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89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湖南省1292名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进行施测,并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问题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留守儿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对焦虑情绪异质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以分为三种潜在类别:“严重焦虑情绪型”、“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和“低焦虑情绪型”;留守男生、小学五年级、高中二年级、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初始年龄越小的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情绪严重;无论是父亲外出、母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严重性的影响是一致的。由此,应根据留守儿童的性别、年级、留守时长和留守的初始年龄等情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焦虑。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探讨了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以3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私我意识水平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社交焦虑在自尊和网络过激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公我意识调节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的直接作用。相对于公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直接效应对公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更显著;(4)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还受到个体私我意识的调节,相对于私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私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3.
采用父母心理控制、亲子依恋、抑郁量表对从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14所小学筛选出来的246名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进行施测,并由被试的班主任填写儿童攻击行为量表,考察父、母心理控制对ODD儿童抑郁和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ODD儿童中男生人数更多,且男孩的抑郁和攻击行为更严重;(2)父亲对男孩的心理控制更强,而母亲在对男孩和女孩的心理控制上没有显著差异;(3)父、母心理控制与ODD儿童的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和抑郁均呈显著相关,但只有父亲心理控制与ODD儿童的攻击行为显著相关;(4)父子依恋在父母心理控制和ODD儿童抑郁之间没有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母子依恋在母亲心理控制和ODD儿童抑郁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父、母心理控制和ODD儿童攻击行为之间均没有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4.
自我参照范式是探索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范式,找到一个可靠方法获得一份稳定结果一直是儿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以3岁至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所有权参照进行编码、图片再认和源判断进行检测。为了结果的稳定可靠,每位儿童需要参加4次测验。结果显示,图片再认上4岁、5岁儿童出现自我参照效应,源判断上3岁、4岁儿童出现自我参照效应。对源判断结果分析发现,自我参照成绩在各年龄组间保持不变、他人参照成绩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二者发展趋势的差异是5岁儿童源判断上没有自我参照效应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说明,3~5岁儿童普遍存在自我参照效应,但测验方法会影响该效应的表现年龄;其次,自我源判断能力的发展早于他人,3~5岁之间他人源判断能力是在持续提高的;另外,4次测验间的比较证明,源判断测验较之再认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问卷和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西南地区两所中学7~12年级的824名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教师整体支持和不同类型支持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心理素质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教师整体支持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学业成绩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情感支持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学业成绩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学习支持、能力支持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学业成绩相关均不显著;(2)控制性别和年龄后,心理素质在教师整体支持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心理素质在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业成绩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教师学习支持与学业成绩、教师能力支持与学业成绩关系中均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做出选择与坚持选择是决策活动的两个重要阶段。跨期选择源于经济学领域对成人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结果"做出选择"过程的研究;延迟满足则源于心理学领域对儿童为获得未来较大收益而抵制当前诱惑的"坚持选择"过程的研究。二者均致力于研究与时间相关的决策活动,从不同视角关注个体的冲动性与自我控制,但鲜见学者对二者异同的系统比较。本文着重从研究方法、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入手探讨了二者的异同,冀为两个研究领域协同发展、共同促进人类远见的培养与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7.
"道"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核心,老子不仅提出虚空的道是宇宙的本体,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而且说明道是混成之物,即道是有精妙的内部结构属性的,并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认识"道"是混成之物的路径。道是由无限创生因子混融而成的系统,宇宙在创生及万物演化的过程中,道或无限的创生因子始终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道所为。道是由创生因子混融而成的思想观点,可为现代宇宙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维维度,为科学探索真空世界的奥秘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推进现代宇宙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8.
从表象加工水平角度考察引发错误记忆的因素。结果发现,深的表象加工水平能够抑制诱饵词产生较大的激活,减少错误记忆的发生。随着表象加工水平的加深,有意表象的错误记忆效应显著低于无意表象,而正确记忆效应则显著高于无意表象,表明表象加工水平对错误记忆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表象激活混淆假设,认为人们虽然可以用表象作为信息表征的方式,却无法直接获取与之联系的激活路径。当人们推测表象激活的来源时,容易混淆表象激活的来源,产生错误记忆。  相似文献   
109.
The authors address the effects of money gain and loss on individually perceived value as predicted by prospect theory in a time gain‐and‐loss context. Thre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Experiment 1 results support the prospect theory concept of value function. According to Experiment 2 results, the amount of money involved exerted different impacts on individual perceptions—specifically, study participants preferred gaining $1 on one occasion to gaining 50 cents over two occasions and preferred losing $1 one time to losing 50 cents twice. Further, the comb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udy participants held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the value of “short time” versus “little money”—that is, they preferred saving an extra 2 minutes on one occasion to saving 1 minute on two occasions and preferred waiting an extra 1 minute two times to waiting an extra 2 minutes one time.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0.
当前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及其实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竞技体育的伦理问题,不仅仅应该批判竞技体育中的非伦理现象,而且应该着重考察在竞技体育发展中自身衍生的目的和手段及发展方向的异化问题,这种伦理悖论才是实质的竞技体育伦理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是竞技体育的自我调整和竞技体育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