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儿童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性、社交性、群体制约性等特点;其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更接近于原型表征方式,特质型亲社会行为处于亲社会行为概念的中心位置;儿童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决策受其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影响,不同类型的儿童和不同种类的情境对SIP过程产生交互影响;通过提高儿童青少年解决同伴冲突的技能和情绪胜任力等方面的团体干预活动,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康德”主义思想谱系中,存在一种“实践—劳动”二元论逻辑,这一逻辑内蕴一种对劳动的偏见和蔑视。洛克、斯密、黑格尔等确立劳动作为市民社会以及人之生成的建构性原则的地位和意义,但劳动总体上被归结为“谋生手段”,因而在根本上并未突破“实践—劳动”二元论逻辑。马克思超越“实践—劳动”二元论传统,通过融通劳动概念与实践概念,阐明劳动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内涵、本质和条件。在马克思看来,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劳动,就其基本内涵和本质规定而言,是以人的能力本身的发展为目的的自由活动;就其价值立场和承载主体而言,是基于消灭劳动剥削的“人人都必须”承担的社会活动;就其历史延展和实现条件而言,是在人类社会辩证运动中不断生成的历史活动。  相似文献   
23.
自我认同涉及的是个体如何对待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其内核是自我人格的同一性,这种人格同一性反映了个体的自我完善和道德精神境界。自我人格同一性的本质是自我真实性,其要旨在于,使个体"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自我认同中的自我反思及其持续展开,使个体成为一个具有道德反思能力的主体。自我真实性与道德反思能力,是个人品德的重要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24.
生物医学原理与高科技结合诞生了心电图仪、CT扫描仪、核磁共振成像及膜片钳等四个仪器,它们还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宝座.这些仪器将科学技术通过发明的途径物化成生产工具,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犹如开路“利器”,对人类文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挖掘四大“利器”研发历程中的重大进展,对未来相关研究在科学思维层面提供了极好的哲学理念和探索启示.仪器获奖的意义在于将科学仪器赋予人类的强大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能够按照人类自己的目的和方式去设计和建设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25.
李琬予  寇彧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7):1069-1075
个体的孝道信念是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在养育子女阶段, 父母依据其家庭模式的要求塑造子女的自主意愿, 子女的自主意愿又进而影响了其孝道信念; 在父母年老阶段, 个体所在文化的代际互惠模式塑造了亲子的孝道期待和信念; 亲子关系的变化, 调整着亲子间孝道观的内容及影响方式。未来研究应关注家庭模式重构对亲子孝道观的影响, 进一步探索中国家庭模式及代际互惠模式下的亲子孝道观特点, 并建立有效的干预方案, 以提高子女的孝道信念。  相似文献   
26.
社会胜任力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东晓 《心理科学》2004,27(6):1519-1520
从社会胜任力的起源出发,文章探讨了情绪智力、社会智力、情绪胜任力与社会胜任力之间的关系.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傅鑫媛  陆智远  寇彧 《心理学报》2015,47(8):1058-1066
道德伪善既有印象管理或欺人的一面, 也有自欺的一面。道德伪善的影响因素众多, 而人际层面的影响因素则少有研究。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 以大学生为被试, 设置捐款情境, 探讨单个陌生他人在场及其真善/伪善行为能否抑制个体的道德伪善。结果表明:陌生他人单纯在场或做出伪善行为都不能抑制捐款情境中个体的道德伪善, 而在场陌生他人的真善行为可以有效抑制捐款情境中个体的道德伪善。  相似文献   
28.
依据青少年对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及其重视同伴关系的特点,从同伴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冲突解决三方面入手,结合社会技能的行为训练和认知训练,设置改善同伴关系的课程,对石家庄市某中学120名初中生开展10周(每周45分钟)的团体干预活动.结果发现,干预课程显著改善了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并有效促进了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特别是利他性、遵规与公益性和关系性亲社会行为.干预研究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9.
群际帮助指施助者作为某个群体成员对另一群体成员的帮助, 分为自主定向和依赖定向的帮助两类。自主定向的群际帮助被施助者求同需要所驱动, 提供给受助者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会缩小受助者与施助者之间的差异; 而依赖定向的群际帮助被施助者差别化需要所驱动, 直接提供给受助者满足需求的物质, 会维持甚至扩大受助者与施助者之间的差异并使前者长期依赖后者。  相似文献   
30.
有目的的遗忘(定向遗忘)需要耗费认知努力吗?有研究发现, 定向遗忘可能是被动衰减的结果, 即F项目(需要遗忘的项目)未获得有效复述是选择性复述了R项目(需要记住的项目)造成的, 这一加工过程不需要认知努力; 但也有研究表明, 定向遗忘过程可能是遗忘线索诱发的对记忆加工的主动抑制, 需要耗费认知努力, 脑认知研究中发现的前额叶ERPs成分为这一机制提供了证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定向遗忘编码过程可能同时包含主动抑制与被动衰减, 但是尚不清楚两种加工机制相互作用的方式。为进一步澄清定向遗忘编码阶段的认知机制, 未来研究需要将非认知因素纳入考察, 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定向遗忘特征, 在此基础上尝试解决理论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