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0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133篇
  1982年   84篇
  1981年   83篇
  1980年   74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63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1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7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76篇
  1957年   59篇
  1956年   44篇
  195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这篇文章发表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九期上。作者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和《马克思早期著作选》中某些文章)并使用马克思早期用过的术语写成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人们一般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认识论和逻辑注意较多,而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人的实践活动的理论则注意较少,所以他们就来专门讨论后面这个定义。作者企图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涂上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色彩,抹煞它的阶级性质。作者把马克思说成“既是人道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把唯物辩证法说成是“关于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人的世界的科学,是把人的世界本身革命改造成人道的世界、把人提到‘人的高度’(马克思语)的学说”,是“关于人及其活动的学说”(这并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脏和中心”),“是关于把自然改变为人化自然的学说”,是“自由的人的活动的理论”。他们避而不谈人的阶级性,却说什么:“马克思认为对于生活和科学只有一个基础——社会地发展着的人的本性”,还说:“在渗透着积极人道主义内容的无产阶级的活动中,人得到了恢复”;“共产主义革命是原则高度的实践”,它把社会提升到“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批判的,这个哲学“变成批判的革命的思想和对实践的批判意识”;马克思曾把“‘亵凟’哲学的任务同革命改造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现实提高到哲学水平,而哲学则提高到现实水平”。  相似文献   
172.
K.S.Lashley和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S.Lashley(1890—1958)为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其一生主要从事研究动物脑的机能与行为的关系問題。1929年9月,他以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的名义向第九屆国际心理学代表大会发表了《行为的基本神經机制》的演说,后来登载在1930年的《心理学評論》上。由于这篇演说集中地攻击了反射的理論,当时就引起巴甫洛夫的反击,写了一篇題为《生理学者对心理学者的答复》的文章,发表在同年的《心理学評論》上。在这篇文章里,巴甫洛夫提出了著名的反射理論的三個基本原理。自从巴甫洛夫于1936年逝世以后,Lashley继續做了不少实驗并写了不少文章支持和发展他自己的观点,直至他逝世。Lashley的大部分实驗是用白鼠做的,但也用猿猴作为实驗的对象。他的机械主义的行为主义观点,在晚年已愈来愈和格式塔学派趋于接近了。但無論如何,由于他的研究涉及許多心理学的基本理論問題,并且由于他儼然自成一学派,对心理学影响很大,所以他的实驗事实和理論观点值得我們注意,批判其錯誤的观点,吸取其有益的事实。最近美国出版了《Lashley的神經心理学》一书,选载了他生前的卅一篇重要的论文,包括引起巴甫洛夫爭論的那篇演讲詞在內?鸫笱е睦硌Ы淌贓.G.Boring特为此书写了绪言,概括地敘述了Lashley一生中实驗研究的重要工作和理论著述,特为譯出,以供国內心理学者、生理学者及其他有关学种的同志們参考。  相似文献   
173.
这篇文章是评介萨特尔的《辩证理性批判》的。作者比较了《存在和虚无》和《辩证理性批判》的同异,说萨特尔受了工人阶级的“不自觉的影响”,他的“立场改变”了,过去是“用现象学方法来描述人的存在的特征”,现在则是“用辩证方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来探讨“人的处境”。作者介绍了这本著作的人本学和“辩证方法”,解释了萨特尔的若干基本概念,如自在与自为、内在与外在、内在化与外在化、有机实践与总体化、肯定与否定、主观与客观、被动的主动性与主动的被动性、自由与必然等等。  相似文献   
174.
