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352.
加工水平对不同类型内隐记忆测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内隐记忆研究表明 ,加工水平影响外显记忆而不影响内隐记忆 ,这样的实验结果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系统分离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际上 ,内隐记忆研究中的加工水平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加工水平效应作为两类记忆系统分离的依据是不充分的。在我们的这项实验中 ,结果表明 ,加工水平影响概念样例生成这种内隐记忆测试而不影响知觉辨认测试。  相似文献   
353.
将短时记忆再认与长时记忆范畴判断两类不同性质的信息提取任务相并列,探讨了双任务条件下的信息提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双任务并存时,no反应的总平均反应时不等于两种任务单独进行时各自no反应的平均反应时之和(减去一次视觉动作反应时后),而是与其中一个较后完成的过程的no反应平均反应时相近。因此推断双任务并存时,信息提取过程不是完成一个再进行另一个的系列加工过程,而是二者同时平行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54.
355.
FOK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凯  施晓斌 《心理科学》1997,20(6):485-489
通过以初中生和大学生为被试的两个实验探讨了FOK(Feeling-of-Knowing即“熟知感”)的产生机制,是线索熟悉性还是靶项目的可提取性(或记忆强度)决定FOK判断的等级。识记材料为90对中文词对.分前后两部分让被试识记,前后两部分词对之间安排三种关系:①完全相同;②仅线索词相同,③完全不同,这三种关系可选成不同的靶项目记忆强度和不同的线索熟悉性.两组实验结果一致表明,FOK的等级判断的高低取决于线索熟悉程度,而不随靶项目的记忆强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356.
韩凯  李波  刘海娟 《心理学报》2003,35(2):157-162
采用“类信号检测论方法”,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在记忆信息提取过程中元记忆的预见性监测判断(Feeling-of-knowing)和元控制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实验一探讨了识记材料的难易、识记遍数对元监测判断以及输出控制中的反应标准是否有影响;实验二探讨了严格和宽松的奖惩条件对输出控制中反应标准的影响。用计算机随机呈现识记用的词表材料,识记之后让被试进行FOK等级判断和自由回忆,再用“类信号检测论”方法统计实验数据,分析各种条件下回忆成绩、FOK判断等级,计算出相应的符合率和反应标准。实验一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难度和识记遍数下的回忆成绩和FOK判断等级差异显著,但输出控制中的反应标准值没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实验二结果是严格和宽松奖惩条件下的反应标准值差异显著,严格条件下的反应标准显著高于宽松条件下的反应标准,表明奖惩条件对信息提取中的反应标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57.
358.
运用在体多通道神经元放电同步记录技术, 观察和记录大鼠在完成T-迷宫成本效益决策任务时前扣带回神经元放电和局部场电位的变化及氟哌啶醇对此的改变, 在细胞水平上探讨前扣带回在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多巴胺递质系统对决策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10只大鼠中有8只偏好高付出-高奖赏端, 且在选择高付出-高奖赏端时的神经元放电频率要显著高于选择低付出-低奖赏端时的频率, 同时局部场电位也呈现出事件相关性; 腹腔注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后, 大鼠不再偏好高付出-高奖赏端, 对该端的选择显著减少, 而对低付出-低奖赏端的选择显著增加, 且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局部场电位显著降低, 神经元放电和局部场电位的特征性也消失。研究提示, 前扣带回和多巴胺在努力相关决策任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9.
Kai Draper  Joel Pust 《Synthese》2008,164(2):281-287
Hitchcock advances a diachronic Dutch Book argument (DDB) for a 1/3 answer to the Sleeping Beauty problem. Bradley and Leitgeb argue that Hitchcock’s DDB argument fails. We demonstrate the following: (a) Bradley and Leitgeb’s criticism of Hitchcock is unconvincing; (b) nonetheless, there are serious reasons to worry about the success of Hitchcock’s argument; (c)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o construct a new DDB for 1/3 about which such worries cannot be raised.  相似文献   
360.
Kai F. Wehmeier 《Erkenntnis》2008,69(3):363-376
Wittgensteinian predicate logic (W-logic)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objects mentioned within the scope of a quantifier be excluded from the range of the associated bound variable. I present a sound and complete tableaux calculus for this logic and discuss issues of translatability between Wittgensteinian and standard predicate logic in languages with and without individual constants. A metalinguistic co-denotation predicate, akin to Frege’s triple bar of the Begriffsschrift, is introduced and used to bestow the full expressive power of first-order logic with identity on W-logic in the presence of constants.
Kai F. Wehmeier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