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通过Surface Pro触屏电脑呈现知觉匹配任务,记录儿童的主动反应,探查了83名3-5岁学前儿童汉字方向(倒置与镜像)敏感性的早期发展及其与汉字阅读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4岁儿童可以很好地区分正反方向的汉字,表现出汉字倒置方向的敏感性。但是,各年龄组儿童还未对镜像汉字表现出敏感性。学前儿童对汉字两种方向的认识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学前儿童的汉字倒置方向敏感性与其汉字阅读能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2.
The of breaches of environmental law is not always evident. This characteristic contributes to making the study of people's evaluation of anti-ecological behaviour of special interes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law compliance. In this study, 573 participants evaluated seven transgressions of environmental law, on seven sca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cipants differentially evaluate the transgressions; that Indignation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consequences are the scales that best predict the punishment that participants think should be assigned to these transgressions; that women are stricter in evaluating; and that there are marginal differences related to area of residence and age.  相似文献   
63.
应激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分别以放松训练和静坐两种干预方式对抗心算对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以及正常人、单纯抑郁症患者和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心率变异性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兴奋性高于另外两组;放松训练可以缓解交感神经的紧张程度,并能够较静坐更好得对抗应激引起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强;静坐对单纯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有放松作用,但引起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64.
非直谓现象普遍存在于许多领域中。在数学中,对集合的最小元的定义是非直谓的。在逻辑中,罗素悖论的产生是由于允许非直谓地定义一个集合,即“所有不包含它自身的集合的集合”。莱布尼兹对“同一性”的定义——“a与b是相同实体当且仅当对所有性质f,如果f(a)则f(b),反之亦然”——是非直谓的。罗素构造分歧类型论的动机不是来自形式系统的悖论,而是来自日常语言中的悖论。本文的目标是构造一文化景观命题逻辑来刻画关于特定的非直谓语句的推理。一个非直谓语句的表达预设了一个语句集,一个典型的非直谓语句是“拿破仑具备一名伟人将军的所有德性”(罗素的例子)。本文所关注的是“一阶”非直谓语句,即仅预设直谓语句集的非直谓语句。非直谓语句的一个性质是:一个非直谓语句等价于它所预设的语句集中的成员(可能无穷)的合取。这一性质需要在要构造的逻辑系统的句法中被表达出来,而针对此本文所采用的手段是在命题逻辑系统的符号中加入“命题量词”,也就是说本文要构造一个量化命题逻辑系统。在形式化部分,本文给出了这个逻辑的句法、语义、希尔伯特公理系统和它的完全性证明。  相似文献   
65.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理解科学、体验科学。正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一种新追求。目前,我国公民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98%,即100人中只有近2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这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迫切需要科普工作开拓创新,深入探索大众传媒科学传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6.
历史进步的寓意——关于历史普遍性与历史特殊性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百多年前,哲学家康德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哲学命题: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何以认知并读写?康德认为,人类的历史进程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隐秘计划的实施过程,它充满了个体、民族与类的种种对抗,贯通着历史普遍性与历史特殊性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67.
工作应激与个体归因特点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丽娜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6,29(4):826-829
工作应激一直是组织行为中的热点问题,但综观前人研究,很少有研究者从归因的视角揭示其产生过程。本研究从个体的应激源感受性出发,探讨了个体归因特点与其工作应激的关系,建构了相应的模型,并结合压力管理问题,对研究进行了有益展望。  相似文献   
68.
严霄霏  苏彦捷  王甦 《心理科学》2006,29(3):588-592
采用2种元素疏密程度的复合数字刺激和启动范式,7岁和11岁2个年龄组的小学生分别在注意整体水平和注意局部水平的条件下对探测刺激进行选择反应。结果发现元素疏密程度可以影响知觉优先,而知觉优先与整体局部水平间的负启动之间没有一致的发展关系,说明与负启动有关的注意分配机制可能比知觉组织发展的晚。  相似文献   
69.
冯源  苏彦捷  张莉 《心理科学》2006,29(3):757-760
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一直有争议,本文从行为实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结果发现:3岁以前的儿童表现出人之初性本善的特征,对他人比较宽厚;3岁到4岁之间随着心理理论的增长,表现出道德水平下降,心理理论和道德水平两者之间出现交互作用。5岁以后的儿童由于心理理论的逐步完善,显现出越来越明确的“镜子行为”,即: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谁对我不好,我就对谁不好;原有的善性被外界恶性刺激掩蔽。  相似文献   
7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explicit beat induction in the auditory, visual, and audiovisual (bimodal) modalities aided the perception of weakly metrical auditory rhythms, and whether it reinforced attentional entrainment to the beat of these rhythms. The visual beat-inducer was a periodically bouncing point-light figure, which aimed to examine whether an observed rhythmic human movement could induce a beat that would influence auditory rhythm perception. In two tasks, participants listened to three repetitions of an auditory rhythm that were preceded and accompanied by (1) an auditory beat, (2) a bouncing point-light figure, (3) a combination of (1) and (2) synchronously, or (4) a combination of (1) and (2), with the figure moving in anti-phase to the auditory beat. Participants reproduced the auditory rhythm subsequently (Experiment 1), or detected a possible temporal change in the third repetition (Experiment 2). While an explicit beat did not improve rhythm reproduction, possibly due to the syncopated rhythms when a beat was imposed, bimodal beat induction yielded greater sensitivity to a temporal deviant in on-beat than in off-beat positions. Moreover, the beat phase of the figure movement determined where on-beat accents were perceived during bimodal induction.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constrained beat induction in complex auditory rhythms, visual modulation of auditory beat perception,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preferred visual beat consisting of rhythmic human mo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