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3篇
  2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确定感伴随从众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其内在加工过程及个体差异仍不明确。对804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不确定感与从众正相关;(2)决断性与结构需求完全中介不确定感与从众的关系,且存在性别差异;二者关系上,女性更大程度上受决断性的中介,其次为结构需求;男性受决断性和结构需求的平行中介。结果支持不确定−认同理论和认知闭合两阶段模型观点,为不确定状态下不同性别人群从众行为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辉  雷雳 《心理学报》2010,42(10):988-997
青少年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在使用互联网中表现出的偏差行为与道德的关系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96名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特点与网络偏差行为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表现较积极,网络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不算严重,但男生的网络过激行为和网络色情行为显著多于女生,且网络过激行为随着年级升高而减少:其中网络攻击性、易怒、敌意和冲突水平都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4)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认知和意向对网络偏差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网络道德情感不能预测其网络偏差行为表现。网络道德越积极,表现出来的网络偏差行为越少。  相似文献   
103.
不孕症女性污名现象产生原因、影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孕症女性患者的污名或歧视现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在我国,不孕污名的产生具有传统文化背景。不孕污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患者社会隔离,提出相关对策对改善不孕症女性患者及其家属认知与态度、提高不孕女性心理保健水平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4.
肾移植的性别失衡问题在全球已经很普遍。本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着重综述肾移植中存在的性别失衡现状及相关因素,并对肾移植中的性别失衡所产生的临床后果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以期改善肾移植中性别不一致现状,优化肾移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5.
雷雳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6):791-797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和发展, 青少年已经成为主要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之一。青少年在享用互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之时, 其中部分人因为过分沉溺于网络而导致“网络成瘾”。我们根据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探讨了其自我中心思维、自我、依恋、人格、生活事件等多方面因素与其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 在这些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开发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价工具、提出了针对网络成瘾的干预建议。同时, 我们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青少年健康上网的界定和评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6.
王财玉  雷雳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7):1245-1257
社会责任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个人努力来促进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消费模式。社会责任消费结构与测量从单一维度逐渐过渡到了多维度, 并涵盖了从产品获得、使用到购后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从影响社会责任消费的心理距离来看, 社会责任消费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三类:进化心理机制阐述了作为人类进化结果的亲社会偏好是如何影响社会责任消费的, 属于远端机制; 社会规范机制阐述了外部的社会规范(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属于中端机制; 态度-行为(意愿)模型则主要阐述了消费者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 属于近端机制。随着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影响力的扩大, 企业纷纷重视其自身社会责任行为, 并由此衍生出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然而其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已有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7.
绿色消费具有道德属性, 消费者既有可能是为了建构道德身份, 实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自我导向), 也有可能是源于内在的道德信念, 实现对环境的关心(环境导向)。基于身份建构的绿色消费会导致行为不稳定、甚至撒谎和盗窃等, 其心理机制是道德自我调节; 基于环境关心的绿色消费则与之相反, 它植根于更广泛的道德联想网络, 与节俭、自我控制等紧密相关, 道德认同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 究竟是身份建构还是环境关心呢?在阐述调节因素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基于个体生活方式的绿色消费模型, 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回答了该问题。未来研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08.
该研究基于自我差异理论与自我验证理论探究自拍照编辑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积极反馈与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采用自拍照编辑问卷、线上自拍照积极反馈问卷、一般自我概念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5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自拍照编辑的频率、积极反馈、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自拍照编辑的频率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影响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通过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通过积极反馈及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3)积极反馈与自我概念在自拍照编辑的频率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自拍照编辑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女大学生健康使用社交网站及社交网站的功能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视角,大量行为与神经层面上的研究都揭示了温度与社会情感之间的隐喻关联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意义.“隐喻一致性效应”与“隐喻补偿效应”被用来阐述温度-社会情感隐喻的作用机制.而个体早期经验的不断“架构”构成了对这一隐喻形成的解释.此外,神经层面的研究也发现,脑岛可能是物理温度向社会情感隐喻映射的神经基础.未来的研究需从完善研究方法、深化作用机制、从发展的角度探索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及注重温度-社会情感隐喻研究的应用拓展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0.
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平稳适度的控制血糖,以达到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认识论和联系的观点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依据、措施和目的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