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4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3221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3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人格与智力是个体差异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方面,人格随智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分化,智力影响了特定人格维度之间的相关。尽管人格分化的智力假设尚未获得一致性的证据,但它却暗示了智力对人格结构的潜在影响。由于人格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可能因受测者的能力水平而异,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在使用统一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尽量扩大被试的能力范围,采用多重评估或集合评定的方法,使人格测量真正独立于受测者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2.
陈俊  张艳辉 《心理科学》2008,31(3):575-579
言语失误(speech errors)是指人们在说话时无意中非习惯性的偏离言语计划所致的错误.该文首先回顾了国外研究者从自然情景与实验室情景两种条件下对言语失误开展的研究,其次阐述了言语失误的理论模型,并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对言语失误与大脑关系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对言语失误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3.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珠 《心理科学》2006,29(1):137-139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即互联网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或者滥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本文介绍了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一种新理论模式———认知—行为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4.
陈松林  王重鸣 《心理科学》2006,29(3):688-689
从知觉论和特质论出发,本文回顾了信用涵义、结构、测量和效能方面的国外研究成果,认为未来的信用研究需要关注过程论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5.
赖小林  祝森志  陈艳雅 《心理科学》2006,29(3):708-709,728
目的研究汕头大学高年级大学生心理压力特点及心理压力的调适。方法对128名毕业班的高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专业、性别与各压力的相关性,并了解其压力调适特点。结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其它压力重,不同专业大学生之间压力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学毕业生压力总体上仍属于轻度压力,在压力源中就业压力占主要地位,大学校园不应忽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66.
组织公平文献综述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帼儿  陈子光  钟建安 《心理科学》2006,29(4):1016-1018
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回顾组织公平自其产生至今的主要文献,并介绍Colquitt(2001)的组织公平四因素结构(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1]。文章还讨论了组织公平的工具性和非工具性模型。最后,文章介绍了组织公平今后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7.
陈少华  郑雪 《心理学探新》2006,26(2):44-47,95
运用加工分离程序,该研究考察了神经质和内外倾对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1)被试的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均存在显著个体差异;2)当意识与无意识分离以后,所有被试的无意识提取贡献都显著大于意识提取;3)神经质被试对正性词以及内外倾被试对外向词的无意识提取均有明显个体差异;4)内—外倾被试对相关特质词的意识提取的个体差异不如无意识提取显著。  相似文献   
168.
评述朱熹的太极范畴并不是简单的问题。哲学史上认为朱熹的形上学是从宇宙发生论到本体论的转变,而太极是这一转变的核心概念。这种看法大体无差。但笔者认为朱熹的太极概念中有几种含义可作详细分疏。关于太极,朱熹在他的文章中或者在与学生之间的谈话中所述内容中有种种不同之处,甚至互相矛盾,令人迷惑不解。《朱子语类》中说到“太极”处,共有334次。在《朱子语类》和《近思录》首篇涉及的问题中我们会发现朱熹和他的弟子们心目中的太极,与宇宙论的“天地”、存在论、本体或心性论的“理”、“性”等又有密切关系。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9.
一、日本神道教的宗教动员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以神道教为国教,发动佛教及其他宗教实施宗教动员。1.神道教的宗教动员思想神道教主张“神国日本”在世界上的绝对优越性,具有领导全世界的责任和神圣使命感。天皇是创造日本国的天照大神的直系子孙,具有神权,是日本唯一正统的统治者,国民必须对天皇绝对崇敬和绝对服从。而且臣民必须“忠于天皇”、“敬神崇祖”、“灭私奉公”,甚至要求“一旦如有缓急,当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即要求一旦遇有战争等非常事态,要为天皇制国家卖命。而以天皇名义发动的战争则是“圣战”,…  相似文献   
170.
神钟与道教     
中国古钟源远流长,从石器时代的陶钤算起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有形、有义、还有声,严格来说,钟不仅有一种声,还有阴阳多种声,而更有趣的是,与这声相和的,是天地间的吟咏和人世间的吟咏,这种大小吟咏相和,居然和谐共存了两三千年的历史,这大概也就是至今人们吟咏相和乐此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