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42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围产期窒息引起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一氧化氮(NO)对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性和神经毒性双重效应,这取决于NO的来源.并且NO与谷氨酸及内皮素(ET)相互作用.应用哲学观点深入研究NO的作用机制对于探讨HIE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似数量加工是对大数目物体数量在不依赖逐个数数前提下的估计。行为学研究提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 但神经机制未明。本研究探讨高数学焦虑个体近似数量加工的神经机制, 比较高低数学焦虑脑电活动的差异:(1)行为上无显著组间差异; (2)高数学焦虑组的P2p成分波幅增加; (3) δ频段ERS及β频段ERD无显著数量比例效应, 而低数学焦虑组在上述指标的数量比例效应显著。本研究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元认知通常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主观判断, 自信心作为其指标之一, 对个体认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自信心指标在联合研究过程中常见的任务类型涉及基础和高级心理加工过程, 此外, 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逐渐向基于计算模型的探索性参数变化。最后, 自信心的神经生理研究发现了前额叶皮层及其相关脑区和后顶叶皮层的重要性。今后应注重探索可能的预测参数和模型, 优化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潘逸沁  骆方 《心理科学进展》2017,(10):1664-1674
社会称许性反应是影响人格测验效度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偏差,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测量学家一直努力揭示社会称许性反应的性质和内部结构,并开发社会称许性量表对其直接测量。本文综述了社会称许性量表的发展脉络,指出了至今遗留的问题。并且,从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角度,对当前主要的控制社会称许性反应的方法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社会称许性量表的效度对事后控制方法的重要影响,并给出了一些如何控制社会称许性反应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贺  莫雷  罗秋铃  莫然  俞梦霞  黎沛昕  衷禾 《心理学报》2014,46(9):1347-1354
探讨签名的位置以及是否预告签名信息对个体诚实行为的影响, 同时探究不同承诺形式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调节作用, 从而揭示签名对个体道德行为影响的机制。实验1比较不同签名的位置与是否预告签名信息两种条件下, 被试在有奖抛掷骰子的游戏中的诚实性表现。结果发现, 当游戏前告知需要签名时, 签名位置对被试的诚实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而在游戏前不告知需要签名时, 上位签名的被试比下位签名的被试更倾向于做出诚实行为。实验2比较口头承诺方式与签名方式对个体诚实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口头承诺与上位签名均能促使个体做出诚实行为。结果表明, 签名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影响, 是通过启动个体的自我认同感而实现的; 签名位置的效应, 实际上是由于启动的时段不同造成; 同时, 通过口头承诺的方式, 同样可以启动个体的自我认同感, 从而促进其实施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7.
高特质焦虑个体常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的选择性注意偏向的特点。然而其潜在的神经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通过记录高、低特质焦虑者各17名进行情绪加工时的ERP,比较了两组个体在选择性注意偏向发生的时间进程和相关的神经反应的差异。结果发现,高特质焦虑者诱发出更大的N1,进一步发现恐惧图片比中性图片诱发更大的N1;而低特质焦虑者诱发了更大的N2,特质焦虑得分越低, N2波幅越大。结果初步说明高特质焦虑者加工早期对恐惧图片分配了较多的注意资源,并且其抑制执行功能可能受损;而低特质焦虑者较晚开始区分恐惧图片和中性图片。这些结果提供了支持认知-动机模型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诊治进展与科技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结核病各方面的发展.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揭示了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的本质,分子生物学技术使结核病的基础研究不仅停留在器官、细胞水平,而是深入到蛋白质、核酸、基因的水平;基因治疗的方法可望从根本上治疗结核病.高新技术的产物如X线照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新药的出现等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治的能力.借助于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而进行精确的诊断,基因治疗将成为一种崭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家庭治疗作为心理治疗领域的“第四势力”,将个体置于关系之中去考察其心理问题,通过改变家庭成员围绕症状所表现出来的交往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症状的治疗方法。该疗法的研究与实践很快渗透到心身疾病,成瘾、抑郁、强迫、精神分裂症等许多领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共情的认知神经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它在人类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脑成像技术为研究共情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发现了共情的关键功能脑区。基础与临床的实验证据表明,更好地理解共情的神经机制对于孤独症、反社会人格等精神障碍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