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4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9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田一  王莉  许燕  焦丽颖 《心理学报》2021,53(9):1003-1017
为探究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 研究采用人格词汇法, 在开放调查收集的词汇中选取代表社会善念的心理词语, 确立了社会善念词库。通过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得到包含18个人格特质词的社会善念词汇评定量表和包含17项描述的社会善念自陈量表。研究表明, 中国人的社会善念是一种具有二阶四因素结构的人际特质, 二阶是指宜人特质和外倾特质, 四因素分别是善良尊重、谦和恭逊、包容理解和积极开放。  相似文献   
62.
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安徽、天津的培训机构中的401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以组织支持感作为中介变量,以积极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从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探讨了职场排斥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的建言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职场排斥水平越高,其建言行为水平越低。(2)组织支持感在职场排斥与建言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职场排斥通过组织支持感影响员工的建言行为。(3)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受到积极心理资本的调节,积极心理资本会增强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3.
为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56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未来时间洞察力、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和自尊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 三是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贝叶斯统计方法是心理学数据分析的热门方法。研究全面论述贝叶斯方法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与方向。现阶段贝叶斯方法以模拟研究为主,应用方向为心理学研究常用的项目反应理论、认知诊断、计算机自适应、结构方程模型。同时,评述发现贝叶斯方法正逐步被国内心理学研究者所接受。最后,文章讨论了当下贝叶斯统计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局限性及可能的原因,建议统计学者开发界面友好的贝叶斯软件,并在心理学课程中加入贝叶斯知识。  相似文献   
65.
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善恶、美丑、损益、是非的信念系统,通常是充满情感的。价值观具有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特点。价值观的稳定性表现为:基本价值观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特别是保护性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个人的发展、经历重大事件以及实验干预可导致价值观的改变,可变性主要表现为价值观的重要性发生变化。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讨个人的核心价值观问题、以及价值观研究中国化、价值观研究对价值观教育的启示,乃是我们今后研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中学生良心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良心和外显良心的关系。方法:采用E-prime3.0软件编制SC-IAT良心测量程序,测量了中学生内隐良心; 采用青少年良心问卷测量了中学生的外显良心,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C-IAT实验中,中学生良心的内隐效应显著,且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学段、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 内隐良心与外显良心之间的相关不显著。结论:(1)中学生良心存在积极内隐效应;(2)外显良心和内隐良心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67.
选用情绪智力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9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情绪智力、生涯适应力、压力性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部分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2)压力性生活事件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生涯适应力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压力性生活事件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8.
Zhang  Jie  Zhong  Shuchang  Zhou  Liang  Yu  Yamei  Tan  Xufei  Wu  Min  Sun  Peng  Zhang  Wei  Li  Juebao  Cheng  Ruidong  Wu  Yanfei  Yu  Yanmei  Ye  Xiangming  Luo  Benyan 《Neuropsychology review》2021,31(3):402-418
Neuropsychology Review - While converging evidence suggests linguistic roles of white matter tracts, detailed associations between white matter alterations of dual pathways and language abilities...  相似文献   
69.
The present research explored the selfishness of power and status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 in Chinese work situations. By using experimental and survey methods, two studies we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ower, status, and self‐interested behaviour (SIB) 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erspective‐taking (PT). Results of the two studies consistently indicated that power increases whereas status reduces SIB. These opposing behavioural effects are partially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power reduces whereas status increases PT.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showe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power and status on SIB in Study 1 (interaction as a mental function),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power and status in Study 2 (correlation as a mental perception). Through the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lf/other‐orientation trait, as well as the stable effects of power and status on SIB in the two studies, we conclude that power is selfish and status is unselfish in Chinese work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70.
多感觉整合是对不同感官信息进行选择、联系、统一乃至解释的加工过程, 它需要神经系统不同功能区域的共同投入与相互协调, 以实现多种感觉信息的时间捆绑以及全局性的预测编码。而γ神经振荡因具有反映神经皮层兴奋/抑制的平衡状况, 实现多感官信息的时间同步, 以及通过跨频耦合实现全局性预测编码的特点, 在多感觉整合的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正常个体, 自闭症患者神经系统中的GABA中间神经元存在结构与功能异常, 导致γ神经振荡紊乱, 由此破坏了正常的时间同步以及预测编码加工, 并最终引发多感觉整合失调。基于上述因果关联, 未来研究可结合无创可逆性干预技术, 以γ节律神经振荡为生物反馈指标, 形成科学系统化的临床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