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89篇 |
免费 | 1671篇 |
国内免费 | 588篇 |
专业分类
72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264篇 |
2021年 | 239篇 |
2020年 | 342篇 |
2019年 | 247篇 |
2018年 | 239篇 |
2017年 | 224篇 |
2016年 | 210篇 |
2015年 | 189篇 |
2014年 | 265篇 |
2013年 | 438篇 |
2012年 | 355篇 |
2011年 | 400篇 |
2010年 | 419篇 |
2009年 | 410篇 |
2008年 | 391篇 |
2007年 | 520篇 |
2006年 | 457篇 |
2005年 | 371篇 |
2004年 | 239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广东省三所民办中学的1345名流动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查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对其认同整合的影响,以及希望和父母文化持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正向预测了认同整合。(2)希望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与其认同整合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既对认同整合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希望对认同整合产生间接影响;(3)流动青少年的父母文化持守调节了家庭功能与认同整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2.
研究选取634名幼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应用多层线性模型,在班级和个体两个层面上,探讨教师期望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并考察师幼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个体层面和班级层面教师期望对师幼关系均有显著预测作用。(2)个体层面上教师期望对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和亲社会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级层面,班级平均教师期望对认真自控有显著预测作用。(3)个体层面上,师幼关系是教师期望影响人格的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和情绪稳定性的中介变量;班级层面上师幼关系无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63.
通过3个实验探讨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是否存在相互影响, 以及加工深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1采用情绪面孔启动范式, 探讨较深的情绪概念加工层面对情绪概念与情绪面孔的关系的影响。实验2更改概念任务, 探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3缩短启动面孔呈现时间, 探讨较浅的面孔知觉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确实存在相互影响; (2)概念加工深度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 在较深的概念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 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单向的; (3)知觉加工深度也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 在较深的知觉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 在较浅的知觉加工层面, 没有发现两者的相互影响。本研究为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64.
先前的研究中没有清晰分离类别属性归纳任务中分类过程与属性推理过程的ERP特征。本研究采用了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 通过在词语型类别属性归纳任务的结论呈现阶段分开呈现结论类别和结论属性, 探讨了类别属性归纳中分类过程和属性推理过程的ERP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在结论类别呈现阶段, 结论无关类别比结论关联类别诱发了更大的N400, 表明N400与类别属性归纳中的语义分类过程密切相关。在结论属性呈现阶段, 无论是在类别关联还是在类别无关条件下, 不一致属性比一致属性均诱发了更大的前部N2成分, 反映了属性知觉上的失匹配或规则的违背。随后, 在300~400 ms的时间窗口发现, 一致属性比不一致属性在前部脑区诱发了更大的类似于P3a的正偏转, 反映了对一致属性的更多关注。同时, 实验还发现, 当结论类别与前提类别关联时, 在300~400 ms的时间窗口, 一致属性比不一致属性在后部脑区也诱发了更大的类似于P3b的正偏转, 反映了推理预期的满意程度; 随后, 在400~600 ms的时间窗口, 不一致属性比一致属性在后部脑区诱发了更大的正偏转, 这与推理规则的违反相关。 相似文献
965.
运用元分析考察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基于SCL-90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元分析共纳入文献67篇, 研究发现:(1)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人差, 两者在绝大多数因子上差异显著, 只有在与常模一比较时在人际敏感因子上效应量没有达到显著(d = 0.05, p = 0.142 > 0.05)。(2)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相当, 两者在5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d = −0.16~0.21, p = 0.000~0.041 < 0.05), 但是绝大多数效应量都在小范围以内。(3)除性别外, 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警种、地区、样本容量等因素对研究结果有影响。以后的调查研究应该注意这些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6.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了Linda问题的概念范畴情境化视角。该视角认为,Linda问题中的T与F的范畴与分别同T&F中T与F的范畴并不一定相同,当T&F中的T和F至少有一者的范畴较相应的T或F有较大的扩大,且同时另外一者至少较相应T或F有略微的扩大时,就有可能导致T&F>T或T&F>F为合理判断而非谬误的情形,因而至少不能将所有的T&F>或T&F>F的判断都归为谬误。本文通过三项研究发现,被试对T&F中T与F和T与F的专业性判断并不完全相同;排除女权的专业性合取事件<女权的专业性独立呈现且出纳的专业性合取事件<出纳的专业性独立呈现者,所谓谬误水平显著下降;对Linda问题的排序项增加“专业的或职业的”限定词,以增加相应概念范畴的稳定性,显著减少合取谬误。这些结果说明,Linda问题的概念范畴情境化视角获得了支持。 相似文献
967.
968.
从自我决定的视角,探讨了内隐和外显成就动机的不一致性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分别以成就动机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作为成就动机的外显和内隐测量方式,同时采用自我决定量表和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对303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表明:(1)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和外显成就动机没有显著相关;(2)外显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内隐成就动机调节了外显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3)不一致性成就动机结构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自我决定在不一致性成就动机结构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69.
LI Guo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16,11(1):21-34
People unavoidably provide reasons for their words and deeds when reasoning in a language-game.Wittgenstein thinks that when people in different language-games argue with one other,they insist on adopting a doubtful attitude toward the reasons provided by the other side.His use of the term \"language-game\" here is a metaphor,and implies that people in different cultures can scarcely reason with one another.Indeed,according to Wittgenstein's consideration of concepts of logic in On Certainty,language-games are incompatible with one another because their internal logic and reason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However,in his discussion of empirical propositions Wittgenstein has also shown u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intemal reasons of one language-game can transmit beyond its own borders and be valid in another language-game. 相似文献
970.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96名。实验材料按照探测图画中物体的形状跟先前阅读的句子中描述的物体的隐含形状的关系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匹配版本,一类是不匹配版本。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种条件下图画再认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实验1中被试读完句子以后马上进行图画探测任务,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是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中被试的阅读任务难度增大,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是命题符号表征。实验3中被试阅读的关键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以后再进行图画探测任务,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也是命题符号表征。总的实验结果表明言语理解中既存在知觉符号表征,也存在命题符号表征,知觉符号表征是信息表征的一种早期状态,人类头脑中最终的信息表征形式主要是命题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