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94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风险社会与责任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险社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而传统的功利论、义务论、德性论等伦理学在应对社会风险问题时却存在着诸多局限。“责任伦理”在时空视域、伦理对象、核心理念等方面突破了传统伦理学的局限。树立和加强责任伦理的建构,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社会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922.
本研究拟考察早期各种情绪性成分及其交互作用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交能力的影响。被试为299名儿童及其父母。母亲在儿童6和14个月时报告儿童的各种情绪性成分,父母在儿童48个月时分别报告儿童的问题行为和社交能力。结果发现:(1)6个月时的受限后沮丧和恐惧不能显著预测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与社交能力,但14个月时的受限后沮丧能显著正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恐惧能显著正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负向预测社交能力。6和14个月时的微笑/大笑均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交能力。(2)在14个月时,恐惧能显著负向预测高受限后沮丧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但不能显著预测低受限后沮丧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在14个月时,恐惧能显著负向预测低微笑/大笑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但不能显著预测高微笑/大笑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923.
本研究考察了父母的成人依恋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以及怜悯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取样法调查广东省某市小学2~5年级学生的父母。534对父母自我报告了各自的成人依恋、怜悯和亲子关系质量。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发现:(1)父母各自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显著负向预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质量(主体效应),但无法显著预测伴侣与孩子的关系质量(客体效应);(2)父母各自的怜悯在上述主体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3)母亲的怜悯在自身依恋回避对父子关系的客体效应中起到“遮掩效应”;(4)母亲的怜悯在自身依恋焦虑对父子关系的客体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利于从成对关系视角理解父母成人依恋如何影响亲子关系,实际干预中可以通过提高父母的怜悯能力来改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924.
在阅读时,读者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处的词汇信息,副中央凹加工是构成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通过3个实验(共534名被试),考察了汉语视觉字词加工中2~5年级学生的字形、语音、语义预视效应。结果发现:(1)2~5年级小学生均有字形预视效应;(2)2、3年级学生没有语音预视效应,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3)2年级学生没有语义预视效应,3、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这表明,低水平的视觉信息—字形信息在儿童副中央凹加工中一直稳定地发挥作用;高水平的语言信息—语音和语义信息,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和阅读技能的提升,逐渐地在儿童的副中央凹加工中发挥作用。儿童对汉字各类型信息的获取与使用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拼音文字阅读发展理论的预测。  相似文献   
925.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交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涵盖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及分类不明确的广泛型精神发育障碍。ASD预测研究集中在神经生理学、遗传学及心理学领域。在心理学研究中, 眼动技术的运用使得相关测量更为细微、精确, 测量过程更严谨, 预测关系更可信。现有的眼动预测主要着眼于注视时间、首视点和扫视反应时指标的研究。这些研究揭示注视面部和眼睛时间短、注视眼睛时间随年龄增长递减、注视追随时间短、注视重复物理性刺激时间长、视觉搜索优势及注意解除困难均可以预测ASD。未来研究应强化眼动特征预测作用的追踪性考证, 加大与其它发展障碍的预测区分, 控制视觉接受能力对眼动行为的影响, 建立综合性预测体系。  相似文献   
926.
“行为经济学之父”Richard Thaler因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Thaler利用行为经济学原理提出了“明日多储蓄”项目, 助推美国养老金储蓄率的提高。在初涉养老金储蓄领域时, Thaler提出采取“自动加入”的方式提高员工养老储蓄参与率; 接着提出采取“自动升级”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储蓄率, 最终形成了“明日多储蓄”项目。“明日多储蓄”项目具有自由家长主义性质, 不仅能提高员工养老储蓄参与率、储蓄率, 还能优化资产投资配置。该项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应用层面上, 英国、新西兰等国家跟进推出了类似的养老储蓄政策; 在研究层面上, 一批后继研究者受此启发展开了个体养老金储蓄行为背后心理学机制的探索。结合中国养老储蓄三大支柱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我们提出可利用框架效应、心理账户、默认选项、将损失程数由双程变为单程等行为经济学手段助推中国养老储蓄的发展。国家可以考虑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助推全社会养老金参与率和缴纳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27.
联结记忆由三种成分构成:项目1, 项目2以及项目1-项目2之间的联结, 其中, 对项目1和项目2的再认称之为项目再认, 而对项目1-项目2之间联结的再认称之为联结再认。双加工理论认为项目再认可以由熟悉性和回想加工来完成, 而联结再认只能由回想加工来完成。但近期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当要学习的项目对被整合为一个新的整体表征时, 熟悉性也能够支持联结再认。而关于整合对联结记忆中项目再认的研究较少, 总结已有研究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只有受益”观点(benefits-only)认为整合在增加联结再认的同时不影响项目再认; 另一种是“收支平衡”观点(costs and benefits)认为整合增加联结再认是以牺牲项目再认为代价的。未来研究应该关注整合对联结记忆中项目再认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了解整合对联结再认和项目再认的具体作用, 有助于针对具体记忆任务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来提高记忆表现。  相似文献   
928.
书写和阅读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者存在共享的神经网络。书写能影响阅读, 阅读不仅依靠视觉加工, 还依赖书写运动表征。不同书写方式对阅读的影响不同, 传统书写对阅读有促进作用, 电脑打字对阅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汉字来说, 传统书写能加强汉字的正字法表征, 促进汉字阅读; 电脑打字对汉字阅读的影响尚无一致结论。未来研究可以考察传统书写与电脑打字神经机制的差异, 以及电脑打字对汉字认知加工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29.
暴力再犯危险性评估是当今再犯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重点, 其中, 攻击性是服刑人员暴力再犯行为稳定的个体因素。对攻击性进行研究, 有助于预防和降低服刑人员在假释或出狱后的暴力再犯行为风险, 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研究表明, 遭受儿童期逆境和携带易感基因(如MAOA-uVNTR低活性等位基因)是导致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在现有的研究中, 儿童期逆境的计分方式局限于简单的线性加总, 或所依据的统计模型忽略逆境各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和非线性关系; 在服刑人员攻击性的评估中未考虑攻击性的亚类, 而且多使用自报告的量表测评, 这些问题制约了评估的有效预测力。本研究拟通过建立潜在类别模型, 分析男性服刑人员和普通成年人群在儿童期逆境上的亚类; 以实验与问卷测量结果、司法行为记录作为攻击性指标, 揭示儿童期逆境如何影响个体的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及暴力犯罪行为, 重点探讨儿童期逆境潜在类别对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 以及MAOA-uVNTR、COMT Val158Met、5-HTTLPR基因多态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找出高攻击性个体的生物遗传指标, 从而发现受儿童期逆境经历影响的易感人群, 为暴力行为的风险预测以及针对暴力攻击行为的行为矫正和相关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30.
刘玉新  朱楠  陈晨  张建卫  王帅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2):2122-2132
工作旺盛感是个体在工作中同时感受活力和学习一种心理状态。组织情境中领导、组织支持和公平、工作特征和同伴均影响工作旺盛感。基于特质激活和自我决定理论, 构建“组织情境影响工作旺盛感的心理机制”模型:“全景式”和“离散式”组织情境能直接影响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 或者先激活特质, 再影响基本心理需求满足, 进而影响工作旺盛感。未来应加强“全景式”组织情境及其中介机制研究, 开展个体和组织情境变量以及社会层和任务层等多层次整合研究, 并运用动态研究方法研究组织情境与工作旺盛感之间的联动变化规律, 预测工作旺盛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