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5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政华  韩梅  张放  李卫君 《心理学报》2020,52(7):847-860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 考察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完成诗句押韵判断任务时, 在绝句末对韵律信息(含声调和韵母两个维度)的整合加工过程。结果发现, 在100~300 ms, 仅音乐训练组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 对韵母/声调的一致性进行深入分析, 并诱发了更大的正波; 在韵母违反条件下, 声调违反相比声调合适诱发了更小的正波。在300~750 ms, 两组被试均在绝句末对诗句内出现的韵母和声调违反进行整合分析并诱发了广泛分布的负波。不过, 对照组仅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进行, 而音乐训练组则在声调/韵母违反条件下完成此过程。综上, 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均会在诗句末完成押韵信息的整合加工, 但是音乐训练组对韵律信息(尤其是声调)的加工更敏感和快速, 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违反有更精细的差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42.
华艳  李明霞  王巧婷  冯彩霞  张晶 《心理学报》2020,52(9):1048-1056
前人研究表明自动情绪调节能够自上而下地影响情绪及情绪性注意过程。近来有研究提示自动情绪调节与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OFC)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左侧OFC的激活影响负性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 考察阈下启动情绪控制目标条件下, 抑制左侧眶额皮层兴奋性是否影响负性注意偏向。结果发现, 使用阴极刺激抑制左侧OFC活动可以加快被试对与恐惧刺激位置一致的探测点的反应。该结果提示左侧眶额皮层是自动情绪调节下情绪性注意选择相关的重要脑区。  相似文献   
43.
汉字识别和听写是字词水平上两项重要的读写技能。对127名一年级儿童进行了两年4个时间点的追踪调查, 通过测查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和语素意识(包括同音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 探讨影响儿童汉字识别和听写发展的因素。利用潜变量增长模型, 结果发现:(1)汉字识别呈线性发展趋势, 听写呈先快后慢的非线性发展趋势, 二者均存在补偿效应; (2)语素意识显著预测了汉字识别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 但语素意识对听写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入学初始的汉字识别和听写水平并不决定后期的发展速度; 语素意识对儿童汉字识别和听写发展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44.
生活中, 个体会时时关注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在应激下个体能否有效地监控行为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依然未知。本研究招募了52名男性大学生被试, 将其随机分入应激组与控制组, 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诱发个体的应激反应, 并结合错误意识任务(Error Awareness Task, EAT)探索个体急性应激下的错误监控与错误后调整过程。应激指标的结果显示应激组个体在应激任务后唾液皮质醇、心率、应激感知自我报告和负性情绪均显著高于控制组, 表明急性应激的诱发是成功的。行为结果显示应激组的错误意识正确率显著低于控制组, 错误意识反应时显著短于控制组; 进一步地, 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显著低于未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 并且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低于控制组。结果表明急性应激降低了个体对错误反应的监控水平, 即便在辨别出错误反应的情况下, 个体的行为监控与调节也更差。本研究说明急性应激会损伤行为监控系统, 导致个体的行为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45.
使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问卷”,要求566名学生对19名教师进行评价,对收集到的数据作不同的概化设计,包括t×i、(st)×i、(st)×(iv)和(st)×(iv)×o四种设计。基于概化理论,结合预算限制,统一LaGrange乘法公式,自行推导不同设计的最佳样本量公式,联合估计的方差分量,计算出不同设计的最佳样本量。结果表明:(1)LaGrange乘法统一公式表现出较强的通用性,能够适用于预算限制下各种概化设计;(2)评价场合是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3)(st)×(iv)×o是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概化理论预算限制下最优概化设计;(4)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概化理论预算限制下,每位教师最佳评价学生人数为20人,每个维度最佳评价题目数为3题。  相似文献   
46.
选取154名3~5岁学前儿童(M=4.11,SD=0.31),采用母亲报告法收集儿童最近3个月最常观看的电视节目、外倾性气质、问题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对19部儿童最常观看的动画片的暴力性进行编码,考察电视暴力频率和暴力残酷性和儿童外倾性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结果:(1)在预测儿童的问题行为时,电视暴力频率与儿童外倾性的交互作用显著,与低外倾性儿童相比,高外倾性儿童观看较多的电视暴力内容会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观看较少电视暴力内容也会表现出更少的问题行为,支持差别易感性模型;(2)在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时,电视暴力频率和暴力残酷性的主效应及其与儿童外倾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倾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外倾性儿童表现出更多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7.
研究选取65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和亲子依恋安全性问卷,考察了有无二胎与父母教养能力感的关系,并探讨了头胎子女的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有无二胎与父母教养能力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二胎家庭中父母的教养能力感高于独生子女父母的教养能力感;(2)头胎子女的母子依恋能够调节有无二胎与父母教养能力感的关系:对于高母子依恋组的被试而言,有无二胎无法预测父母教养能力感,而对于低母子依恋组的被试来说,有无二胎能显著正向预测父母教养能力感。而父子依恋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对高母子依恋群体而言,有无二胎不影响父母教养能力感,而对于低母子依恋群体来说,家庭中有二胎会促进父母教养能力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8.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232名大学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考查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积极心理学教学对其学生积极心理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改善效果。结果发现:(1)双元互动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学知识;(2)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积极的价值观念显著提高,生活满意度得到保持;(3)在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以生活满意度为部分中介促进总体幸福感形成,以促成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双元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大学积极心理学学科教育和情感培养的双目标。  相似文献   
49.
研究《周易》生命哲学,单向度地从宇宙论演绎太极阴阳变化,或从心性论凸显易道生命实践的主体能动性,都无法实证宇宙大生命一体贯通的诚明合一之境。在熊十力哲学多元文化渊源和思想元素中,《周易》无疑是其哲学创新的最深邃的理论源泉和精神根基。宇宙本体与生命主体圆融为一,以生生之道涵化主体心灵,用主体心灵担当天地之情,成为熊十力《新唯识论》生命哲学理论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0.
滑坡效应是指个体的不道德程度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剧的倾向, 即不道德行为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它广泛存在于个体自身层面以及人际互动过程中, 会影响个体正常社会交往, 甚至阻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滑坡效应的研究方式包括实验者操纵法和自发性欺骗法, 心理机制包括道德推脱、内隐偏差、自我非人化等, 对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提升预防定向动机和塑造积极的描述性社会规范。未来研究可从心理过程和生理机制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滑坡效应的适用范围、神经干预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