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采用视觉图片和动画,听觉声音和词语任务,分别要求5岁(平均年龄66.5个月)、7岁(平均年龄80.8个月)和9岁(平均年龄117.2个月)共233名儿童在知觉和想象材料中作出来源判断,比较现实监控任务中视听觉通道之间和通道内部的发展差异。结果发现,在通道内部,不同实验材料对现实监控的影响不尽相同。在视觉通道内部:较小年龄儿童对图片的现实监控好于动画,较大年龄儿童对动画的现实监控好于图片;在听觉通道内部:儿童对声音的现实监控好于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记忆现实监控的通道差异从视觉的图片刺激优势到图片和动画优势,到视觉刺激和声音对词的优势。文章还讨论了这些发展差异的可能原因,对我们理解个体记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2.
苏薇  郑钢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908-915
家庭照料通过不同途径和不同因素影响照料者心理健康,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早期研究多关注家庭照料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相关个体水平变量所起的作用,当前研究中逐渐增加了对照料积极方面的关注,同时更加强调背景变量和个体间关系变量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家庭照料研究中两个重要的理论模型:压力过程模型和双因素模型;总结了不同水平上的各种变量分别对照料的积极和消极作用途径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家庭照料者研究发展呈现出的两个趋势:理论模型更为整体化、系统化,研究的关注点由个体水平变量转向反映个体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变量;并对我国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3.
混龄编班对四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萍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7,30(6):1397-1401,1355
从个体的社会交往经验、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等方面来探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个体差异。中国独生子女缺乏西方通常的家庭内兄弟姐妹间的社会交往经验,幼儿园混龄编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西方家庭近似平行的探讨条件。被试为混龄班44名、同龄班30名4岁儿童,男女各半。采用经典错误信念任务测查儿童的心理理论,用情绪知识理解任务测量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儿童的社会行为评估问卷和儿童社会技能的教师评价量表对儿童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技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混龄编班对四岁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和情绪理解有显著的影响,提示了混龄同伴交往经验对独生子女心理理论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4.
Feeling-of-knowing judgement is traditionally regarded as a unitary cognitive process. However,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knowing that you know (positive feeling-of-knowing) and knowing that you do not know (negative feeling-of-knowing) have different neural substrates (Luo, Niki, Ying, & Luo, 2004).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sed a paradigm adapted from Koriat and Levy-Sadot (2001) to examine whether positive feeling-of-knowing and negative feeling-of-knowing were mediated by distinct cognitive processes. We found that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of-knowing were dissociated during immediate feeling-of-knowing judgements (i.e., preliminary feeling-of-knowing) and delayed feeling-of-knowing judgements (i.e., postretrieval feeling-of-knowing). At the judgement intervals, positive feeling-of-knowing was based on partial recovery of the nonrecalled targets, whereas negative feeling-of-knowing was determined by familiarity with the retrieval cu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eeling-of-knowing is a heterogeneous process.  相似文献   
325.
人类的数能力可以发展到很高的抽象水平,但大量研究表明,人类婴儿和非人灵长类也具有基本的数表征和数推理能力。文章从表征内容和表征形式两个方面系统地比较了人类婴儿和非人灵长类的数能力,并对比了成人和非人灵长类数表征的生理基础。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在这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揭示了他们可能享有相同的数表征系统。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这两者相似的数表征核心系统,可以加深我们对人类数能力起源和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326.
327.
江太新  苏金玉 《学海》2007,(2):56-61
本文通过漕运与淮安清代经济关系研究,探讨淮安城市繁荣与衰落和漕运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从历史发展变化轨迹中,提出淮安经济今后发展若干问题思考。  相似文献   
328.
The anchoring effect is a well-known decision bias, referring that initial irrelevant number (anchor) can impact late estimation. Anchoring effect can be explained as people starting from the anchor and stopping incremental adjustment too early—in other words, jumping into the conclusion impulsively. High impuls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A genotype of rs806379. Therefore, we hypothesized that rs806379 polymorphism can exert an influence on the anchoring effect. The subjects completed an experimental task of anchoring effect and provided saliva for genotyping. As expected, we found that subjects with AA genotype of rs806379 demonstrated stronger anchoring effect. This is the first article that explores the anchoring effect from the gene perspective. Our finding suggests that nature plays a role in anchoring effect.  相似文献   
329.
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中知觉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包燕  王甦 《心理学报》2000,32(3):258-263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作业技术研究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中编码和提取阶段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知觉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集中注意条件下,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中分组项目表的回忆成绩均最著优于不分组项目表,表现出知觉分组效应;在编码阶段分配注意,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中的知觉分组效应均消失;在提取阶段分配注意,顺序回忆中的知觉分组效应消失,而自由回忆中的此效应仍然保留,显示出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的不同特点。作者设想,短时记忆的知觉组织加工既发生在编码阶段,也发生在提取阶段,而以编码阶段为主,并需要较多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330.
在无神论与道德建设的问题上,有一些较为常 见的看法,也是在一定范围内流行的看法:认为无 神论教育是社会信仰危机的根源,也是社会道德危 机的根本原因。由这个看法延伸出来的结论是,有 神论信仰可以使人有内在的道德约束和行为约束, 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就会相应的好。继续延伸的极 端结论是,有了有神论信仰的内在约束,也就不再 需要法律等外部力量了。持这种观点的人也常常会 举一些实例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