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4篇
  26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道歉是指当冒犯者意识到自己的冒犯行为后, 为重建与被冒犯者的关系, 向被冒犯者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表达懊悔并请求原谅的一种关系补救行为。冒犯者的性别、归因倾向、冒犯意图、知觉到的道歉有效性等影响道歉的发生, 道歉的表达方式与内容、冒犯者的性别等会影响道歉的有效性。道歉能促进宽恕、和解以及民族和睦。未来研究需明晰道歉的概念, 拓展其研究模式与测量工具, 在系统深入探讨道歉的产生机制与结果的基础上构建道歉的理论及促进其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42.
特质焦虑者作为焦虑障碍易感性个体,会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从而损害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功能。但是不同情绪性评价刺激会如何调控特质焦虑者的抑制功能还不太清楚。为此,本研究以脑电P3b为抑制功能指标,要求高低特质焦虑组在三种不同评价下完成反向眼跳范式,考察不同性质的评价如何影响特质焦虑的抑制功能。行为结果发现,高焦虑组比低焦虑组错误率更高;积极评价条件下,高焦虑组的反应时慢于低焦虑组。ERP结果进一步发现,无评价条件下,高焦虑组的P3b波幅大于低焦虑组;低焦虑者在积极评价条件下的P3b波幅大于消极评价条件,但是高焦虑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积极评价会损害高特质焦虑者的抑制功能,而消极评价则促进了高特质焦虑个体的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43.
梁毅  陈红  邱江  高笑  赵婷婷 《心理学报》2008,40(8):913-919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大学生)对胖-瘦两类身体图片进行再认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正常女大学生),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在750~800ms的时间窗口内,“胖图”比“瘦图”诱发出一个更正的ERP波形,差异波的地形图显示该正成分在中前部有更强的激活。进一步对差异波作偶极子溯源分析,结果发现,该正成分主要起源于右侧枕叶附近。这似乎表明,右侧枕叶的激活与身体自我信息的出现有关,与负面身体自我图式的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44.
浅谈医学科研思维的逻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科研思维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医学假说的提出、验证,推理和遵守逻辑思维的过程。它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为思维形式,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多种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操作,以达到它的最终目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医学科研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医学科研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逻辑修养,不断提升科研思维水准。  相似文献   
45.
虽然医疗行为存在多种风险与不确定性,但也不是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是不确定的。生活中经常有医方向患者承诺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形,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时在医方与患者之间就形成了包医合同关系。论述了包医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46.
虽然医疗行为存在多种风险与不确定性,但也不是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是不确定的.生活中经常有医方向患者承诺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形,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时在医方与患者之间就形成了包医合同关系.论述了包医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47.
行为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异常行为发生根本性的质变.系统脱敏疗法促成的质变,是缓慢的、渐进的非爆发式的质变;满灌疗法促成的质变,是短暂的、突然的爆发式的质变.  相似文献   
48.
高等医学院校医事法学教育亟待加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千余份问卷调查研究,透视出医学生对医事法律认知程度普遍偏低的状况,进而从医学院教育方针,以及医学生法律意识、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分析、探究原因,寻求改进医事法学教育滞后问题,加速培养学医懂法医学人才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9.
饶俪琳  梁竹苑  李纾 《心理学报》2009,41(8):726-736
为寻求检验规范性和描述性风险决策理论的通用标准, 本研究以期望价值理论和齐当别抉择模型为例, 探讨了“迫选规则体验法”的适用性。被试为120名大学生, 实验任务为要求被试分别完成自主决策(采用未知规则: 真规则)和规则迫选决策(遵循给定规则: 假规则)任务, 并对决策后的情感和认可程度进行评定。研究发现: (1) 被试在自主决策条件下比在规则迫选条件下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程度更强, 负性情感的程度更弱; (2) 被试在自主决策与规则迫选决策两种条件下做出的相同决策越多, 该被试对迫选规则更加认可并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程度越强, 负性情感的程度越弱; (3) 与期望价值理论相比, 齐当别抉择模型可能符合更多决策者的实际决策规则。这些结果表明, 作为检验规范性和描述性风险决策理论的新尝试, 迫选规则体验法可能更有助于回答“决策者实际采用的决策规则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以124名处于不同戒除时相的男性海洛因戒除者为被试, 采用金钱和海洛因延迟折扣任务(DDT), 并以基于线索暴露的渴求感测量为效度指标, 探讨了该类人群对海洛因延迟强化超快速折扣倾向及其心理机制。结果发现: (1) 相对于金钱延迟强化, 戒除者对海洛因延迟强化表现出显著的超快速折扣倾向, 且该倾向不随戒除期的延长而改变; (2) 戒除者对海洛因延迟强化的超快速折扣行为可能是其冲动性特质与海洛因相关线索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洛因相对于金钱折扣率的增量部分可能反映了海洛因及其相关线索对该类人群主观渴求感的诱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