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86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骨质疏松症影像学诊断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健康体检领域把骨定量超声测定技术用于评估受检者的骨密度,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仍存在争议.目前用于评估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度的技术有三:双能X线(DXA)、定量CT(QCT)及骨定量超声测量(QUS).DXA测量骨密度是最常用的诊断骨质疏松症和评估其治疗效果的手段.QCT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积骨密度测量技术,能更准确地测量骨密度.QUS是一种诊断骨质疏松症和预测骨折风险的新技术,不但可反映骨密度,还可反映骨的微结构、弹性和脆性等骨结构特性.本文回顾了三种评估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测量技术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92.
亲密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而理想伴侣一直是亲密关系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已有研究大多考察人们的理想伴侣绝对偏好,较少涉猎理想伴侣相对偏好问题.本研究通过对664名中美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比较了中美被试在外在特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的理想伴侣相对偏好,以及相应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特征.结果发现:(1)在兴趣爱好、价值观的理想伴侣相对偏好上,中美被试表现出较大相似性;(2)在外在特征、兴趣爱好、价值观的理想伴侣相对偏好上,女性的相对偏好更严苛;(3)与中国被试相比,美国被试的理想伴侣相对偏好性别差异更小.以上结果表明,进化心理和文化演进在不同程度上同时形塑人们的择偶心理.  相似文献   
993.
刘怡婷  范洁琼  陈斌斌 《心理学报》2022,54(10):1216-1233
共同命运模型(common fate model, CFM)是在家庭或二元层面研究中值得信赖的模型, 其更好地解释了亲密关系内在的相互依赖性。本研究基于共同命运模型探讨了家庭整体婚姻质量对父母协同养育程度的影响, 以及教养能力感在两者间的跨层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分层整群抽取上海市幼儿园中孩子(平均年龄5.14岁, 年龄范围4~7岁)的父亲与母亲参与调研, 分两个时间段(T1, T2; 间隔1年)收集数据, 最终得到650个家庭的父亲、母亲的婚姻满意度问卷(T1), 教养能力感问卷(T2)和协同养育感知问卷(T2)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1)基于共同命运模型, 家庭层面的婚姻质量正向预测家庭层面的支持性协同养育, 并负向预测家庭层面的破坏性协同养育; (2)家庭层面的婚姻质量正向预测父母各自的教养能力感; (3)父母各自的教养能力感正向预测家庭层面的支持性协同养育, 并负向预测家庭层面的破坏性协同养育; (4)父母个人层面的教养能力感在家庭层面的婚姻质量与家庭层面的支持性协同养育和破坏性协同养育起中介作用。总之, 本研究基于追踪数据运用共同命运模型, 并结合家庭层面(婚姻质量和协同养育)和个人层面(教养能力感)探讨了教养能力感在婚姻质量与父母协同养育间的跨层中介效应, 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指导意见, 并进一步促进了共同命运模型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刘彦楼 《心理学报》2022,54(6):703-724
认知诊断模型的标准误(Standard Error, SE; 或方差—协方差矩阵)与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在模型参数估计不确定性的度量、项目功能差异检验、项目水平上的模型比较、Q矩阵检验以及探索属性层级关系等领域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研究提出了两种新的SE和CI计算方法:并行参数化自助法和并行非参数化自助法。模拟研究发现:模型完全正确设定时, 在高质量及中等质量项目条件下, 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模型参数的SE和CI时均有好的表现; 模型参数存在冗余时, 在高质量及中等质量项目条件下, 对于大部分允许存在的模型参数而言, 其SE和CI有好的表现。通过实证数据展示了新方法的价值及计算效率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李西营  金奕彤  刘静  张星宇  皮忠玲 《心理学报》2022,54(11):1381-1390
孝道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变量之一, 然而, 以往研究却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 其中可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聚焦老年人孝道期待的实现程度。采用二次响应面回归分析探究老年人孝道期待和子女孝道支持行为之间的匹配度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孤独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生活满意度而言, 和不匹配相比, 情感期待和情感支持以及联络期待和联络支持匹配时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更高; 在期待和支持匹配的情况下, 生活满意度随信息期待和信息支持的增加而提高; 并且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仅随工具支持的增加而提高, 但与工具期待没有关系。对于孤独感而言, 在情感期待和情感支持二者不匹配时, 较于情感期待低于情感支持, 情感期待高于情感支持时老年人的孤独感更高; 孤独感仅随联络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增加而降低, 与联络期待、信息期待、工具期待以及工具支持没有关系。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老年人孝道期待的实现程度是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而情感期待高于情感支持是影响老年人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刘静远  李虹 《心理学报》2022,54(12):1455-1466
