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初中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与其互联网社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以初中生为被试(n=372),探讨了假想观众、个人神话观念、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初中阶段:(1)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随着年级升高而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3)假想观众观念对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也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4)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中的无懈可击成分通过对互联网社交使用的喜好间接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292.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患者对医疗特殊性的理解、患者对医疗的期望、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患者财力与生存希望间的矛盾、个别受害患者对医疗事故的过激反应、媒体的舆论导向、责任和后果等方面存在认知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影响医患关系的发展.实施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的需要,也是减少医患纠纷极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93.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81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青少年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性人格特征与互联服务偏好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外向性、宜人性、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宜人性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要强于宜人性低分组。斜率检验表明对于低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不易导致其成瘾,而对高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而言,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反而容易导致其成瘾。  相似文献   
294.
正确的诊断是正确的临床决策的基础,正确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准确全面的体格检查、合理的辅助检查资料的分析及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如果其中任何一项被忽视,临床医生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诊断和错误的治疗,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临床医生必须在掌握全面的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加以科学的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给病人以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295.
医疗活动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一对内在矛盾,由不确定性引发的医疗过失等是影响病人安全的主要因素。在目前以医院为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建立医院内部风险基金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意识,减少医疗过失的发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96.
睡眠问题可能会诱发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焦虑、创伤性应激障碍、恐怖症等),研究睡眠影响恐惧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有助于增强对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以往研究表明睡眠剥夺影响恐惧习得和消退主要是通过抑制vmPFC活动,阻碍其与杏仁核的功能连接,从而导致恐惧习得增强或是消退学习受损。进一步研究发现睡眠不同阶段对恐惧学习相关脑区有独特的影响:剥夺(缺乏)快速眼动睡眠会抑制vmPFC活动、增强杏仁核、海马激活,导致恐惧习得增强,消退学习受损,此外边缘皮层的功能连接减少破坏了记忆巩固(恐惧记忆和消退记忆);而慢波睡眠主要与海马变化有关,慢波睡眠期间进行目标记忆重激活可促进恐惧消退学习。未来研究需要增加睡眠影响恐惧泛化的神经机制研究、及昼夜节律中断对恐惧消退的影响,以及关注动物睡眠研究向人类睡眠研究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7.
雷铭  李朋波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8):1232-1245
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 PPI)是听感觉门控的测量模型, 反映了听觉系统的早期信息选择功能。尽管PPI的主要神经环路位于脑干, 研究发现PPI可以被注意自上而下调节。然而, 已有研究并未区分不同注意(特征注意和空间注意)对PPI的特异性调节, 并且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集中于听皮层区域, 仍缺乏对皮层下机制的探讨。在以往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 借助听觉信息加工的双通路模型, 采用行为测量、脑电和脑成像技术, 揭示特征和空间两种注意调节PPI的神经活动在听觉系统中的层次性神经表达。包括1)建立特征注意和空间注意调节PPI的统一行为模型, 考察两种注意调节PPI的时间动态性异同; 2)两种注意调节PPI的脑干分离机制, 即前脉冲刺激包络和精细结构成分加工在注意调节PPI中的作用差异; 3)两种注意调节PPI的关键脑区和脑网络差异。  相似文献   
298.
雷怡  夏琦  莫志凤  李红 《心理学报》2020,52(7):811-822
近年来, 研究发现, 与成人面孔和其他社会性刺激相比, 成人对婴儿面孔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利用点探测范式, 结合眼动技术, 探讨了面孔可爱度和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 成人对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反应时注意偏向更强; 眼动结果发现, 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首注视时间偏向和总注视时间偏向更强, 表现为注意维持模式, 并且, 这一效应只出现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而在可爱度评分上, 高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的可爱度评分显著高于低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结果表明, 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可爱度才会影响成人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 在偏好行为上, 对婴儿面孔的主观评定和观看行为上可能存在分离的情况。  相似文献   
299.
以0~7岁学前儿童为样本,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积极和消极)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26项研究,含136个独立效应量,被试总数达13565名。由于部分研究中存在多个效应量,当前研究针对两种教养方式分别构建了三级元分析模型。主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父亲受教育水平和幼儿生活质量的调节,但不受幼儿性别、母亲受教育水平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影响。此外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调节,但这一相关不受幼儿性别、生活质量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密切,也指出了将来的研究过程中要关注父亲受教育水平、幼儿生活质量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0.
为探究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内在生活目标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88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男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分、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求及主观幸福感两两均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