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7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17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唐辉  周坤  赵翠霞  李纾 《心理学报》2014,46(10):1549-1563
主流决策理论认为人们当遵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基于“价” (value)做选择—— 挑选能直接给自己带来最大获益的选项。但决策者实际上经常会基于“值” (worth)做选择—— 挑选令自己当下吃亏或损失的选项, 并认为“值得”。为探索选择吃亏的选项究竟“值”在何处, 研究1利用情境实验操纵“基于‘值’选择”, 发现选择表面吃亏的“值”选项反而能给个体带来更大的延迟获益。研究2a采用归纳法, 确定了吃亏选项会在“惠、善、义、法” 4个潜在维度上被决策者赋予更大的“值”; 研究2b利用测量4个潜在维度的情境测验, 以销售群体的销售绩效和主观幸福感为真实获益的衡量指标, 验证了“基于‘值’选择”与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获益间存在正向的线性预测关系。研究首次为中国文化中的“吃亏是福”提供了实证证据的支持, 揭示诱使人们选择吃亏选项的是“后福”—— 赋在潜在维度上的延迟获益。  相似文献   
902.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 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可能逐年增高。通过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 对使用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调查老年人孤独感的25篇文献进行元分析, 调查年代跨度为1995年至2011年, 共涉及13280名老年人。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随年代的变迁呈上升趋势; (2)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随年代均呈上升趋势; (3)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存在婚姻状况差异, 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03.
张禹  罗禹  赵守盈  陈维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29-1138
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普遍存在。注意定向加速和注意解除困难在不同阶段对注意偏向产生影响。威胁刺激属性、呈现时间以及被试特征是重要的调节因素。以杏仁核为核心的杏仁核?前扣带回网络可能是注意定向加速的神经基础, 而以眶额叶为中心的前额叶皮层可能是注意解除的神经基础。未来还需要就注意定向加速与注意解除困难的关系、注意偏向的调节机制以及其神经基础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4.
规划谬误是指人们在估计未来任务的完成时间时, 倾向于过度乐观, 低估任务完成时间的一种现象。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规划谬误理论和记忆偏差理论。规划谬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动机因素、个体的经验水平、目标任务的性质等。规划谬误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从第三人称视角进行估计、任务分解及时间分配。未来的研究主要从规划谬误与策略性误解、乐观偏差、过分自信的关系, 规划谬误的产生根源、规划谬误的跨文化研究、规划谬误的研究范围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05.
张宏伟  李晔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78-1187
道德自我调节指个体根据道德自我, 从事(不从事)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道德自我分为状态道德自我(道德自我知觉)和特质道德自我(道德认同)。道德自我调节的负反馈机制, 指个体依据道德自我知觉, 保持道德行为的波动性, 它包含道德许可效应和道德清洁效应; 正反馈机制, 指个体依据道德认同, 保持道德行为的一致性。解释水平理论整合了正负反馈机制, 两种道德行为。未来研究需探讨公我、个体差异对道德自我调节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6.
多项选择题是认知诊断中常用的测验项目形式, 其正确答案选项和经过特殊编制的干扰项都能提供诊断信息。为了提取干扰项的信息, 需要采用不同于传统认知诊断模型的心理计量模型。分类介绍能使干扰项提供诊断信息的多项选择题编制方法, 分析这类多项选择题的认知诊断模型, 认为未来应加强干扰项编制方法和能提取干扰项信息的认知诊断模型的选择和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7.
通过2个实验来探讨空间记忆参照系建立的时间特征。被试学习一个由7个物体组成的场景,场景中的物体以随机的方式序列呈现。一个能够标明物体位置且具有对称结构的场景分别在被试进行物体位置学习之前或之后呈现。研究结果发现:当被试在学习物体位置之前短暂呈现场景结构,场景结构能够决定空间参照系的建立;但被试学习物体位置之后再短暂呈现场景结构,场景结构不能决定空间参照系的建立。以上结果表明:空间参照系是在学习物体位置之前建立,并且建立之后不能被改变。  相似文献   
908.
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认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行为的意图及情感的认识,是人际互动的重要方面,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全面深入地对社会认知和基础认知中自动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综述,对基础认知与社会认知的研究方式进行了比较。自动加工过程是社会认知和基础认知中都存在的重要过程,从脑机制研究角度,相关的电生理学指标(如N400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指标来考察社会认知中的自动加工过程。本文从社会认知与基础认知的比较入手,介绍了各种领域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09.
以90名4-6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儿童在小模型旋转任务中利用线索学习和位置学习表征空间位置的年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线索学习的利用要优于对位置学习的利用;(2)4岁儿童已经可以使用线索学习的方式表征空间位置,但到6岁左右才开始能够使用基于方向的位置学习;(3)线索特征对于儿童的线索学习有显著影响,明显、突出的线索有利于儿童的线索学习。  相似文献   
910.
选取24名日-汉和24名汉-日双语者,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探讨日-汉和汉-日双语者阅读有词切分线索的日语文本的眼动特征,研究词切分线索对日-汉和汉-日双语者日语句子阅读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三种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条件。为了确保三种词切分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一致,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词或非词的边界。结果表明,日语文本中加入词间空格促进汉-日双语者日语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