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5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Q矩阵是认知诊断评价的基础和核心要素, 它反映了测验的构念和内容设计, 直接影响着测验诊断分类的效果。本文采用Monte Carlo模拟, 研究了6种属性层级关系下, 不同的Q矩阵设计对于认知诊断效果的影响。用模式判准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从分类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评价诊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 不同属性层级关系下, 分类准确性会随着测验长度的增加而提高, 但当测验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会出现“天花板效应”; (2) Q矩阵中R*的个数(NR*)会影响测验的分类准确性及稳定性:NR*越大, 测验的分类稳定性越高, 当测验长度为属性个数的整数倍, 且NR*为测验长度相对属性个数的最大奇数倍时分类准确性最高; (3) Q矩阵中除R*以外的项目考察的属性个数会随着属性层级关系的不同对测验的分类准确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 本研究提出了进行诊断评价时Q矩阵优化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知觉符号系统认为知识表征具有知觉特点,并假设语言理解中对于所涉及概念及其隐含属性会即时进行知觉模拟。当前研究采用句图匹配范式,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句子理解中是否会对物体隐含颜色属性进行知觉模拟及其具体条件。实验1沿用经典范式验证语言理解中对物体隐含颜色存在知觉模拟过程。实验2通过变化句子前语境考察语境是否支持对于物体隐含颜色知觉模拟的影响。实验3进一步考察当颜色属性与其对应物体存在稳定关联时(即具有高颜色诊断性的物体),在不同语境作用下是否会引起知觉表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理解中知觉模拟过程是灵活的,语境改变会引起读者所激活的物体颜色知觉表征发生变化,并且对于高颜色诊断物体,即使缺乏支持语境,读者仍然会对句中隐含的物体特定颜色进行知觉模拟。  相似文献   
993.
汉字听写是小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多种认知技能影响。以858名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元语言意识(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和快速命名对汉字听写的影响,在控制了智力和口语词汇的影响后,结果发现:(1)语音意识和正字法意识在低年级儿童的汉字听写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中、高年级没有显著影响;(2)快速命名在中、高年级儿童的汉字听写中起着独特作用,而对低年级没有显著影响;(3)语素意识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汉字听写都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各认知技能在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汉字听写的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4.
轻度认知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近年来, 执行控制的损伤被认为是MCI的核心特征之一。当前, 在MCI执行控制的领域内, 对冲突监控与解决的特征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认知及情绪冲突实验范式, 结合脑成像技术, 探讨遗忘型MCI (amnestic MCI, aMCI)认知和情绪冲突的监控与解决的特征及相应的脑激活模式; 通过对比aMCI和正常老年人在认知和情绪冲突任务中激活的神经环路, 考察aMCI是否在执行加工的神经网络上存在激活异常。在上述研究基础上, 研究者拟探讨aMCI在执行控制的冲突监控与解决上是否存在一般性的损伤机制, 同时试图寻找aMCI在执行控制的冲突监控与解决方面的认知及神经生物学标记。这对深入理解痴呆的发病进程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痴呆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同伴圈子的相似性假设探讨同伴圈子的形成、圈子社会情境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及圈子文化背景对圈子社会化过程的调节作用。选取某城乡结合部一小学3至5年级898名儿童作为被试进行一年的跟踪调查, 其中在第一年当地城市儿童占36.5%, 当地农村儿童占48.8%, 流动儿童占10.4%。学生在第一和第二年都完成《班级戏剧》和《社会认知地图》问卷。研究结果表明:(1)在个体层面上, 圈子成员的社交性、亲社会性、自主性以及同伴接纳显著高于孤立者。城市儿童的自主性显著高于农村和流动儿童, 后两者之间则无显著差异。亲社会性在性别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儿童会依据社会能力的相似性来组成同伴圈子, 且不同圈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儿童也愿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伴交往, 形成不同类型社会文化背景的同伴圈子。(3)儿童的社交性和自主性随着同伴圈子相应能力的提高而呈正向发展趋势。