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10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杨英  龙立荣  周丽芳 《心理学报》2010,42(8):875-885
授权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绩效和组织利益, 但中国企业管理者不授权现象比比皆是。本研究从授权风险的角度探讨管理者不愿授权的原因, 并检验领导-成员交换(LMX)和组织集权度的调节作用。通过17家企业收集到的157位管理者与471位下属的配对资料, HLM分析结果显示:任务绩效、组织利益风险考量与管理者授权行为负相关, 且这种负向关系还受到LMX的强化; 此外, 组织集权度在权力地位、组织利益风险考量与授权行为的负向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2.
通过3个实验逐步考察了高、低权力个体对三种分配方案(公平/劣势不公平/优势不公平)的公平感。结果发现:(1)被试的公平评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平、优势不公平、劣势不公平, 做出评级的反应时则从快到慢依次为公平、劣势不公平、优势不公平; (2)相对于低权力被试, 高权力被试对劣势不公平分配的公平评级更低, 而对公平分配和优势不公平分配的公平评级更高, 且做出公平判断的反应时更短。基于这些结果, 作者提出了公平与利益权衡的公平优先效应及权力的自我增强假设, 以更好地理解权力和公平的本质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构与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玉浩  龙君伟 《心理学报》2008,40(3):350-357
通过对52名员工访谈和217名员工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经专家讨论,编制了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问卷。对407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分析表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是三因素结构,即分享质量、协同精神和躬行表现。为了进一步验证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对428份有效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了三维结构模型的合理性,说明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编制的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44.
组织中反馈的缺乏和新员工面临的不确定性使得主动的信息寻求成为员工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机制。人们的信息寻求行为可能受到获取有用信息的工具性动机、自我保护动机和印象管理动机的驱动, 这三种动机分别受到一系列个体特征和情景因素的影响。探索多种动机的平衡、虚拟情境下信息寻求的动机、管理者反馈寻求的动机, 以及信息寻求动机与信息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等应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53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特质焦虑、压力知觉、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压力知觉在特质焦虑和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特质焦虑既对网络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压力知觉产生间接影响;(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起调节作用,压力知觉对网络成瘾的影响随着个体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增加而减少。大学生特质焦虑、压力知觉、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网络成瘾共同构成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46.
基于社会交换的理论视角, 以下属关系投入-主管资源回报的概念架构来展现组织中主管与下属关系互动的实质, 对主管-下属关系的运作效果与机制进行跨层次的实证研究。通过问卷法获得54个工作群体的426名下属与主管的对偶数据, 基于HLM分析的结果表明:下属在工作之余对主管的私人关系投入不仅能直接获得主管的工具性资源回报与情感性资源回报, 还能通过领导-成员交换(LMX)间接地获得主管的工具性与情感性资源回报, 而在工作群体内基于私人关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特征对主管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互动与关系质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道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应当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解决当前道德教育弊病的一种共识。但是如何回归,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从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共在同构的基础上,我们可把生活世界划分为日常生活世界与非日常生活世界,因此,针对当今道德教育的弊端,我们认为道德教育应当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的张力结构中博弈式存在。  相似文献   
48.
49.
个体导向取代系统导向逐步成为组织变革研究的新焦点, 变革公平为个体导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变革公平反映了人们对组织变革事件推进过程公平性的认知。变革公平受到变革事件属性、变革领导、个体人格和个体的社会支持方面因素的制约, 并影响了员工对变革、组织以及工作的反应。变革公平的未来研究应着重本土化研究、前因变量和调节变量的探索以及开展纵向研究。  相似文献   
50.
王震  龙昱帆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123-1140
在领导力研究领域, 积极领导力通常被视为提升组织、团队和下属产出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 上述观点却不断受到质疑。在此背景下, 积极领导力潜在的消极效应日益引起关注, 并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前沿课题。从现有的41项实证研究来看:(1)在研究主题上, 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变革、授权、道德、包容和仁慈等行为导向和领导-下属交换等关系导向领导风格的消极效应, 涉及对下属、团队和领导自身三类主体的消极作用; (2)在分析视角上, 主要包括两大类——构建兼具“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模型和单纯只考虑某一领导风格潜在的“消极效应”, 前者可以细分为三类双刃剑效应和两类非线性效应; (3)在理论机制上, 积极领导风格的消极效应可以用社会认定、社会交换、精神分析、认知加工和资源相关理论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着重: (1)形成一个系统解释积极领导消极效应的整合性理论、框架或模型; (2)从领导类型、消极效应表现和作用机制方面进一步进行实证探讨; (3)挖掘积极领导消极效应的边界条件和破解因素, 为实践应用提供启示; (4)开展跨群体和针对特定群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