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7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汉语词汇产生中的义、音信息提取时间进程的ERP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 要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查了在汉语词汇产生过程中,语义提取和语音提取的时间进程。在实验过程中,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要求他们在小声进行图片命名之前,先基于语义信息(图上画的是物体还是动物)或语音信息(如图片名称是以字母s还是以y开头)完成一个双重选择任务。在一种情况下,反应手(左手或右手按键)由语义信息决定,是否反应(GO/NOGO)由语音信息决定;在另一种情况下,反应手由语音信息决定,是否反应由语义信息决定。结果发现,当是否反应由语义信息(动物/物体)决定时,N200的潜伏期是307ms;当是否反应由语音信息(如中文名称以S/Y开头)决定时,N200的潜伏期是447ms;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即由语义信息引起的N200的潜伏期早于由语音信息引起的N200的潜伏期。结果表明,在汉语词汇产生过程中,语义提取先于语音提取。  相似文献   
522.
舌尖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桃梅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5,28(2):494-496
舌尖现象(thetip of tongue phenomenon,简称TOT)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了解TOT的产生机制可以为我们理解言语产生等问题提供一个视窗,本文总结和回顾了国外有关TOT研究各方面的进展情况,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目的是给国内的同行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523.
彭义升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11,34(6):1325-1331
随着脑成像等新技术的运用,关于情绪调节脑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近期国外情绪调节脑机制的研究在理论模型上有了新发展;研究关注的情绪调节从有意情绪调节扩展到自动情绪调节;研究针对的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以及目标群体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情绪调节脑机制的个体差异研究也有了新进展。本文试图对近期国外情绪调节脑机制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4.
贾宁  白学军  彭建国 《心理科学》2011,34(2):402-406
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联结学习任务,考察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判断能力的发展和年龄特点,同时分析学习判断能力出现年龄差异的原因,以及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的延迟学习判断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即时逐项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存在年龄差异,其发展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存在年龄差异的原因是判断依据的线索不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逐项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出现延迟学习判断效应。  相似文献   
525.
文鹏  史硕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6):805-814
自从“安然”等一系列非伦理行为事件爆发后, 如何干预非伦理行为就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如何抑制单个个体的非伦理行为, 而对该行为可能产生的社会互动和蔓延机制缺乏系统探讨。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中, 采取实验、问卷调查、案例等多种方法, 对团队内非伦理行为的社会互动及其机制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1)探讨个体初始化的非伦理行为是如何导致集体实施非伦理行为的, 重点研究个体社会地位和团队工作互依性的调节作用; (2)探讨集体非伦理行为对焦点个体的影响, 重点研究从众心理和道德同一性的中介机制, 以及集体主义导向和传统性的调节机制; (3)探讨上述两种非伦理行为社会影响的干预策略。本研究将深入研究团队内非伦理行为的社会互动机制, 丰富团队环境下行为伦理的研究成果, 从而为我国企业干预非伦理行为社会互动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26.
创业动机研究: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和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动机是驱动个体创业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它是个体创业行为发生的有效预测变量。在介绍完创业动机的概念、结构和测量工具的基础上, 文章综述了影响创业动机的因素, 包括大五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目标和环境因素等。接着着重阐述了经典创业动机理论, 包括拉动和推动理论、简单和复杂理论, 以及新近提出的解放理论。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527.
马华维  陈鹏  姚琦 《心理科学》2012,35(2):340-345
知识分享和组织信任能够有效提高绩效,已在企业组织中得到证实,但在学校组织中是否成立及作用路径如何鲜有实证研究探讨。本研究以天津市10所学校的168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教师对直接上级的信任、知识分享及教师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上级信任和知识分享的不同维度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教师知识分享的质量在教师上级信任的依赖维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28.
情绪的跨文化识别的研究已经超越普遍性和差异性之争, 一致认为跨文化普遍性与差异性并存。新近研究表明, 关于情绪识别中存在一种群内优势效应, 即人们在判断与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人物的面部情绪时, 其准确性要高于判断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人物的面部情绪的准确性。情绪的方言理论可以解释群内优势效应。群内优势效应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争议,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研究方法的完善, 进一步考察群内优势效应在个体人格特征或情绪维度上的差异以及多种识别线索的群内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529.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fluences idiosyncratic experience of game playing. In particular,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ame player's physical-aggressive personality and the aggressiveness of the player's game playing in violence-oriented video games. Screen video stream of 40 individual participants' game playing was captured and content analyzed. Participants' physical aggression was measured before the game pla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eople with more physical-aggressive personality engage in a more aggressive style of playing, after controlling the differences of gender and previous gaming experienc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nd direction for future stud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30.
本研究通过两部分实验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中央执行系统的容量差异和这种差异的性质。通过比较匹配生理年龄的不同阅读水平儿童在自定步速和固定步速的复杂阅读广度测验中的成绩,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两种阅读广度测验中都表现出中央执行系统容量的缺陷,这种缺陷既不能用加工效率理论,也不能用资源分配理论来解释,而符合一般容量假设。因此,本研究支持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实时加工和存储信息的一般容量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