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8篇
  免费   1683篇
  国内免费   4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461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suicide notes, using a sample of suicide notes from published corpora (N = 50), combined with a sample of recent suicide notes from a suicide website (N = 50).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a model of differentiation in completed suici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icide notes were analysed using a content dictionary developed by Giles in 2007, and the data subjected to smallest space analysis. Four themes of suicide completer were discovered: Egoistic Victim, Anomic Hero, Altruistic Professional and Fatalistic Revenger.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nd the potential use in therapy work with suicide survivors and those with suicidal ideation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suggestions for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2.
重新激活已经储存的记忆会重返暂时不稳定的状态, 需要经历重新稳定, 称为记忆再巩固。在这期间可以通过多种行为手段破坏、强化或更新原始记忆痕迹, 这为开发一种革命性的情绪记忆障碍治疗方法开辟了道路。然而, 即使在简单的实验模型中引发记忆再巩固的条件也是复杂的, 这给临床转化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未来研究可以设置更具生态效应的基础模型, 寻求引发以及干预再巩固的最佳方式, 从神经生理、细胞分子层面进一步深化其内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3.
张静  陈巍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2):305-315
身体自我表征中的身体拥有感(即我的身体属于我的感受)问题一直是自我意识研究的核心话题。大量的已有研究表明, 身体拥有感的体验涉及不同感官信号的整合, 当前大多数研究只重视视觉、触觉等外感受的作用, 一方面忽视了内感受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缺乏对两类感受整合的关注。橡胶手错觉实验和身体障碍患者身上所表现出的外感受和内感受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支持了身体拥有感的可塑性假设, 自由能量原理认为身体拥有感形成的基础是大脑不断评估更新可能性表征来维持稳定。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改善内感受的测量和刺激呈现方法, 探索影响内感受的高阶认知因素以及关注某些神经症患者的内感受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身体表征是一种内部结构,它具有追踪身体状态并对其进行编码的功能。这种结构可以对身体进行错误的表征,并可以从身体中分离出来。来自海豹肢症与躯体失认症等方面的病例,证实部分身体畸形与脑损伤患者的身体表征存在分离;来自橡胶手错觉与全身错觉的实验证据,验证了健康个体身体表征分离的事实。基于上述证据,以身体图式和身体意象为二分维度的模型解释了身体表征的分离。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神经心理学实验和虚拟现实技术着手,对身体表征的分离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7.
聚焦推理加工初期,研究通过指导语操控主观加工倾向,考察不同指导语条件下内容可信度和形式有效性对演绎推理结果的影响,检验内容和形式两类加工过程的启动加工动态变化性。结果表明,指导语条件显著影响推理初期加工。在无提示指导语和形式判定指导语条件下,推理结果受到了形式有效性和内容可信度的影响;内容判定指导语下只受到了内容可信度的影响。证明主观加工倾向影响了内容和形式的启动加工关系,支持了动态变化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8.
Theory and research on self‐regulation, emotional adjustment, and interpersonal processes focus increasingly on parasympathetic functioning, using measures of vagally mediat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vmHRV) or 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RSA). This review describes models of vmHRV in these areas, and issues i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We propose a framework organizing theory and research as examining (a) vmHRV as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or a situational response, and (b) resting, reactive, or recovery levels. Evidence supports interpreta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esting vmHRV as a broad biomarker for adaptive functioning, but its specificity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quire elabora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vagal reactivity (i.e., trait‐like differences in vmHRV decreases during challenge or stress) are less commonly studied in adults and results are mixed. Many stressors and challenges evoke temporary decreases in vmHRV, and in some research self‐regulatory effort evokes increases. In a smaller literature, positive inter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some restorative processes increase resting vmHRV, whereas depletion of self‐regulatory capacity through related effort decreases it. Greater attention to conceptual distinctions regarding vmHRV constructs and several methodological issues will strengthen future research. Importantly, researchers should exercise caution in equating vmHRV with specific psychosocial constructs, especially in the absence of converging assessments and precise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相似文献   
129.
为了探讨面孔认知中内部特征和加工时间对种族判断的影响,采用面孔种族评价任务,选用被试内设计,通过操纵内部特征替换部位,刺激呈现时间,以及种族三个自变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国被试来说,面孔种族信息的获取是一个随时间不断累积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鼻和口特征并不能提供有效的亚洲和高加索种族信息,眼部特征和构型信息在加工中...  相似文献   
130.
目的:修订矛盾年龄偏见量表(the Ambivalent Ageism Scale, AAS),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对1182名大学生施测AAS中文翻译版,探索并验证其因子结构,分析信、效度和测量等值性。其中347人还完成老化知识量表(FAQ)和容纳他人量表(AOS),用以检验AAS中文版的校标关联效度。另有74人在4周后重测AAS中文版。结果:AAS中文修订版包含认知帮助/保护、不想要的帮助和敌意年龄偏见三因子,总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0.83、0.80、0.85、0.76,重测信度依次为0.78、0.62、0.78、0.71。AAS中文修订版及各维度与FAQ和AOS负相关(r=-0.23~-0.48,ps<0.001)。验证因素分析表明AAS中文修订版的拟合良好(χ2/df=3.51,CFI=0.96,TLI=0.94,RMSEA=0.07,SRMR=0.05)。且该量表跨性别形态、弱等值、部分强等值和部分严格测量等值成立。结论:修订后的矛盾年龄偏见量表(AAS)中文版的信、效度良好,具备跨性别的测量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