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94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周易》生命哲学,单向度地从宇宙论演绎太极阴阳变化,或从心性论凸显易道生命实践的主体能动性,都无法实证宇宙大生命一体贯通的诚明合一之境。在熊十力哲学多元文化渊源和思想元素中,《周易》无疑是其哲学创新的最深邃的理论源泉和精神根基。宇宙本体与生命主体圆融为一,以生生之道涵化主体心灵,用主体心灵担当天地之情,成为熊十力《新唯识论》生命哲学理论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2.
传统依恋理论认为个体依恋心理和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无论在信息加工还是个体发展过程中, 个体依恋模式均表现出二重性, 即既具有相对稳定性, 又具有情境敏感性。个体在情境中所表现出的依恋模式是个体相对稳定的特质性依恋和情境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恋启动研究中特质性依恋特征与依恋启动效应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式为理解依恋二重特征及其关系提供了窗口。依恋系统激活的两阶段模型为整合和解释这些相互作用模式提供了框架。未来研究应优化依恋二重特征关系研究中启动效应的操作检验, 考虑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的交互作用, 关注高焦虑群体内的依恋差异, 以理析依恋二重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同时关注依恋策略影响依恋启动效应的时间进程, 探究依恋二重特征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3.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隔代教育”已成为“亲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隔代教育对祖孙两辈人的身心健康均存在“双刃剑”效应。生物进化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为理解隔代教育对孙辈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角色紧张和角色强化理论可以加深隔代教育对祖辈影响的认识。未来研究应明确隔代教育的定义和类型, 控制边界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综合性研究, 并进一步推进隔代教育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44.
隐藏情绪识别对公共安全防范与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表情是揭示隐藏情绪的一条重要通道。但目前隐藏情绪研究较少且微表情因其细微幅度与快速出现等特性难以识别, 其研究尚未在实际中广泛应用。因为, 隐藏情绪的认知与表达机理亟需系统的研究,采集实际场景中的微表情数据, 并以脑电信号辅助微表情的精确标注是提高微表情标注效率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微表情识别方法, 并辅以人脸颜色、注视估计和非接触生理信号等多通道数据, 以检测与识别隐藏情绪。社会公共安全是隐藏情绪分析和识别的典型场景。面向精神疾病患者两害行为(即危害自身或他人的危险行为)风险评估和服刑人员会见场景隐藏情绪检测, 可以有效地对相应系统和方法进行验证和修正。  相似文献   
45.
从信息加工视角探究个体对医疗信息的风险感知过程, 通过医疗信息来源、医疗信息内容与呈现形式和信息加工主体三个方面归纳其影响因素, 并基于经验-分析式加工理论和字面-要义加工理论探讨医疗信息风险感知的认知机制。今后研究可更注重医疗信息风险感知的通用研究与特殊主题研究的平衡、风险感知测量工具的规范性与特异性的结合, 并立足于中国医疗体系建立具有循证依据的预防措施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46.
刘洋  郭明春 《心理科学》2020,(6):1376-1383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父母教养课程被普遍视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以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黄金标准”。父母积极教养课程(Triple P – 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本文详尽介绍了Triple P的理论基础、干预体系、课程内容以及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了该课程存在的优势以及缺陷。此外,本文结合中国家庭的特点和需求,探讨了该课程运用于中国家庭时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同时提出了改良的方向,为家庭干预实践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7.
包装上的元素信息是消费者感知环境刺激的重要来源, 能对消费者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包装元素可分为非语言型包装元素和语言型包装元素两类, 它们对消费者有不同的影响。总体而言, 非语言型包装元素主要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和情感偏好, 而语言型包装元素更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倾向和行为结果。同时, 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可从神经生理机制、认知加工机制、自我控制的转移和多感官交互几方面进行讨论。此外, 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特征、产品特征以及消费者个体特征的调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尴尬情绪、透明包装的选择以及产品评价等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通过考察高、低水平汉英二语者阅读难易英语句子的知觉广度,本研究发现二语水平和句子难度调节汉英二语者的英语阅读速度,但不影响其阅读知觉广度,均表现为注视词左侧1个词至右侧1个词。该结果表明汉英二语者采用相对固定的注意分配策略来阅读英语,与中央凹加工负荷假说不一致。  相似文献   
49.
以163个家庭为被试进行追踪研究,比较父亲和母亲童年期情感虐待经历对学步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的差异。在婴儿6个月(T1)时评估父母童年期情感虐待经历与成人依恋表征;14个月时父母分别报告消极共同养育关系;24个月(T3)时父母报告学步儿内外化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母亲儿童期的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儿童期的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相关不显著。(2)母亲过度投入/未解决依恋表征与消极共同养育在母亲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学步儿外化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而在学步儿内化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不成立。父亲过度投入/未解决的依恋表征与消极共同养育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不成立。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专业认同、学业情绪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与抑郁自评量表对3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抑郁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专业认同对积极学业情绪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但只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在专业认同对抑郁的影响中,积极低唤醒与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温水煮青蛙”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