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36篇
  4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以情绪安全感理论为依据考察父母冲突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情绪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8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在所有青少年被试中有自伤行为的比例占41.49%,青少年的自伤水平在年级、学校类型和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些人口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2)父母冲突能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自伤水平,情绪不安全感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控制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对情绪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只有当控制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很低时,情绪不安全感在父母冲突和青少年自伤水平的中介作用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332.
底线心智是一种以获取底线利润结果为中心,而忽略其他一切竞争事项优先权(如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权益、员工福利等)的单维思维模式。虽然底线心智可能导致管理者只注重绩效而忽视其他对企业有利的重要事项,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实现目标,但研究也表明底线心智能够提高员工工作专注度进而提升绩效。为进一步推进底线心智双刃剑效应的研究,本文构建了领导者底线心智对团队创新双刃剑效应的影响机制模型,指出领导者底线心智一方面抑制了团队风险承担意愿,进而相比于探索式创新更有益于利用式创新;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团队强迫激情,从而相比于团队创意产生更有利于团队创意实施。本文为深化底线心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组织和领导者如何更好管理底线心智提供了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333.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压力应对方式与抑郁感、社交焦虑的变化特点及其动态关系,本研究通过整群抽样法从5所北京市公立学校和1所打工子弟学校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测查,追踪时回收有效数据680份.对前、后测均参加调查的680名被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经过一年的城市适应,流动儿童整体的积极应对增多,消极应对减少,抑郁感下降,但社交焦虑水平无明显变化;(2)流动儿童个体在压力应对、抑郁感、社交焦虑的发展上均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年龄越小、来京时间越短、低年级及女生流动儿童群体的发展趋势更为良好;(3)流动儿童压力应对方式与抑郁感、社交焦虑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前测压力应对方式、抑郁感、社交焦虑均能显著预测后测相应变量的水平,前后测压力应对方式对抑郁感、社交焦虑均有即时预测作用,而前测抑郁感和社交焦虑对后测压力应对方式有不同的延时性影响.  相似文献   
334.
以1048名汉族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和基因分型技术,综合运用传统回归分析和新兴的再参数化回归分析,考察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模式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COMT基因与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交互预测青少年抑郁,具体表现为,在低同伴接纳或高同伴拒绝环境中,携带ValVal基因型的青少年抑郁水平高于Met等位基因携带者;在高同伴接纳或低同伴拒绝环境中,携带ValVal基因型的青少年抑郁水平低于Met等位基因携带者。此外,COMT基因与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的交互作用与男生抑郁的关联更加密切。结果显示,COMT基因与同伴关系的交互效应为不同易感性模型提供了证据,而且该基因×环境交互效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35.
以往研究多认同内隐记忆不会受到干扰的影响,但主要集中于编码时的干扰不会影响随后的内隐记忆提取成绩,而对于提取时的干扰是否也不会影响内隐记忆成绩仍存在疑义。该文在实验1采用学习-测验范式,通过在提取阶段设置同时干扰任务进一步考察提取干扰与内隐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提取干扰下并未发现明显的启动效应,即提取干扰破坏了内隐记忆。为进一步探讨内隐记忆的提取干扰效应是否源于记忆与干扰刺激同时呈现所引起的知觉表征竞争,实验2改变了记忆与干扰刺激的呈现顺序,结果表明不论干扰刺激在记忆项目之前或之后呈现,启动效应均受到影响。相比之下,提取干扰对再认成绩的影响并不明显(实验3)。上述结果表明,内隐记忆的提取干扰效应是源于一般认知资源的竞争,在提取过程中任何能够产生认知资源竞争的变量设置都可能会削减内隐测验中的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336.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应用自编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以广州市6所中学的1566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普通中学就读的青少年,总体上社会适应行为发展较好,但是发展情况也不太理想,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商数(Adaptive Behavior Quality,ABQ)和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商数(Maladaptive Behavior Quality,MABQ)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都与理论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其社会适应良好优秀的比例低于理论分布,而实际中下和低下的比例高于理论分布。(2)在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的总分上,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城乡来源和城乡来源与性别三组交互作用都显著;在不良适应行为的总分上,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城乡来源两组交互作用都显著。(3)青少年在良好适应行为上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初一社会适应水平最高,而高一社会适应行为水平最低。在不良适应行为上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初一学生不良适应行为最少。(4)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性别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具体维度上,男生自我定向、社会生活、学习适应和社交适应都显著高于女生,而在社会认知与性维度上则相反。(5)城市户口的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在城市中学就读的农村户口学生,在不良社会适应行为方面则相反  相似文献   
337.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54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力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女生社会创造力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农村学生社会创造力适宜性水平高于城市学生。(2)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创造力的关系上,交换意见、收回爱能够解释适宜性,自主选择能够解释独创性;(3)父母自主支持正向预测子女的社会创造力(γ=0.27),心理控制则负向预测子女的社会创造力(γ=-0.29);自主支持通过自尊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12),心理控制则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5),模型的总解释率R2=0.27。  相似文献   
338.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孤独感、歧视知觉、社会支持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以及社会支持、歧视知觉对孤独感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本研究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测查,回收有效追踪数据680份。对前、后测均参加的680名被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随着进入城市时间的增长,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和歧视知觉显著减少,报告的社会支持显著增加;(2)流动儿童报告的社会支持、歧视知觉与孤独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前测的歧视知觉和报告的社会支持共同影响前测孤独感;同时,前测孤独感又会影响后测歧视知觉和报告的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后测孤独感。并且在这个动态作用过程中,前、后测社会支持既能分别直接影响前、后测孤独感,前测社会支持还能通过后测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间接影响后测孤独感;而前、后测歧视知觉则只能分别直接影响前、后测孤独感;(3)前测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都不能直接影响后测的孤独感,而是需要通过影响后测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才能对后测的孤独感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39.
中国安乐死倡议与"道德陷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我国公众中普遍认同的安乐死倡议,对于信息的误读、狭隘的感性同情或者不适用的理性经济学逻辑、对于现实社会保障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忽视,构成了现阶段安乐死倡议背后的"道德陷阱".  相似文献   
340.
年轻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具特色的一个社会现象,考察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和社会适应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研究从北京选取2201名从农村到北京打工的18~30岁的流动人口为被试,探讨其流动模式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人口外出打工的时间平均接近4年,平均到过2个城市打工;(2)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水平偏低,存在较多的吸烟、醉酒行为和非安全性行为,生活和工作满意度一般;(3)流动性可以显著地预测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水平。流动性越大,流动人口的吸烟行为越多,抑郁程度越高,而生活和工作满意度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