俞梦霞  黎沛昕  衷禾 《心理学报》2014,46(9):1347-1354
探讨签名的位置以及是否预告签名信息对个体诚实行为的影响, 同时探究不同承诺形式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调节作用, 从而揭示签名对个体道德行为影响的机制。实验1比较不同签名的位置与是否预告签名信息两种条件下, 被试在有奖抛掷骰子的游戏中的诚实性表现。结果发现, 当游戏前告知需要签名时, 签名位置对被试的诚实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而在游戏前不告知需要签名时, 上位签名的被试比下位签名的被试更倾向于做出诚实行为。实验2比较口头承诺方式与签名方式对个体诚实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口头承诺与上位签名均能促使个体做出诚实行为。结果表明, 签名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影响, 是通过启动个体的自我认同感而实现的; 签名位置的效应, 实际上是由于启动的时段不同造成; 同时, 通过口头承诺的方式, 同样可以启动个体的自我认同感, 从而促进其实施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5.
音乐对幼儿身心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实验法探讨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对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影响,并试图探究“莫扎特效应”产生的机制.采用相同唤醒度和情绪效价但不同结构化和周期性的三首音乐为刺激,共342名大班幼儿参与实验.结果显示:高度结构化、长时程周期性的莫扎特音乐K.448显著提高了女童时空推理能力,而在男童未发现此效应;而不具备高度结构化与周期性的科普兰“猫和老鼠”类似无声静息,对幼儿时空推理能力无显著影响.综上,产生“莫扎特效应”,音乐需具备长时程周期性和高度结构化特点,支持“直接启动说”理论.  相似文献   
106.
情境模型时间维度研究是目前文本阅读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范式和技术手段证明了时间维度在情境模型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文章从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两个实验采用阻碍效应范式探讨了特征的呈现方式对类别知觉表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阻碍效应范式中,改变特征的呈现方式引发了不同的类别知觉表征方式;当固定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整体相似性的表征;而随机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特征的解析表征。该结果支持了类别学习的多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08.
Past cross‐cultural research on well‐being has tended to base Eastern construction of well‐being on the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mainly as an offshoot of Confucius relationalism. However, other influential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in East Asian societies (i.e., Taoism and Buddhism) that portray a different picture of well‐being have received scant scholarly attention. We aim to foreground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hree well‐being constructs salient to Chinese culture, namely, interpersonal harmony, dialectical coping, and nonattachment, by providing 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their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perceived meaning in life. Participants were 173 Taiwanese college students. Using priming procedures, participants primed with interpersonal harmony and dialectical coping reported higher levels of meaning in life as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nonattachment and neutral contro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comparisons among the three well‐being constructs revealed that although the effects of interpersonal harmony and dialectical coping on meaning in life were similar in strength, they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nonattachment. The findings attest to the importance of recognizing within‐culture differences when conducting research on well‐being. Results wer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their method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9.
钟伟芳  莫雷  金花  徐贵平 《心理学报》2012,44(6):735-744
一般语言学理论认为, 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 句子意义建构是基于词汇语义整合的, 其反映在N400之上, 开始于词语呈现后约250 ms。然而, 近年关于语义P600效应的研究却提示句意建构可能存在多通道或方式, 读者甚至可能在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就已建立了初步句意。为探明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 以及如果存在这样的句意建构, 其是从何时开始的, 本研究开展了四个实验。实验1发现被试在句末双字词呈现200 ms后已将其联系到上文语义表征而建立了句意, 提示句意建构开始于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实验2与3进一步发现, 读者开始建立句意的时间约在句末词呈现了150 ms之时。实验4排除了实验1~3效应的其他一些可能解释, 提升了实验1~3结果的可靠性。总体上, 本研究提示: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 读者在句末双字词呈现了约150 ms之时就已建立了句意; 可能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  相似文献   
110.
以情绪图片为材料,在RSVP任务下检验了效价和唤醒度在注意瞬脱对抗效应中的作用。实验发现效价在对抗注意瞬脱中起主要作用,且正性图片的对抗效应优于负性图片,但唤醒度对注意瞬脱的影响不显著,结果支持积极情绪对抗注意瞬脱的观点。ERP结果进一步发现以上效应发生在P3代表的工作记忆巩固阶段。而在P2和N2代表的早期注意阶段,尽管已出现了注意瞬脱和情绪加工,但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