(4)同伴圈子对个体社交性和自主性发展的影响因圈子所注重的社会文化准则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农村-城市圈子比农村-流动圈子对儿童社交性发展的影响明显更大些; 农村圈子的儿童自主性水平更趋于随圈子自主性的提高而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6.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采用简单赌博任务范式, 考察具有“评估倾向”和“行动倾向”的两类个体在反事实思维上的差异及其神经电生理证据。行为结果表明:评估倾向的个体比行动倾向的个体产生更强的反事实思维, 两者差异极其显著; 脑电结果表明:(1)在反映结果快速评价的FRN上, 组别主效应显著, 评估倾向的个体所产生的FRN波幅显著大于行动倾向的个体, (2)在P300上, 组别主效应显著, 评估倾向的个体所产生的P300波幅显著大于行动倾向的个体。简而言之, 两种不同调控方式的个体在反事实思维强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这在FRN和P300上得到了反映, 评估倾向的个体所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更强, 情绪体验也更加强烈。不同调控方式的个体, 其反事实思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大脑活动。  相似文献   
997.
交叉影响还是直接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勉  李海  魏钧  杨百寅 《心理学报》2011,43(5):573-588
考察了带有方向性的两个工作-家庭冲突变量(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对一些常见的结果变量的影响, 检验了交叉影响模型和直接影响模型在中国样本中的适用性。以工作优先行为规范为基础, 在来自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两个样本中发现: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对工作相关结果(工作满意感、留职意向、组织承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而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则没有显著影响; 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对生活满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发现表明交叉影响模型可以作为解释中国管理人员工作-家庭冲突影响机制的理论, 而直接影响模型不能推广到中国样本中。  相似文献   
998.
李燕萍  涂乙冬 《心理学报》2011,43(8):941-952
采用结构化问卷, 在2个时点进行2轮问卷调查, 共收集到206份问卷。根据Edwards和Lambert (2007)推荐的程序, 检验了领导-部属交换与下属职业成功间的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1)网络能力、人际影响、社会机敏性、外显真诚4种政治技能调节了领导-部属交换对下属职业成功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 (2)在上述4种政治技能的调节下, 心理授权在领导-部属交换与下属职业成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或完全中介作用; (3)人际影响调节了领导-部属交换对下属心理授权的作用, 外显真诚调节了心理授权对职业成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郑媛媛  李晓庆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49-1758
主语优先是言语加工中的一种语序效应, 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论元歧义句的理解过程中, 首论元倾向于被解释为主语; 非歧义句的理解过程中, 首论元为宾语时的加工难于首论元为主语时的加工; 关系从句的理解过程中, 主语的提取比宾语的提取更容易。本文对主语优先现象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论述:① 结合印欧语系和非印欧语系中的各种类型的语言, 详细分析了主语优先现象及其普遍性与特殊性; ② 主语优先现象的理论解释:基于工作记忆的理论、句法关联理论、突出性特征理论和基于频率的理论; ③ 与主语优先现象有关的脑电成分及其所体现的认知加工过程。最后, 结合已有的研究, 指出了主语优先现象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刘力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7):1061-1068
内群体偏好是群际关系中较为普遍现象。但是, 近来研究发现, 在低地位群体中存在着外群体偏好现象。社会认同理论、社会优势理论和系统公正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关注情境因素的作用, 它描述了在何种情境下, 外群体偏好可能会出现。社会优势理论认为, 低地位群体成员的社会优势取向水平会决定其究竟是反抗现状还是接受现状。系统公正理论提出, 系统公正动机会使低地位群体成员支持与其内群体利益相违背的现存等级系统。每个理论各有优劣之处, 将各理论进行整合是值得考虑的研究方向。本文提出, 在解释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现象时, 社会认同与社会优势取向之间可能会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