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1篇
  10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0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研究以高兴、愤怒和中性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及生理基础,即从电生理的角度,探讨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是反映了注意的快速定向还是注意的解脱困难,亦或是既有快速注意定向又伴随注意的解脱困难。行为数据发现,高低自尊个体在有效提示下的反应显著快于无效提示条件。脑电数据发现,无效提示条件下,愤怒面孔后的靶子比高兴和中性面孔后的靶子在低自尊个体中诱发了更大的P1和更小的N1波幅,有效提示下无显著差异;高自尊个体在N1和P1波幅上无显著结果。晚期P300成分上,无效提示比有效提示诱发了更正的波幅,未发现自尊相关的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低自尊个体对评价性威胁信息(愤怒)的注意偏向是对威胁信息(愤怒)的注意解脱困难。  相似文献   
992.
自我不确定感是指个体怀疑“自我”,并且对其看法不稳定而产生的内隐与外显的主观感受及反应.其研究方法主要有自我报告法与情境实验法.自DeCremer和Sedikides首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自我不确定感对程序公正效应的调节作用后,研究者们通过将自我不确定感分解为情绪自我不确定、地位不确定和归属不确定以及探讨程序公正认知机制,不断扩展了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未来可以通过自我不确定感调节效应的本土化研究,自我不确定感特质与情境成分交互作用的探讨,自我不确定感与自我肯定、信息不确定感等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深化此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3.
本实验采用ERP技术,对图片分类任务中的线索效应进行研究。实验任务为:图形形状判断、动物/非动物判断。靶刺激图片前呈现线索。线索分为有效线索、无效线索和中性线索。结果发现:(1)有效线索条件下对靶刺激的早期知觉再认得到易化——知觉加工成分波幅下降;(2)有效线索条件下,靶刺激中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得到加工——任务相关的特异性成分增强。有效线索易化对靶刺激的知觉辨认,提取与线索提供背景相关的信息,促进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994.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情感性评价, 影响着个体对周围环境的应对方式。低自尊个体由于容易知觉到外部的拒绝性信息, 也更倾向于将别人的行为知觉为拒绝, 因而存在对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本文首先综述了低自尊个体的认知与行为特点, 其次简单介绍了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常用研究范式(Stroop范式、点探测任务、空间线索任务、惊吓探测范式、注意监测任务、注意转移任务), 随后列举了解释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理论(社会计量理论、关系图式理论、注意成分说、注意控制说), 最后总结了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脑机制研究。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自尊结构的复杂性, 注意偏向的信息加工阶段性及其脑机制, 注意训练的作用机制及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本土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5.
雍少宏  王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735-1748
提出企业家民族特性理论和企业家行为人文社会精神理论并对其展开实证研究。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家行为理论将企业家置于职业特性的研究范式和企业家行为特质只具有市场竞争精神的单维度结构。从回族商业文化特征研究入手, 构建企业家行为特质的二维结构模型, 开展回汉族企业家行为特质比较研究和回族企业家行为绩效评价研究。本项目可扩展企业家行为理论研究范畴, 推进学术界对我国少数民族商业文化及其企业家行为研究的关注, 丰富组织行为理论和民族理论等, 同时, 本研究对我国在转型期借鉴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成果重构中华民族商业文明, 促进企业家特别是少数民族企业家成长, 充分发挥企业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繁荣以及少数民族特色产业企业绩效提高等方面, 也具有较高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掩蔽启动范式,选取字母和数字作为刺激,任务因素为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处于预备状态的刺激-反应联结,探讨自上而下的任务因素对中老年人自动加工过程的影响。发现中老年被试的自动反应激活过程不受到自上而下的当前无关的、处于预备状态的刺激-反应联结作用的影响,自动加工是完全自动化的。  相似文献   
997.
陈娟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896-904
时间人格是个体对时间情境稳定的适应倾向及能力特征, 其主要功能是适应时间情境并影响身心健康。已有的研究从时间洞察力、时间定向、时间管理、时间紧迫感、拖延性等方面对时间人格进行了探讨, 最近的研究则转向构建综合的时间人格结构模型。本文针对时间概念、时间人格概念和研究范式的争论, 提出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完善时间人格结构模型, 加强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补充过程研究、质性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并在进化论、文化学和脑科学方面获取支持。  相似文献   
998.
研究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570名中学生,通过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来测量其心理素质,并对被试进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评估和学业成绩考察。结果表明:(1)除中学生家庭SES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变量呈两两正相关;(2)整体心理素质在中学生家庭SES和学业成绩间中介作用显著。(3)认知特性和适应能力在家庭SES和学业成绩间存在多重中介作用,但两者存在抵消抑制作用。据此得出结论,高家庭SES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其认知特性的提升来实现的,而同时适应能力的增强则对学业成绩的上升有抑制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对家庭投资理论和家庭压力模型的认识,还为进一步深化心理素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该结论表明应为低家庭SES的学生提供补偿性教育,重视其认知特性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有助于提升其学业成绩水平。  相似文献   
999.
不同自尊者在赌博情境下的风险规避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考察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在赌博情境下的风险规避行为,263名大学生被试同时完成外显Rosenberg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和21点赌博游戏。实验结果发现,(1)随着风险的增加,所有被试都表现出风险规避;(2)在高外显自尊水平的个体中,低内隐自尊水平个体比高内隐自尊水平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风险规避行为;在低内隐自尊的个体中,高外显自尊个体比低外显自尊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风险规避行为。风险规避行为间接地反映出个体的防御倾向,结果提示,在风险情境中,高外显低内隐自尊个体表现出较高的自我防御倾向。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ERP技术对继时呈现条件下类别归纳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几何图形为材料,18名被试在单维属性不告知、单维属性告知、双维属性不告知三种条件下完成类别归纳任务.通过对相关ERP成分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继时呈现归纳材料的情况下,对刺激的加工是在已有背景基础上对后来呈现的刺激进行选择性加工,从而形成类别;(2)成年人与儿童在类别归纳中认知加工方式可能存在不同,当类别归纳的复杂程度增加时,即在需要归纳的属性从一个变为两个的时候,成年人仍然倾向于通过归纳出类别判断规则用于分类任务,而非通过相似性进行判断;(3)继时呈现材料条件下类别归纳任务中出现的P400可能是标志类别归纳过程完成的ERP成分,而且与对刺激属性加工具体过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