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854篇
  257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400名双亲外出、单亲外出和非留守青少年为被试,考察了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及其与青少年抑郁、孤独的关系.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分析均表明,青少年所知觉的来自父亲、母亲、同学和老师的支持具有一致性,同一环境中各类社会支持的一致性更高.变量中心的分析发现,总体上,老师支持和父亲支持能够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水平,母亲支持和同学支持能够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孤独.但是,不同社会支持源的预测作用因青少年留守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个体中心的分析发现,处于高母亲/高父亲/高同学/高老师支持网络下青少年的抑郁和孤独水平低于其他支持网络中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992.
在外语写作课堂教学的情境下,使用写作自我效能感量表、外语写作焦虑量表和一篇英语命题作文分别调查35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写作焦虑与外语写作成绩,探讨写作自我效能感在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外语写作焦虑显著负向预测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2)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外语写作成绩;(3)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在外语写作焦虑对外语写作成绩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采用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的准实验设计,探讨了翻转课堂背景下翻转教学法对高中生认知负荷及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1)翻转教学法能有效降低高中生的内在认知负荷,提高其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2)翻转课堂背景下,高中生的认知负荷存在知识反转效应,即高成绩者的收益低于低成绩者。结果提示,翻转课堂取得优异学习效果的心理机制在于通过有效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而影响其学习成绩;同时,翻转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须考虑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变化及学习效率,其对所有的学习者不是同等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4.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的学校幸福感及其与能力自我知觉、人格的关系。研究发现:(1)女生的学校满意度高于男生;青少年的学校幸福感呈现出随年级增高而降低的趋势。(2)神经质和外倾性两种人格特质在能力自我知觉和学校幸福感之间的因果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表现为神经质在能力自我知觉和消极在校情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外倾性在社会能力自我知觉和积极在校情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关于儿童如何理解假装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幼儿能够从心理角度理解假装。另一种观点认为,幼儿只能从假装行为角度理解假装。本研究通过自制录像,考查了3~5岁幼儿对假装游戏中意图和行为作用的理解。实验中,给幼儿呈现3种不同类型的录像情境:有意图-有行为、有意图-无行为和无意图-有行为,要求幼儿回答录像中的主人公是否在假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录像中主人公明确表达其假装意图的情境下,幼儿能够从心理层面理解假装,并且3~4岁幼儿存在一个快速发展期;同时,假装实体的熟悉度可能影响幼儿对假装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6.
集群行为:界定、心理机制与行为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群行为有两个特征:以群体行为的姿态出现; 行为的目的在于提升群体的利益。集群行为理论、精细化社会认同理论和去个性化理论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集群行为的形成、发展及维持进行了解释。其中, 社会认同、愤怒情绪以及效能感描述了集群行为发生前的心理准备状态; 群际间不良的互动模式以及志同道合者的出现, 是大规模集群行为得以引爆的重要条件; 而在集群行为爆发后, 群体内所形成的暂时性的、情境性的“规则”则是集群行为得以维持的关键。目前集群行为研究常用的方法有:特定情境下的参与行为意向测量和对历史数据的回溯。西方集群行为的理论与研究对于探讨我国群体性事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北京6所高校的278名被试为样本,考察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乐观偏差。结果表明,被试对艾滋病的感染和治愈存在着双重乐观偏差;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既与感染艾滋病的乐观偏差无显著相关,也与治愈艾滋病的乐观偏差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8.
情绪诱发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被试的情绪进行实验诱发已经成为情绪研究的标准方法之一。对情绪材料诱发法(图片诱发法、音乐诱发法、气味诱发法)和情绪性情境诱发法(电脑游戏诱发、博弈游戏诱发和表情/姿势反馈诱发)进行了详细阐述, 并对被试个体差异等情绪诱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 在总结和评价现有自豪诱发技术的基础上, 对虚拟竞赛这一经过改良的自豪诱发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99.
未来取向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未来取向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 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过程。未来取向心理结构的代表性观点有要素观、过程观和动机认知行为观。主要测量方式包括问卷法、投射法、圆环测验、讲故事技术和完成故事技术。个体的年龄、性别、人格和情绪等是未来取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取向在健康行为、物质滥用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明确未来取向的功能机制、完善测量工具、采用精巧的实验设计并进一步探讨未来取向的脑机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以593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 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 并探讨同伴依恋与交往目标、友谊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同伴依恋可分为安全型、专注型、回避型和恐惧型, 它们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34.5%、23.8%、22.1%和19.6%;(2)中学生同伴依恋的年级、性别差异显著:依恋焦虑初二显著高于高一, 依恋回避初一显著高于初二、高一和高二;男生依恋焦虑显著低于女生, 依恋回避显著高于女生;(3)不同依恋类型中学生交往目标、友谊质量差异显著;(4)交往目标中的帮助与支持、亲密性在同伴依恋和总体友谊质量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