作者(R.W.Sellars,1880年一)是批判实在论代表之一,美国密支根大学教授,《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的编委,著有《批判实在论》、《进化的自然主义》等书。本文原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1965年3月号,译时作了删节。作者说他主张“进化的唯物主义”,“拥护渐进论”,“同萨特尔的存在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作者认为,英美经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是现代哲学斗争中的三个主要竞争者。他反对各派哲学之间的斗争,要人们放弃对自己哲学的信仰,彼此“相互滋养”,并且要减少“哲学上的文化隔阂”,创立和追求一种既不属于这三派哲学但又把它们的特点融合起来的哲学。在谈到辩证唯物主义时,他对现代修正主义者歪曲利用马克思早期著作颇感兴趣。他一方面诽谤和歪曲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唯物主义同黑格尔辩证法的混合”,是按照黑格尔的正一反一合思考问题,并且“难以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另方面企图模糊、取消辩证法同庸俗进化论的界线,辩证唯物主义同存在主义和新实在论的界线,寻求什么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甚至胡说什么“列宁寻求建立一种实在论”。作者说,存在主义在欧洲已成了流行品,它“作为第三哲学势力起作用”。他认为,存在主义的着重点就是人的状况问题。作者把萨特尔当作存在主义的代表,认为他对于研究这三派哲学“最有用”。他说萨特尔的观点是自然主义的和人道主义的。然而,他却无意中给萨特尔帮了倒忙,道破了萨特尔伪装赞成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认为他既想避开唯物主义又想避开唯心主义,力求用妥协的办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走中间道路。色勒士的观点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竭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文化渗透”时,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企图在哲学上使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彼此调和、互相融合,并且同现代修正主义者“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呼应。  相似文献   
175.
“在我们时代里,社会主义胜利和技术革命描绘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在这个时代里,世界的社会进步决定性地取决于: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如何不断更好地掌握作为直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并使之有益于人民的福利”。(瓦尔特·乌布利希在中央委员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  相似文献   
176.
1964年4月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党内有教授头衔的库埃拉(Alfred Kurella)在耶拿大学哲学系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所作的这个报告中说,马克思所使用的异化概念常常带有变化不定,有时是自相矛盾的含义。马克思从来就把异化分为两种,即无利害关系的异化和敌对性的异化。前者可以转化成为后者。这样说来,人们就不必把异化概念和异己的事物看得太神秘、太可怕了。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异己的东西完全不是什么可厌的和敌对的,相反,它是人类生活本身所固有,甚至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因为任何人,如果不去占有异己的东西,也就无法生活。他说,从人生到世上时起,他所碰到的一切东西,包括他所说的语言在内,都是异己的,也就是说,他所遇到和使用的一切,都是他的先人所预先创造好的。他说,马克思在《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所使用的异化概念的意义是无利害关系的,是中性的,因为马克思一再把“外化”和“异化”象同义词一样加以使用。他认为,马克思在对异化问题的研究中找到了走向劳动价值学说的道路,发现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原因,一句话,在异化的概念下,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现了社会生产同私人占有问的矛盾。最后他指出,把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基本矛盾的一切可怕影响都看成是异化现象,会妨碍人们去发现真正的真理。  相似文献   
177.
本文为作者1961年10月在美国心理学会21分组作的主席报告,文中回顾了美国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在水星计划中所作的研究工作并瞻望了宇宙飞行未来可能向心理学提出的研究课题。文章前部所述是一些已成过去的研究的概况,后部是作者的一些设想,仅供有兴趣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78.
Ⅰ经济科学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相联的。虽然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在该领域中已经陈述过某些观点,但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经济科学才真正诞生。当时,探索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得到发展,首批科学研究机构与社团已经建立起来(英国、法国、普鲁士、俄国)。经济科学的最初发展是与这一过程相联系的,而且,最初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总是集  相似文献   
179.
在本文中,我们要区分出一些足以构造弗协调逻辑的多值逻辑的最低限度的函数方法,借此来确定作为片断而包含在弗协调逻辑内的多值逻辑这个极大的类。这样,就能够讨论多值逻辑内部的弗协调结构,就象大家讨论多值逻辑内部中的模态结构那样,而且还可表明:从多值逻辑中区分出的  相似文献   
180.
本期发表了一组有关俄国哲学史的译文。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俄国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深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宗教哲学家。1985年以后,特别是近两年来,苏联哲学界一改以往的回避传统做法,着手出版百卷左右的《祖国哲学思想史丛书》,《哲学问题》等杂志特辟专栏,大量发表介绍这些哲学家生平的文章和他们的著作节选。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各国哲学工作者的注意和深思。这里介绍的三位哲学家是三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这里选登的三篇文章并不完全是他们的代表作。读者若能从这些文字中粗略地了解到俄国宗教唯心主义哲学之一斑,或进而看到苏联哲学已经并正在发生的变化,就不负编者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