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鲁忠义  巴晓娜  李兴芬 《心理学报》2012,44(8):995-1003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 句子-图片匹配范式和动态过程再现范式, 以包含静态情绪和动态变化情绪信息的句子为实验材料, 以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间为因变量指标, 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设置以及不同的实验程序, 探讨了语言理解中静态情绪和动态情绪的心理模拟及其时间进程。结果表明:(1)被试对情绪的心理模拟与句中的语言描述一致, 情绪语境能够激活被试的经验模拟。(2)被试在句子理解加工的初期就能迅速、即时地模拟静态情绪信息, 且这种模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3)被试可以对动态变化的情绪进行动态的心理模拟, 不过这种模拟所需的时间要长, 是在句子理解加工的后期完成的。被试对不同情绪变化方向的句子模拟受到原情绪状态的影响, 当阅读由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变化的句子时, 由于被试固着于原来的消极情绪而发生了模拟积极情绪的困难。  相似文献   
63.
探讨在RSVP任务中重复刺激的呈现位置和报告方式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 检验该研究提出的注意资源最优化假设和末位优势效应。实验1操作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 得出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的交互效应; 实验2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情景信息, 结果是交互效应不显著; 实验3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 出现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的交互效应。该结果表明: (1)由于注意资源分配的优化, 重复刺激有末位优势效应。(2)重复知盲的产生不是发生在知觉阶段, 而是发生在报告阶段。(3)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理论比建构/归因理论能更合理地解释重复知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吴伟炯  刘毅  路红  谢雪贤 《心理学报》2012,44(10):1349-1370
职业幸福感是国内外学者和管理实践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综合资源保存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本土心理资本理论, 构建并检验了本土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模型。研究一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研制了信效度较好的问卷, 1566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 本土心理资本包含事务型心理资本(希望、乐观和坚韧)与人际型心理资本(自谦、感恩、利他、情商/情绪智力和信心/自我效能)。研究二使用2280名教师的有效数据, 通过控制了其他变量影响后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及交叉验证分析, 结果表明:(1)职业幸福感(工作投入、工作倦怠、离职意愿和工作满意度)的积极情感体验(工作投入)与认知评价(工作满意度)存在增益螺旋过程; (2)心理资本通过能量补充和动机激发双过程促进职业幸福感; (3)人际型心理资本通过一级、二级能量补充与动机激发过程影响职业幸福感; 事务型心理资本也通过一级、二级动机激发过程影响职业幸福感, 但是只通过二级能量补充过程影响职业幸福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人际型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65.
唐江伟  路红  刘毅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830-1842
道德直觉决策研究是从直觉思维角度探讨决策者在道德境遇下的决策。道德直觉决策是道德情境下的直觉反应, 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标记假说、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理论、事件特征情感复合体系以及双系统理论; 道德直觉决策机制至少包括:无意识加工、情绪加工和直觉加工三个基本的心理加工过程, 与之对应的神经系统则至少存在三个可能的脑神经回路:无意识加工的道德脑区、情绪加工的道德脑区和直觉加工的道德脑区。研究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道德直觉决策的一般性影响因素--文化、道德境遇、经验、情绪和道德直觉; 揭示了道德直觉决策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在加强理论建构的基础上, 通过更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并明确道德脑区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66.
利用ERP技术,考察个体的主动性控制在语言转换线索加工阶段的作用。实验采用线索化的语言转换范式,要求汉–英双语者根据线索使用汉语或英语对图片进行命名,记录线索加工阶段的脑电成分。采用AX连续执行测验(AX-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中AY试次的错误率作为主动性控制参与程度的指标。结果发现,在线索呈现后的200-350 ms和350-500 ms两个时间窗口,转换试次比重复试次诱发了更负的N2波幅和晚期负波,而且AY试次的错误率可以显著地预测转换试次的N2和晚期负波的波幅。结果表明,语言转换的线索加工可区分为由主动性控制调节的两个阶段,即“与非目标语言任务图式的分离”和“转入目标语言任务图式”的阶段。本研究为主动性控制参与语言转换过程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67.
为揭示当代研究生情感素质及所受因素影响状况, 用自编问卷调查全国3类地区14座城市51所高校的10056名研究生。结果发现:研究生情感素质呈2层面6大类33种情感的结构; 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自立感、自尊感、成就感等水平较高, 正直感、宽恕感、人文美感、表达自己情绪能力等较低; 不同性别、获奖经历、学科研究生的情感素质有结构性差异; 核心价值观认同、对舆论关注、人际关系、自我要求等对其情感素质有正向影响; 研究生理智情感等高于本专科生。总之, 当代研究生情感素质总体尚好, 各部分发展不均衡, 发展水平受社会、人际和自我等多方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8.
从伦理的角度,解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概括出国际关系伦理的三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相互尊重是和平共处的前提,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的保障,而和平共处则是实现人类终极原则——“类生存”和“类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刻地反映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和人类最基本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69.
医生在进行职业角色扮演的时候容易出现角色的紧张与冲突,其实质是医生所承担的角色内部及其之间利益的紧张与冲突。角色道德问题是当代中国医德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分析了当代中国医生角色道德病症及其原因,为当代中国医德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0.
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医患关系,对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社会失责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失责原因是医疗体制不合理、社会卫生保障制度不完善、医疗卫生改革滞后、医药市场存在严重弊端、医学人文教育不尽人意等。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责任是要建立平等互惠的医患关系、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医患冲突的社会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