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向姝婷  赵锴  宁南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1814-1835
在数字化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领导者授权行为是一种激励员工的重要措施。然而, 以往关于领导者授权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存在不一致发现。为了更深入地探讨领导者授权行为对员工的影响,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 系统地构建了领导者授权行为对员工的“双刃剑”影响机制。具体而言, 第一, 基于资源视角, 将授权视为领导者为员工提供的资源, 深入分析领导者授权行为产生的“赋能”过程机制和“负担”过程机制, 并提出员工的调节定向是影响“双刃剑”机制的边界条件; 第二, 从动态角度看待领导者授权行为, 探讨领导者每日授权行为和领导者授权行为的日波动对员工的“双刃剑”影响机制; 第三, 从动态角度看待领导者授权行为所发生的组织情景。探讨相对动态的情景, 即工作事件, 对领导者授权行为“双刃剑”机制的影响。通过结合静态和动态的双重视角, 系统地探讨了领导者授权行为对员工的“双刃剑”影响机制,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为考察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采用青少年行为自陈量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对黑龙江、福建两省的128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排斥对初中生的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冷酷无情特质在校园排斥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初中生冷酷无情特质对校园排斥与外化问题行为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研究结果为初中生群体的校园排斥、冷酷无情特质、领悟社会支持和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现代传染病防治中传统的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无论是医方还是患方都体现出强烈超医学性和社会性,在社会大防治的概念下医患之间出现一定的界限模糊甚至角色重叠。现代传染病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审视医患关系的新视角,引发人们关于医学发展、社会道德的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6.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SCL-90对566名教师的心理健康受损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总均分≥2者,占教师总人数的14.2%。从单项因子看,依因子分大于2者所占百分数由少至多依次是精神病性、恐怖、焦虑、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等,有30.6%的教师有强迫症状。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任课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大体相当。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城市教师,1~10年教龄的教师远远低于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  相似文献   
107.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类寿命的延长,AD逐渐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综述近5年AD的主要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为其诊断、预防和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reveal that self‐control is an important preventative factor for aggression. However, the involvement of potential explanatory variables has received less research attention. Drawing upon the feedback‐loop model of self‐control, the current research assumed that the preventing effect of trait self‐control on aggression may be moderated by moral disengagement. Self‐reported measures of trait self‐control, moral disengagement and aggression were administered to 946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Results show that trait self‐control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physical aggression, verbal aggression, anger and hostility, whereas moral disengagement positively predicted each of these construct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wa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trait self‐control and moral disengagement for verbal aggression and hostility. Specifically, the preventing effect of trait self‐control on these two types of aggression was more pronounced in individuals with low rather than high moral disengagement. In conclusion, low conditional endorsement of transgressive acts and having high trait self‐control are both important individual‐difference variables that explain reduced agg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