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篇 |
免费 | 124篇 |
国内免费 | 154篇 |
专业分类
5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我们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十大关系:(1)自然面与社会面的关系;(2)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3)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4)继承与创新的关系;(5)整体研究与局部研究的关系;(6)个人研究与合作研究的关系;(7)现代化手段与常规研究的关系;(8)实验研究与史论研究的关系;(9)定性与定量的关系;(1 0)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2.
493.
论文从易学起源、易学本质、象辞关系、象理关系论述了来知德以易象为核心的易学思想.来知德易学提出易起源于象、舍象不可以言易、立象系辞、假象寓理,确立了易象在易学研究中的地位,批判了王弼和宋明儒者重理不重象的倾向.来氏的"假象寓理",不仅有以象为本、无象则无理的意义,也内涵以象为工具、以彰显理为易学归宿的意蕴."主宰者理",是言理主宰世界一切,易象只是理解和解释义理的工具而已,以此克服了汉儒将易学研究局限在易象层面的倾向.来知德从无象则无易到假象寓理、主宰者理,完成由象数到义理、由天道到人道的论证,阐发了以太极或理为本体、贯通天人的义理之学,从而与宋代程朱易学和明代以阐发程朱易学为宗旨的官学易学区别开来.来氏虽提出了许多不同于程朱易学的观点,但在许多方面仍未超越程朱易学.同时,来氏错综理论以至其整个易学,也吸收了汉儒互体之说、京房八宫说、虞翻卦变与旁通说、孔颖达非覆即变说等象数思想. 相似文献
494.
林万贵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6):48-49,54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格障碍。描述性精神病学、心理测验和精神分析的研究发现,边缘性人格障碍可能是由若干个异质性的亚群体组成,不同的亚群在症状表现、病因、心理病理机制、对治疗干预的反应和预后等方面可能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将其进行亚型分类,而使同一个亚群中的个体差异小于不同亚群之间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95.
LAW模式的建立是要改变被动的、填鸭式学习方式为积极、主动及高效的学习,培养有能力、高素质、有知识的人才。LAW模式给出学习的目标、学习方式及自我检查的标准,基本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学习潜力的调动;启发式、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学习方法;逻辑性、批判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应用;重点与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方式;观察、思考、信息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96.
497.
在触觉定位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早已看到:动觉和触觉同时参与比单靠触觉进行定位发生的誤差要小,利用视觉表象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在施用刺激时,视觉参与(被試看着主試施予刺激)使定位誤差更加減少。近年来有的研究者从运动知觉和表象方面研究視觉和动觉相互作用問題,結果发現:两次試驗中,视觉均参与下,定位是相 相似文献
498.
499.
工作重塑实质上是一种情境性的主动性行为。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首先系统归纳工作重塑与社会情境因素之间关系的4种研究视角,即社会情境是工作重塑的目标、社会情境因素是工作重塑的组成部分、社会情境因素影响工作重塑、社会情境因素为工作重塑设立边界条件。此外,梳理并讨论社会情境因素影响工作重塑的内在机制以及社会情境因素与个体特征的交互对于工作重塑的影响、工作重塑在特定情境中的有效性两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变量的研究现状对嵌入于社会情境的工作重塑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包括探索工作重塑对他人的影响、探索团队工作重塑驱动个体工作重塑的多重路径、探索社会情境影响工作重塑的内在机制、探索社会情境与个体特征的交互如何影响工作重塑,以及探讨基于中国社会情境的工作重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