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0篇 |
免费 | 123篇 |
国内免费 | 279篇 |
专业分类
17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9篇 |
1975年 | 4篇 |
1972年 | 2篇 |
1969年 | 3篇 |
196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four experiments in which we explored the flexibility and fallibility of associative recognition memory. In each experiment, pairs were studied one or more times, and the task was to discriminate intact from rearranged pairs. The critical findings are that the pattern of false alarm rates was dependent on the nature of the recognition procedure (e.g., ratings vs. yes-no) and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task was performed. The specific pattern of findings suggest that subjects adopt different recogni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achieve a desired level of performance in the most efficient manner possible by varying the degree to which they base their decisions on familiarity versus recollected inform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recognition memor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2.
关于隐喻的研究和应用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并且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迄今隐喻已经成为工业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国外隐喻的理论发展、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总结了目前隐喻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隐喻理论从早期的局限于语言修辞的传统理论到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认知理论,从揭示隐喻“靶”事物和“源”事物内在关系的相互作用理论到隐喻对事物逼真性的构造理论,这一系列的概念、理论发展和演化过程充分体现了隐喻在人类的认知和语言发展中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技术、工程设计、人机交互、组织行为、企业管理等。然而目前对隐喻应用和研究仍旧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者的工作大都局限于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在使用隐喻思想进行的设计和评价时也仍旧缺乏一个操作性的参照基准,因此更为全面和深入地探讨对于隐喻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提供隐喻研究和应用一个整体的框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3.
反应性依恋障碍是一种儿童社会心理障碍, 不仅存在于福利院儿童中, 还存在于一般家庭儿童中, 其病因可能与个体早期的依恋关系、基因遗传和认知加工能力有关。反应性依恋障碍的诊断依据主要有DSM-Ⅳ、DSM-5和RDC-PA, 标准评估包是其目前主要的评估工具, 但目前对反应性依恋障碍的干预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的研究可尝试在反应性依恋障碍的本土化研究, 诊断评估、脑神经机制及综合化治疗干预方面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84.
20世纪初,太虚大师等人倡导的"人间佛教"运动警醒了明清至民国陷于腐败、堕落的中国佛教,开始了近一个世纪的"人间佛教"运动.进入新世纪,回头分析"人间佛教"的发展,可以从中吸取很多经验,同时也可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都市佛教"理念,以期通过它为"人间佛教"的发展瓶颈找到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85.
明清之际,以天主教为代表的基督教第三次入华,由于伊斯兰教与基督教长期对立的历史背景,再次入华的基督教与中国伊斯兰教的关系颇为复杂,这既表现于基督教对中国伊斯兰教的敌视,也表现于二者在统治机构中的权利争夺,这些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6.
西方心理学界对自恋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章在依托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自恋与心理适应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自恋方面无差异显著性,在心理适应性方面存在差异显著性。男生的心理适应性均分高于女生。(2)不同系不同专业的学生,自恋方面无差异显著性,心理适应性方面呈差异显著性。(3)自恋与心理适应性的4个因子的关系研究显示,自恋与心理自控力、自信心有关系。 相似文献
87.
Intending to have a constructive dialogu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evolutionary theory (E) and metaphysical naturalism (N),
Alvin Plantinga’s “evolutionary argument against naturalism” (EAAN) takes the reliability of human cognition (in normal environments)
as a purported explanandum and E&N as a purported explanans. Then, he considers whether E&N can offer a good explanans for this explanandum, and his answer is negative (an answer employed by him to produce a defeater for N). But I
will argue that the whole EAAN goes wrong by assuming that R is a qualified explanandum crying out for scientific explanations,
since it cannot meet either of the two criteria for any scientifically qualified explanandum: Realizability Criterion and
Informativeness Criterion. Hence, EAAN is simply setting a task that E&N, as a scientific theory, will not care at all. Therefore,
EAAN cannot substantially shake E&N. 相似文献
88.
4-5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是“学生空间能力和几何能力关系”研究的一部分,以小学4、5年级学生为被试(共117人),以空问表征能力测验和几何能力测验为测验工具,初步探讨了学生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关系。对数据结果的分析表明:①就总成绩而言,五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在成绩明显高于四年级学生的成绩,但并不是空间表征的所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②就空间测验的总成绩而言,无论是四、五年级分别考察还是总起来考察,空间成绩与几何成绩之间的相关显著,但就各个分项而言,并不是空间测验的各项都与几何测验成绩有显著相关;学生的几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回归方程:Y_i=0.5736X_i+0.7635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89.
立体视觉的心理物理和VEP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物理试验是研究立体视觉的主要方法。70年代VEP开始用于体视研究,并取得许多结果。由于VEP信号复杂,这些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使用心理物理试验和VEP对比方法对体视加以研究。我们的结果是:VEP波形中第一个正峰与刺激图形的亮度有关;N_2峰和P_3峰的潜伏期对判断体视存在与否有重要价值;本试验确定N_2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40ms—28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290ms—310ms;P_3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80ms—31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340ms—360ms;体视存在时的VEP与无体视存在时的VEP的互相关系数小于0.1;有体视的VEP其功率谱密度在8Hz附近有一峰;心理物理试验中使用强制选择得到的结果从VEP波形比较中可以确认是可靠的;有体视的VEP其N_2和P_3的潜伏期随视差变化呈现规律性改变。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