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5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艺  肖风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887-1900
自动观点采择现象已有很多研究证实, 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目前存在内隐心智化与潜心智化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自动观点采择是自发采择他人视角的领域特殊加工; 而后者提出自动观点采择实质为反射性注意定向、位置的空间编码等领域一般加工, 模拟了心智化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在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可独立或共同运行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协同作用模型。未来研究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多样的被试群体, 探索自动观点采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2.
李玲玲  黄桂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8):1484-1496
个体主动性行为是组织中个体主动做出的面向未来和面向变革的工作行为, 近年来成为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从现有研究来看: (1)在研究主题上, 多数研究发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可以带来正向结果, 个别学者也注意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的代价; (2)在分析视角上, 主要包括个体主动性行为对个体层面和组织情境层面的正向与负向影响; (3)在理论机制上, 个体主动性行为的“利弊”效应可用优势互补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归因理论来解释。未来研究可着重进行以下理论整合: (1)从个体主动性行为类型出发, 基于智慧主动性的视角揭示其内在机制; (2)从主动性行为者和观察者特征两面性的视角, 实证探讨其背后机理; (3)从主动性行为主客体特征的发展视角进行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33.
葛耀君  李海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1):2073-2082
基于拓展思维的社会互动主义视角,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思路, 记忆的形成与维护构成了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相关研究一方面以“对话”为研究语境, 系统阐释了集体记忆形成中的社会传染、检索诱发遗忘、共享现实和网络聚合等心理机制; 另一方面, 聚焦于既存的记忆, 阐释了集体记忆有效性的心理原则, 同时, 记忆的身份关联性得到了确证。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仍需拓展视野, 加强对文化记忆的有效性研究, 密切关注媒介技术变革引发的记忆变化, 积极推进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34.
如何从神经生理层面刻画教育活动的人际互动模式和动态性是教育神经科学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人际神经科学视角为其提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这一新兴的视角通过记录和分析进行同一认知活动时两人或多人大脑活动之间的关联, 来揭示大脑活动的群体模式。目前, 人际神经科学方法已被应用于教育研究, 例如监控教学过程、预测教学效果和识别教学影响因素, 相应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活动具有重要启示。未来的研究者可以更多地关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大脑的互动机制及人际神经科学方法应用于技能教学及线上教学评估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5.
如何揭示群体规范和公平价值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机理, 提升儿童-青少年在群际互动当中的公平感知与规范执行, 是教育心理领域的关键问题。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现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然而先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大多采用问卷法, 易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 存在言行不一致的情况; 2)大多采用情景实验, 聚焦社会互动的最终行为输出端, 无法实时有效地把握社会决策的动态进程; 3)脑成像研究仍以fMRI技术为主, 侧重于评估认知加工潜在的脑区激活模式及各脑区间的功能连接, 缺乏对群际公平规范执行中大脑激活动态模式的精确把握。针对这些不足, 本项目从资产分配情景出发, 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联合运用认知、行为、眼动和电生理等多层次测评手段, 对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的发生过程进行认知解析, 探讨认知控制和心智化在其间的关键作用机制及其心理发展轨迹。研究结果将服务于中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公正感与行为。  相似文献   
36.
以310名幼儿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的教养效能感分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考察父亲教养效能感和教养方式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父亲抑郁、专制粗暴、情感联系和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效能感、民主关怀、宽容理解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效能感、民主关怀、宽容理解分别与父亲抑郁、专制粗暴、情感联系和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显著负相关;(2)父亲抑郁对幼儿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父亲教养效能感和自身的民主关怀、专制粗暴、情感联系不仅分别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7.
关于国外慈善事业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界关于国外慈善事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以后逐渐展开,涉及慈善事业的概念、慈善事业的形成发展、慈善事业的机制、慈善事业的前景等诸多方面。对慈善事业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本文是从狭义上把握慈善事业概念的,内容主要涉及国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慈善事业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制度公正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度公正与社会和谐代表了一个“好”社会理想的两端:公正是最低限度的好社会,而和谐是最大程度的好社会。对于社会的和谐运行来说,制度公正是基本要求,但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发育公民的另一种道德内驱力——仁爱之德。而发育公民的仁爱之德,必须从构建公正的制度规则和坚固制度公正这个道德底线入手。  相似文献   
39.
近似数量加工是对大数目物体数量在不依赖逐个数数前提下的估计。行为学研究提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 但神经机制未明。本研究探讨高数学焦虑个体近似数量加工的神经机制, 比较高低数学焦虑脑电活动的差异:(1)行为上无显著组间差异; (2)高数学焦虑组的P2p成分波幅增加; (3) δ频段ERS及β频段ERD无显著数量比例效应, 而低数学焦虑组在上述指标的数量比例效应显著。本研究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40.
张政华  韩梅  张放  李卫君 《心理学报》2020,52(7):847-860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 考察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完成诗句押韵判断任务时, 在绝句末对韵律信息(含声调和韵母两个维度)的整合加工过程。结果发现, 在100~300 ms, 仅音乐训练组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 对韵母/声调的一致性进行深入分析, 并诱发了更大的正波; 在韵母违反条件下, 声调违反相比声调合适诱发了更小的正波。在300~750 ms, 两组被试均在绝句末对诗句内出现的韵母和声调违反进行整合分析并诱发了广泛分布的负波。不过, 对照组仅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进行, 而音乐训练组则在声调/韵母违反条件下完成此过程。综上, 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均会在诗句末完成押韵信息的整合加工, 但是音乐训练组对韵律信息(尤其是声调)的加工更敏感和快速, 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违反有更精细的差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