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侯神  李永鑫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207-212,198
用修订后的中文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为工具对377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生职业价值观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进取心、经济价值和工作关系。2.研究生对15种职业价值尺度最重视的前4位依次为生活方式、成就、独立性、同事关系,而对监督关系、变动性、安全性、管理最不重视。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在不同年级、性别、工作经历、婚姻状况、学科间重视顺序一致性程度很高,但在一些价值尺度上也表现出了团体差异和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72.
侯晓晖  岑国桢 《心理科学》2011,34(6):1441-1447
大学生作弊问题正备受关注,因为这与大学之崇高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相悖,且危害教育公平、降低高等教育公信力。本文就国外心理学领域对该问题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从大学生作弊流行率、影响因素、防范措施以及有关理论方面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进而就关于作弊的分类及类型、性质和模型解释诸重要问题做了探讨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3.
The ways in which objects were used by preschool children (Homo sapiens) was examined by directly observing them across one school year. In the first objective we documented the relative occurrence of different forms of object use and their developmental growth curves. Second, we examined the role of different types of object use, as well as novel and varied uses of objects, in predicting peer group central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ninstrumental object play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observed category, followed by tool use,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sex moderated the growth curve of children's exploration. Noninstrumental object play, not other types of object use,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novel and varied object uses and only the latter category predicted peer group centrality.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social transmission of novel object use.  相似文献   
74.
The present study considered the structure of the drawings used in the Mental Rotations Test (MRT) to examine whether distractors that are either a mirror image or structurally different from the target as well as response alternatives with occluded and nonoccluded parts affect the magnitude of gender differences on this test. One hundred and three women and 100 me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given unlimited time to complete the MRT. A gender by occlusion interaction on correct responses showed that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larger for occluded than for nonoccluded items. Examination of 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item placement in the test suggested that it is unlikely that the results could be accounted for by differential practice effects in women and men.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explanations of gender differences on the MRT and for the training of spatial abilit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5.
赵俊杰 《世界哲学》2006,10(1):90-93
Potenz概念是谢林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在其早期、还是在中后期的思想中。谢林对于它的使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两层内涵,一是“幂次”、一是“潜能”。这两种用法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各自具有不同的论述背景。而在谢林早期思想的论述背景中,谢林主要是在“幂次”这一内涵上来使用Potenz的。  相似文献   
76.
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策略的使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一所普通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中选取90名被试,结构访谈法考察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表达策略的使用。结果表明,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在一到三年级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三到五年级变化很小,而且在积极和消极情境下发展趋势比较一致,但性别和情境交互作用显著。不同年级儿童对策略的使用表现出类似对情绪表达规则理解的变化趋势,全部被试中,平静化策略使用最多,掩饰策略次之,在掩饰策略的使用上,性别和情境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7.
传统中国历史思想中的"时间"与"超时间"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铭记刻画了人所身处之境况、时势的脉动以及历史中的个人的种种表现,绝非只是对自然事件的机械式载录而已。在传统中国历史思维之中,以永恒典律(如“道”、“理”)或不朽范型(如尧、舜、三代)为标竿,而尝试去存留、体现的实践过程,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于领悟历史上存在过的典范,并将这些典范接引、召唤至人们所生存的时代,也因此中国文化中的“时间”概念寓涵了某种的“超时间”特质:中国人对过往历史的学习,其实只是掌握“超时间”的基点,其究极目的在于将典律范型落实于当代时空之中。中国人所认知的“时间”概念与人文关怀紧密相系;历史上的“时代”就是“时间”的会串、整合与界分;所谓“超时间”乃是从各时代中提炼出的典律范型;而经由人们的描摹叙述,“时间”会经由口语及交书而被转化成“历史”。抽象的“超时间”概念实取自“时间”,俯瞰着“时间”的流转,并且贯穿了整部“历史”的发展。本文先论述中国人文主义具有强烈的“天人合一”特质,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政治取向,一切思想都落实到当下即是的人生与现实。人与自然、超自然的关系在传统中国仍被统纳入“人事”的范畴。本文第一节论证中国史学体现:中国历史意识中,“时间”与“超时间”有其错综复杂的关系:“时间”将确切发生的一桩桩事件织结成全幅的网络,而“超时间”是从网络中凝塑出来的中心意义。第二节论证“时间”如何汇淬成“超时间”,而第三节分析“超时间”必须以“时间”为基础始可形成,最后一节则对中国历史思维的特质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8.
79.
Motivation and Emotion - Building on the dualistic model of passion Vallerand (The psychology of passion: A dualistic mode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15), we examined a hypothesized...  相似文献   
80.
基于进化领域的生命史理论,采用两种实验启动的途径探讨性别比、童年经济状况和女性长短期择偶偏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女性在长期择偶中更为重视男性的“好爸爸”和“好资源”,在短期择偶中更为重视男性的“好基因”;性别比在女性长期择偶的“好爸爸”偏好上具有显著主效应,在“女多男少”情境下女性对“好爸爸”的偏好水平会较“男多女少”时明显提高;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在女性长期择偶“好爸爸”偏好上的交互效应显著:童年贫穷女性在“女多”情境下会明显提高对长期择偶“好爸爸”的偏好水平,童年富裕女性在性别失衡情境下对长期“好爸爸”的偏好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