探讨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 并检测记忆偏向与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实验1招募大学生60人, 随机分为高、低状态焦虑组, 采用情绪诱导程序诱导高、低状态焦虑; 采用口头估计任务测量回溯式时距判断, 考察高、低状态焦虑诱导后的回溯式时距判断差异。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 招募大学生60人, 增加自由回忆任务测量记忆偏向, 考察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中记忆偏向的中介作用。实验3在实验1和实验2的基础上, 招募大学生90人, 增加视觉模拟心境量表测量认知评价, 考察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 并检测认知评价与记忆偏向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回溯式时距判断中, 高状态焦虑比低状态焦虑更高估时距; (2)在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中, 记忆偏向具有中介作用; (3)在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中, 认知评价和记忆偏向存在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只有当认知评价得分较低时, 即对于认为焦虑对身体健康有害程度较低的个体而言, 在状态焦虑影响回溯式时距判断中, 记忆偏向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即状态焦虑只通过记忆偏向影响回溯式时距判断。研究结果揭示了焦虑个体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内部过程, 验证了注意闸门模型中有关用于计时的记忆资源越多对于时距越高估的假设, 丰富了焦虑通过记忆偏向影响回溯式时距判断的解释视角, 为通过调整认知评价改善焦虑个体时距偏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高特质焦虑者在前注意阶段对情绪刺激的加工模式以明确其情绪偏向性特点, 本研究采用偏差-标准反转Oddball范式探讨了特质焦虑对面部表情前注意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 对于低特质焦虑组, 悲伤面孔所诱发的早期EMMN显著大于快乐面孔, 而对于高特质焦虑组, 快乐和悲伤面孔所诱发的早期EMMN差异不显著。并且, 高特质焦虑组的快乐面孔EMMN波幅显著大于低特质焦虑组。结果表明, 人格特质是影响面部表情前注意加工的重要因素。不同于普通被试, 高特质焦虑者在前注意阶段对快乐和悲伤面孔存在相类似的加工模式, 可能难以有效区分快乐和悲伤情绪面孔。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探究高中生成就目标的特征模式及学业适应。被试为732名来自北京、广东、福州和西安各一所高中的高一学生,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收集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学习效能、学业自我阻碍、学习策略和考试焦虑的数据。结果发现:(1)学生中存在成功导向、学业淡漠、典型掌握导向和非典型掌握导向四种类型,其中,典型和非典型掌握导向型所占比例较高,成功导向型和学业淡漠型所占比例较低;(2)成功导向组学生在学习效能、学习策略、学业自我阻碍和考试焦虑上的得分最高,学业淡漠组在各学业适应指标上得分最低,典型和非典型掌握导向组得分处于成功导向组和学业淡漠组中间。本研究结果对预防和干预学业适应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父亲协同教养、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和抑郁量表,对河南省某中学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共计890名来自核心家庭的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父亲协同教养各维度(团结、一致、冲突、贬低)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其它维度作用的情况下,父亲协同教养中的团结和冲突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一致和贬低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表明团结、冲突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著的“独特效应”;(2)团结、一致、冲突、贬低性协同教养均对母子依恋具有显著影响,支持家庭系统中的“交叉效应”;团结、冲突对父子依恋具有显著影响,支持家庭系统中的“外溢效应”;(3)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团结、一致、冲突对抑郁的直接效应不显著,母子依恋在团结与青少年抑郁、冲突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但父子依恋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父亲协同教养的认知,对于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促进青少年心理积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本研究考察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粗暴养育的调节作用。以52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非适应性认知问卷、粗暴养育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有留守经历的个体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的程度更高,而且非适应性认知越强,网络成瘾程度越高;(2)留守经历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3)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受到粗暴养育的调节。具体而言,经历较多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加非适应性认知;但是对于经历较少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不会对非适应性认知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强非适应性认知,进而增加网络成瘾的倾向。但是,如果青少年家庭中粗暴养育程度较低,青少年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就会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