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consumer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related activities in social media affect their responses to brands. We defined consumers' CSR‐related activities in social media as the extent to which consumers use social media to engage in CSR communication by companies. An onlin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social media users in China, the largest consumer market in today's global economies. This study developed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empirically tes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sumers' CSR‐related activities in social media,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brand, and three consumer behavior outcomes: electronic word‐of‐mouth (eWOM) intention, brand attitud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onsumers' CSR‐related activities in social media significantly impacted eWOM intention and purchase intention through enhancing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brand and positive brand attitude. 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on consumer behavior and CSR by investigating social media, an important and emerging marketing platform. Moreover, this study fills in the research gap abou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sumers' CSR‐related activities in social media and their responses to brands. Theoretical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for CSR strategies in social medi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2.
妒忌他人是生活和工作中一种普遍的现象, 虽然宗教学、哲学和历史典籍等领域很久以前就有诸多有关妒忌的记录, 但是, 直到近来妒忌才引起组织行为学研究者的关注。尽管以往多学科和多视角的研究加深了研究者对妒忌的理解, 然而, 在组织行为学领域深入研究妒忌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澄清妒忌研究中的挑战、明确分歧、推进妒忌研究, 首先从妒忌特有视角、妒忌分类视角和妒忌整体视角对妒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然后重点从妒忌的性质、应对妒忌的策略、解释矛盾结论三方面分析以往三种妒忌研究视角之间的分歧。在此基础上, 建议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厘清妒忌内涵和测量、深入研究妒忌者和被妒忌者之间的二元关系、整合不同视角的妒忌研究。  相似文献   
203.
吴婷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3):533-543
透镜模型强调线索的有效性是人格判断准确的重要条件。已有研究表明, 文字信息, 语音内容, 面孔图片, 反映不同情境的视频片段以及面对面交流涉及的言语、非言语信息在人格判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网络背景下常规的文字、视频信息等同样能够有效反映个体的人格特质, 而与人格特质密切相关的网络语言、表情的使用, 状态更新与点赞等特殊线索的有效性也值得深入探究。未来对人格判断线索的研究应加强现实生活情境以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 考虑不同线索间的相互比较以考察线索有效性的适用条件, 深入探究网络情境中个体行为线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4.
绿色消费具有道德属性, 消费者既有可能是为了建构道德身份, 实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自我导向), 也有可能是源于内在的道德信念, 实现对环境的关心(环境导向)。基于身份建构的绿色消费会导致行为不稳定、甚至撒谎和盗窃等, 其心理机制是道德自我调节; 基于环境关心的绿色消费则与之相反, 它植根于更广泛的道德联想网络, 与节俭、自我控制等紧密相关, 道德认同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 究竟是身份建构还是环境关心呢?在阐述调节因素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基于个体生活方式的绿色消费模型, 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回答了该问题。未来研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205.
王婷  杨付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9):1631-1642
领导幽默(leader humor), 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近年来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回顾领导幽默概念的基础上, 深入探究了领导幽默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总结发现领导幽默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七种视角展开, 分别是关系过程视角、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关系认同视角、积极情绪视角、压力释放视角以及领导风格类型视角。未来研究应基于互动和结构的视角探讨领导幽默的影响效果以及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关注领导幽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6.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属于某特定社会群体的意识, 以及这种意识对个体情绪、情感的价值与意义。当前, 社交网站已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改变了传统社会认同的环境。主要体现在扩展社交范围、促进信息交换、提供表达舞台、允许隐私设置和提供多重选择这五个方面。社交网站在个体社会认同的建构、表达、管理、重构和建立归属感等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研究仍需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上做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7.
本文比较了父母在亲子沟通上的差异 ,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家庭环境系统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 :( 1 )初中生的亲子沟通没有年级差异 ;初中生在与父亲的沟通内容上、与母亲的沟通时间和态度上存在性别差异。 ( 2 )父母教育水平对亲子沟通的直接影响很小 ,它主要通过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而对亲子沟通施加影响。父母与孩子长期形成的亲子关系质量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 ;家庭结构影响父亲与孩子的沟通 ,而很少影响孩子与母亲的沟通。 ( 3 )家庭功能对亲子沟通也具有影响力。其中 ,情感反应既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质量也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 ,总的家庭功能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质量 ,而不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 ( 4 )亲子沟通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208.
A tetrad test for causal indicat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uthors propose a confirmatory tetrad analysis test to distinguish causal from effect indicator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The test uses "nested" vanishing tetrads that are often implied when comparing causal and effect indicator models. The authors present typical models that researchers can use to determine the vanishing tetrads for 4 or more variables. They also provide the vanishing tetrads for mixtures of causal and effect indicators, for models with fewer than 4 indicators per latent variable, or for cases with correlated errors. The authors illustrate the test results for several simulation and empirical examples and emphasize that their technique is a theory-testing rather than a model-generating approach. They also review limitations of the procedure including the indistinguishable tetrad equivalent models, the largely unknown finite sample behavior of the test statistic, and the inability of any procedure to fully validate a model specification.  相似文献   
209.
本研究旨在探讨知觉组块中部件类型和空间交错关系信息的学习是否促进问题解决。研究采用学习-测试范式,71名有效被试(女性25名,平均年龄=20.51±2.35岁)先学习解答组块破解问题然后进行测试。研究分别在学习和测试阶段基于组块破解任务操纵了部件类型(汉字水平vs.笔画水平)和空间交错关系(交错vs.非交错)。学习阶段,被试分别在四组中完成组块破解练习;在测试阶段完成所有四组问题。研究发现,对交错关系信息的学习与利用相对于部件类型信息促进了问题解决:在涉及交错信息的测试任务上,涉及交错信息比非交错信息的学习条件解答率更高,反应时更短;反之则不是。然而部件类型则没有发现类似的促进效应。与此同时,交错关系信息的习得需要对任务的重复操作学习:涉及交错关系信息的组块破解学习成绩在不同任务间并不随时间推移而提高,但会随重复学习次数而提高。  相似文献   
210.
父母低头行为是指父母照顾或与孩子交流时,过分关注与使用手机而忽视孩子的行为。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父母低头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降低亲子关系交流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损伤人际交往能力、导致问题行为增多。现有研究采用取代假说、多任务操作理论以及依恋理论对影响过程进行解释。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邻近概念的区分、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探讨儿童对父母手机使用行为的看法以及移动设备对亲子互动可能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