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自我调控泛指目标-导向行为, 是自我的核心功能之一。最近十几年有研究者将工作记忆能力(working memory capacity, WMC)的概念引入到对自我调控的研究中, 结果发现, 自我调控与WMC依赖的是共同的资源, WMC在注意调控、思维抑制、情绪调节以及冲动抑制等自我调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应加强社会、认知和神经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 进一步探究自我调控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82.
作为一种文化构念, 朴素辩证从文化与认知的角度诠释了中国人基于民众理论的思维方式。本研究首次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的方法测量内隐层面朴素辩证概念与自我以及自我相近概念在东方被试认知中的联结, 探讨东方人内隐层面的辩证自我。文章通过2个IAT实验发现, 中国人将“我”和辩证思维词汇归为一类, 将“非我”和线性思维归为一类时反应速度更快; 且他们将“朋友”和辩证思维词汇归为一类, 将“敌人”和线性思维词汇归为一类时反应速度更快。这表明在内隐层面上, 东方人确实将辩证概念与自我以及自我相近概念联系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83.
王霞  于春玲  刘成斌 《心理学报》2012,44(6):807-817
通过考察解释水平, 诠释时间间隔和未来事件效价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时间间隔会影响人们对未来事件效价的感知, 高解释水平事件在长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 而低解释水平事件在短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研究1); 同时, 未来事件效价也会反向影响人们对时间间隔的感知, 相对于未来发生的正效价事件, 负效价事件的感知时间间隔更短(研究2)。无论是时间间隔对未来事件感知效价的影响, 还是未来事件效价对感知时间间隔的影响, 解释水平均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4.
崔丽霞  史光远  张玉静  于园 《心理学报》2012,44(11):1501-1514
Beck抑郁认知理论认为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自动思维对抑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不同水平的认知因素在青少年抑郁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根据Oei和Kwon (2007)综合认知模型(ICM), 我们假设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间功能失调性态度是调节变量, 而自动思维是中介变量。研究采用开学初和临近期末间隔近四个月两个时间点的纵向数据搜集方式, 对613名初中生施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自动思维问卷(ATQ)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 然后通过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度和性别差异检验, 结果表明:(1)各变量显著相关(p<0.01), 且各变量间隔四个月两个时间点的分数差异显著(p<0.01); (2)修正后的青少年抑郁综合认知模型较好地拟了数据, 且功能失调性态度与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对自动思维的影响上女生的路径系数显著大于男生。结论:功能失调性态度在负性生活事件和青少年抑郁症状间起调节作用, 而自动思维从中起到了认知中介的作用, 且该模型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5.
分别采用四维度和十五维度Rasch模型分析包含项目内多维度结构的科学测验数据,估计两种维度结构下维度分数的信度.结果表明,对比相应的单维模型而言,四维度与十五维度Rasch模型均能够极大提高各内容维度上分数估计的信度.四维度与十五维度Rasch模型拟合结果的比较表明,对于总长度固定的测验,维度数目的增加能够补偿子维度长度减少引起的信度损失.但是这一作用必须以维度间较高的相关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86.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 在口语韵律表达中存在独特的特点。本项目利用汉语不同于非声调语言的特点, 探讨已有研究中尚未澄清的问题, 即汉语声调在早期自动加工中对语义激活的作用, 以及在不同认知阶段中,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神经机制。这些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但仍存在着各种分歧和激烈的争论。本项目拟采用ERP方法, 结合LORETA源定位技术, 通过不同的实验范式考察以下内容:(1)在早期自动加工过程中, 汉语声调对词汇语义激活的作用; (2)在早期阶段,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 (3)在晚期阶段,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将有助于澄清当前的激烈争论, 拓展以往基于非声调语言研究建立的口语加工理论的适用范围, 为完善言语认知加工的理论模型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7.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Aristotle’s theory of habituation,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three issues: (1) the relation between habit and reason, (2) human nature and habituation, and (3) the roles of family and politics in habituation. Aristotle’s theory of habituation has been a topic of interest recently. Yet so far, most debates about this topic are about the first issue. This paper will bring i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ssu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theory. To be more specific, the paper seek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three claims of Aristotle,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issues mentioned above: (1) “We become just by doing just acts, temperate by doing temperate acts, brave by doing brave acts” (NE 1103a34–b1) . (2) “We are adapted by nature to receive virtues, and are made perfect by habit” (teleuioumenois de dia tou ethous) (1103a25–26). (3) “One’s own good cannot exist without household management, nor without a form of government” (1142a9–11).  相似文献   
88.
题目属性的定义是实施认知诊断评价的关键步骤, 通过有丰富经验的领域专家对题目的属性进行定义是当前的主要方法, 然而该方法受到许多主观经验因素的影响。寻找客观的题目属性定义或验证方法可以为主观定义过程提供策略支持或对结果进行改进, 因此已经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题目属性定义方法, 研究使用似然比D2统计量从作答数据中估计题目属性的方法, 实现属性掌握模式、题目参数和题目属性向量的联合估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似然比D2统计量可以有效地识别题目的属性向量, 该方法一方面可以实现新编制题目属性向量的在线估计, 另一方面可以验证已经定义的题目属性向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9.
认知储备是指个体自适应利用神经网络对不断增加的脑损伤进行补偿的能力, 它能显著影响个体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结果。当前有关认知储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储备的测量及其在认知老化研究中的应用方面。现有研究尽管已在认知储备的测量及其与认知老化的关系上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 但在诸如认知储备测量的标准化、认知储备与认知衰退率、认知储备与脑病理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较大争议。未来研究除应进一步标准化对认知储备的测量, 进而探讨认知储备的病理机制, 还应关注认知储备对老化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90.
合理预期和想象未来事件或场景, 有利于个体做出适应性反应, 促进生存与发展。近年来, 研究者对想象未来的认知加工成分和神经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想象未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我们首先概述了想象未来实验常用的思维采样范式和词语-线索范式, 接着介绍了想象未来的自我参照加工、心理场景构建等认知加工成分。此外, 特别介绍了想象未来的默认网络模型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大尺度脑网络, 并进一步提出了想象未来的脑网络研究框架。未来的研究可从想象未来的动态脑网络、复杂脑网络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角度入手, 深入探究想象未来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