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30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引入数量比较信息,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对文本阅读中推理的过程与内容进行研究。实验1探讨当文本阅读中存在数量比较信息时,是否能够进行即时整合,实验2和实验3分别探讨了数量比较信息即时整合的过程与内容。结果发现:当文本阅读中存在数量比较信息时,读者能够进行即时的信息整合,这种整合是自下而上的,支持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如果时间足够,这种整合能够达到量化程度。  相似文献   
242.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读者在记叙文阅读中是否对人物第一印象进行即时更新。实验1探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会根据第一印象建构人物特征情境模型。实验2探讨已经形成的人物特征情境模型是否会受最近印象的影响得以更新。实验3探讨在明确描述人物特征的情况下,读者是否仍然会更新人物特征情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记叙文阅读中,读者会对人物第一印象进行即时更新,表现出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的转化。  相似文献   
243.
部分线索效应指让学习者学习一系列材料,在随后的测试阶段,给学习者提供先前学习的部分材料作为提取线索,让学习者回忆剩余的材料,其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提取线索时回忆成绩差。该效应的经典理论模型主要有组织干扰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由于它们有许多分歧之处,最近提出的双机制解释试图将二者融合,显示了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对双机制解释的进一步探索应侧重于确定组织干扰的量、探讨部分线索相对持久抑制作用的过程、界定组织干扰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的关系,此外对部分线索效应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检验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44.
张瑛 《逻辑学研究》2011,(1):109-119
对于句子“(天)正在下雨”中是否存在着John Perry所称的“未述成分”,以表明下雨地点的这一问题,当代语言哲学各家给出了不同的解答。本文着重分析Stanley反对“未述成分”的两个论证,即“约束论证”和“强生成论证”,试图反驳Stanley的观点。进而表明在言语交流中,“(天)正在下雨”这一语句确实存在着没有明白说出的构成成分,说话者通过运用语用规则来“填充”这一成分。最后,借助Lewis的框架,作者刻画了“未述成分”是如何由语用规则衍生并且限制的。  相似文献   
245.
在心理咨询中,会遇到很多"老好人"来访者,这些老好人因不会拒绝别人而有苦难言。为更好地解决"老好人"式来访者的心理困惑,作者在交互分析理论的"人间游戏"基础上,发展并诠释了一个新的游戏——"老好人游戏"。通过对这一游戏模式的剖析,帮助咨询师充分了解"老好人"的行为模式及其背后的内心状态,对症咨询,真正实现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6.
对老年性痴呆治疗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人口逐年老化,老年性痴呆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一医学问题。神经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内的工作者正积极地投入到对Alzheimer病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探索已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然而,由于相关基础研究尚无关键性突破,临床治疗始终缺乏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47.
The conception of depression in Chinese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was examined with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Depression Scale (CES-D).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because of their significant engagement with mainstream American culture, these students' conception of depression would better approximate White Americans' differentiated view (L. Radloff, 1977) than the general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s integrated view (Y. Ying, 1988). A total of 353 bicultural Chinese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principal-components factor analysis with varimax rotation revealed a factor structure and loading similar to that found in White American adult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lso showed Chinese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to better approximate Radloff's differentiated model based on her White American samples than Ying's integrated model based on her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sampl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48.
三维干预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昆明市两所普通小学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三个子系统进行了多侧面的三维干预。结果表明:(1)实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的总体一般焦虑水平下降;(2)学习适应性提高;(3)问题行为症候群的学生人数和问题行为比干预前明显减少。验证了教师、家长、学生三维干预结合模式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9.
林桂榛 《周易研究》2005,19(2):52-57
近代科学在欧洲的产生,乃得益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学术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大规模分离.而汉以来"独尊儒术"的实现,<易>作为儒家主要经籍以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宏大叙事与终极关怀,影响了经学时代中国学者的学术兴趣,导致他们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了以史学为主的"人事"中而非自然事物的研究对象与形而下的研究路径.两个相对独立的历史进程与历史体系或无何可比性:近代科学在欧洲产生只有在产生近代科学的欧洲自我历史进程与历史体系中才能得到解释,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亦复如此.至于将中国科学落后的原由单一性地归结于<易>或儒家经学,这未必符合历史的因果真相与思维的有效推理.  相似文献   
250.
Guo T  Peng D  Liu Y 《Cognition》2005,98(2):B21-B34
The Stroop paradigm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role of phonological activation in semantic access and its development in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Subjects (age 7-23 years) of different reading ability were asked to name the display color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characters were displayed in four different colors: red, yellow, blue and green. There were five type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a character and its display color: semantically congruent, phonologically congruent, semantically incongruent, phonologically incongruent and neutral. In addition to the classical Stroop effects, interference and facilitation effects from the homophones of color characters were also observed. The younger children and those with lower reading ability exhibited stronger Stroop effec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honological codes are activated automatically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Furthermore, there is more phonological activation in the semantic retrieval of children in lower grades and those with lower reading 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