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1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居民健康档案对政府、卫生机构、居民都具有重要意义.健康档案工作开展时间不长,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总结其在管理、质量、利用、信息化建设、管理对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并针对政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这三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提出促进健康档案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李刚 《周易研究》2012,(2):3-10
魏伯阳所撰《周易参同契》是运用《周易》原理来支撑金丹之道的滥觞。它以《周易》的变易原理作为道教神仙存在学说的理论基础,通过论说"物性可变",进而说明人也可变。人通过服炼金丹能够变化自己的身体而为神仙之体,即"変形而仙",从而可以超越生死。"变形而仙"思想并非《参同契》独创,而是有所本的。这一思想对后世道教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葛洪、陶弘景、沈汾等人皆明显继承了《参同契》的"变形而仙"说。  相似文献   
103.
不确定性决策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心理机制再探从决策理由切入,在现实情境中考察了违背确定事件原则(sure-thing principle)的心理机制,检验了基于理由(reason-based)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冲突程度显著高于遵循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冲突程度;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显著低于其在两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而遵循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则介于其在两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之间。研究结果支持了基于理由的假设。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将拼嵌技术(chimera technique)和融合技术(Morph tech—nique)结合起来,制作新形式的面孔刺激,将“刺激”和“位置”分离并分别操纵,检验了左右半脸及其位置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刺激”和“位置”都会影响面孔吸引力;(2)“刺激”的影响是直接的,具体表现为右半脸不论呈现在面孔的左侧还是右侧,其吸引力总是高于左半脸的吸引力;(3)“位置”的影响模式较为复杂,具体表现为左右半脸在原始位置呈现时(右丰脸呈现在右侧,左半脸呈现在左侧),其吸引力总是高于镜像位置。  相似文献   
10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al model of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enacted social support,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a sample of 482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using the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Scale for Adolescent Students (SSPS-AS), 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and the 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MSPSS). Results from the cross-sectional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interpersonal initiative, interpersonal openness, personal openness and personal initiative predicte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through the mediating role of enacted social support, while interpersonal responsibility, interpersonal flexibility, and personal initiative predicte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directly. Thus,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al model of personality, enacted social support,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was supported. The positive relational schema may be the main underpinning of the relation of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enacted social support,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Culture also may influence the relation.  相似文献   
106.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唯一在诊断标准中包含惊反射改变的精神疾病.相比自我报告法,对惊反射的实验室测量与总体症状关联更紧密,并已积累了较多神经机制研究成果,可作为连接前临床与临床研究的桥梁.在惊反射应用于PTSD研究的初期,它主要作为PTSD患者高唤醒症状的客观指标,但是尚未发现惊反射强度的变化与总体症状的明确关系.近年来,惊反射与情境性焦虑、恐惧抑制等新范式结合,发现特定情境下惊反射改变是PTSD患者特有的表现.惊反射在创伤应激障碍研究中所取得的新进展对PTSD病理机制的探索和临床诊断都有所启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107.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proposes that behavior change is experienced as a series of stages. Interventions tailored to these stages are most likely to be effective in progressing people through the model's hypothesized behavior change continuum. In this study, a stage-tailored, 12-week, exercise behavior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was conducted among a sample of 150 Chinese youth with hearing loss.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intervention or control group with all the cor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constructs assessed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showed greater advances in their stage of exercise behavior change, decisional balance, and processes of change use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however, was insufficient for increasing participants' 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behavior. The findings partially support the utility of the theory-based intervention for improving the exercise behavior of Chinese youth with hearing loss, while simultaneously helping to identify areas in need of improvement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考查情绪Stroop效应的产生机制是威胁驱动还是反应偏差,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用一般负性情绪词语和中性词语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二用威胁性的情绪图片和中性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每个实验均要求一组被试做按键反应,另一组被试做摇杆反应.结果发现,当实验材料为词语时,未出现情绪Stroop效应;当实验材料为威胁性图片时,无论是趋向性反应方式还是回避性反应方式,都出现了情绪Stroop效应.本研究结果支持威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9.
与“我帮你,你帮我”的直接互惠相比,“我帮你,你帮他”的积极广义互惠,促使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帮助更多的人。与之相反,“我伤你,你伤他”的消极广义互惠,易导致受害者转变为伤害者波及无辜他人。以往研究未探寻到既能促进积极广义互惠,又能抑制消极广义互惠的因素。采用两阶段独裁者博弈任务范式,通过两项实验发现,共情是一个能够起到扩大积极广义互惠传递效应并削弱消极广义互惠传递效应双重作用的特殊变量,其机制在于自我-他人重叠,支持了自我扩张模型。这一研究为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保障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0.
吴奇  吴浩  周晴  陈东方  鲁帅  李林芮 《心理学报》2022,54(8):931-950
研究首次考察了行为免疫系统与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关系。3个研究一致显示:行为免疫系统特质性激活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对就医持消极态度和延迟就医; 情境性激活行为免疫系统会使得个体更不愿意就医和更倾向于延迟就医; 且行为免疫系统激活对就医态度和就医延迟倾向的影响以对就医感染风险的感知为中介。这支持了进化失配假说, 提示行为免疫系统对现代医学可能缺乏进化的适应性, 并为理解现代人类就医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