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5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t is often thought that, although Spinoza develops a bold and distinctive conception of God (the unique substance, or Natura Naturans, in which all else inheres and which possesses infinitely many attributes, including extension), the arguments that he offers which purport to prove God’s existence contribute nothing new to natural theology. Rather, he is seen as just another participan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revival of the ontological argument initiated by Descartes and taken up by Malebranche and Leibniz among others. That this is the case is both puzzling and unfortunate. It is puzzling because although Spinoza does offer an ontological proof for the existence of God, he also offers three other non‐ontological proofs. It is unfortunate because these other non‐ontological proofs are both more convincing and more interesting than his ontological proof. In this paper, I offer reconstructions and assessments of all of Spinoza’s arguments and argue that Spinoza’s metaphysical rationalism and his commitment to something like a 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 ar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Spinoza’s non‐ontological arguments.  相似文献   
92.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格障碍.描述性精神病学、心理测验和精神分析的研究发现,边缘性人格障碍可能是由若干个异质性的亚群体组成,不同的亚群在症状表现、病因、心理病理机制、对治疗干预的反应和预后等方面可能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将其进行亚型分类,而使同一个亚群中的个体差异小于不同亚群之间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93.
"果报观"与中国传统医学伦理道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因果报应观念促进中国古代医者道德行为做为考察对象,细致展示其在医学领域中所进行地一系列文本建构.透过这些历史文献的解读,观察"果报观"如何嵌入到中国传统医学伦理道德体系之中.结合古代社会情境,透析其思想来源,探究其在古代医学伦理道德体系中得以凸显的原因,从而汲取出有益于中国医学伦理道德提升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4.
2009年3月以来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全新的流感病毒,目前已在全球大流行.从半年的疫情监测结果判断,轻症患者居多,病毒似乎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异.但随着北半球冬季的到来,患者数目必然急剧增多.由于现有的疫苗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医疗和防疫部门仍需承担相当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在分布式的情况下的混合推荐机制,根据P2P环境下文档线性增长的特点,提出了用户兴趣模板的更新算法。实验表明,基于混合过滤的方法推荐效果要远远好于基于内容过滤或基于协作过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文本检索模型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本检索是信息检索一个重要的分支。随着互联网信息的迅速膨胀,如何检索到用户最需要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关键。文本检索模型是文本检索中的核心技术,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搜索引擎的检索质量。本文对当前的经典检索模型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分析各个模型之间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7.
RBF神经网络在股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股票价格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历史股价数据的分析,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动态确定RBF网络中心,根据梯度下降法进行自适应权值调整。并且根据股价的差异大,时变性强和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对RBF网络的学习算法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RBF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自适应能力,最后运用该模型对股票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8.
基因检测与治疗中若干问题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临床医学中出现了基因检测与基因治疗的新方法,伴随着基因技术的临床应用出现了一些伦理、法律和社会新问题,迫使人们从理论和观念层次加以考察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途径,对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伦理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有关规范,探索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途径。  相似文献   
99.
崔丽霞  欧东明 《心理学探新》2001,21(3):51-54,62
多重模型疗法(Multimodal Therapy)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诺德  相似文献   
100.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