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自我认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医学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巧较好,但年级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应当根据医学研究生对自身创新思维认知的具体情况有针对地制定培养方案,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2.
成功的隆胸手术能够让女性更美丽,但手术失败势必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打击.如何正确面对失败的隆胸手术是摆在医患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本文详细列举了隆胸手术失败的危害,系统分析了造成隆胸手术失败的原因,积极思索了隆胸手术失败时如何有效的补救.  相似文献   
73.
韩国有着悠久的学《易》历史,早在汉代,中国儒学便已传入其国。到李朝时期,作为易学一部分的易图学研究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人物是高丽末期、李朝初期的哲学家权近。他在中国易学家周敦颐《周氏太极图》的影响下,创制了《天人心性合一之图》。《天人心性合一之图》与《周氏太极图》的轮廓大体相同,都是黑白相间、酷似人形,反映了太极为本、阴阳互补、天人合一的特征。但《天人心性合一之图》又有它独特的一面,将伦理、心性等问题纳入易学体系,完成对前者的超越。由此可见,中韩易学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既有借鉴和吸收,又有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74.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目前,已经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抑郁、压力应对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此外,有研究表明,在不同文化中,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结构上略有差异,在功能上相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5.
陈艾睿  董波  方颖  于长宇  张明 《心理学报》2014,46(9):1281-1288
实验结合连续闪烁抑制范式和线索化范式, 通过操纵直视面孔和斜视面孔的呈现方式, 考察了动静线索类型对注视线索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线索在阈上条件都能产生注视线索效应, 且动态线索诱发的效应更大; 无意识条件下有且仅有动态注视线索能诱发注视线索效应。这说明眼睛运动是产生阈下注视线索效应的必要条件; 眼睛运动会增强阈上注视线索效应, 静态注视线索效应依赖于意识。研究结果支持了社会知觉与心理理论交互模型。  相似文献   
76.
李贺  莫雷  罗秋铃  莫然  俞梦霞  黎沛昕  衷禾 《心理学报》2014,46(9):1347-1354
探讨签名的位置以及是否预告签名信息对个体诚实行为的影响, 同时探究不同承诺形式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调节作用, 从而揭示签名对个体道德行为影响的机制。实验1比较不同签名的位置与是否预告签名信息两种条件下, 被试在有奖抛掷骰子的游戏中的诚实性表现。结果发现, 当游戏前告知需要签名时, 签名位置对被试的诚实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而在游戏前不告知需要签名时, 上位签名的被试比下位签名的被试更倾向于做出诚实行为。实验2比较口头承诺方式与签名方式对个体诚实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口头承诺与上位签名均能促使个体做出诚实行为。结果表明, 签名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影响, 是通过启动个体的自我认同感而实现的; 签名位置的效应, 实际上是由于启动的时段不同造成; 同时, 通过口头承诺的方式, 同样可以启动个体的自我认同感, 从而促进其实施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77.
廖东升  杨芳  张晶轩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829-1836
无意识目标与社会态度、刻板印象和图式等一样, 是行为的满意状态或结果在个体头脑中的一种表征, 包含有目标设定、追求情境和追求手段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够被环境中的刺激自动激活, 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无意识目标启动的概念和其他心理表征的启动不同, 无意识目标启动能够促使带有动机性的行为出现, 启动线索的影响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无意识目标启动的自变量与自身心理状态和环境中他人的影响有关, 无意识目标启动的因变量与任务表现和社会关系的处理有关。“知觉-行为模型”、“无意识行为选择模型”、“评价准备模型”和“情感因素模型”能够分别从“无意识”和“目标”两个角度对无意识目标启动的心理机制进行解释。无意识目标启动原理在商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完善理论研究和进行实际应用, 今后应该更加重视无意识目标启动的脑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8.
为了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领悟, 采用协商一致的质化研究方法对15位当事人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7个与领悟有关的域:领悟的内容, 领悟的效果, 影响领悟产生的因素, 评估领悟质量的依据, 领悟出现时的反应, 领悟的来源和阻碍领悟发挥作用的因素。形成了领悟的概念界定:领悟是对自己和他人(主要是自己)的新认识, 对自己的认识内容包括, 自己的问题模式, 心理困扰或问题模式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 以及自己内在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9.
文献中关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的关系存在争议, 本研究认为需要根据不同的就业绩效和具体的调节变量来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1, 基于预备性研究, 来自全国不同地区10所大学1190份问卷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包括8个因素:职业认同、乐观开朗、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社会支持、网络差异; 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2, 采用他评、前后间隔2周的问卷调查方法, 获得不同地区高校530份有效匹配问卷, 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但与录用通知书(客观就业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 职业探索在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书的倒U型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职业探索高水平下二者呈倒U型关系, 而在职业探索低水平下二者没有显著关系; 生源地在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录用通知书的关系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农村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观就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而城市大学生二者相关不显著; 城市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录用通知书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 而农村大学生二者关系不显著。这为未来探究可就业能力的价值实现机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80.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 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可能逐年增高。通过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 对使用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调查老年人孤独感的25篇文献进行元分析, 调查年代跨度为1995年至2011年, 共涉及13280名老年人。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随年代的变迁呈上升趋势; (2)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随年代均呈上升趋势; (3)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存在婚姻状况差异, 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