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1篇 |
免费 | 256篇 |
国内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9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为了探讨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118例接受激素(92例)或丙种球蛋白(16例)或rhTPO(10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1)激素组,丙种球蛋白组和rhTPO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81.3%和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有效率(67.3%)明显低于初治组(83.3%,P<0.05),PAIgG伴PAIgM升高组有效率明显低于不伴PAIgM升高组(P<0.05);(2)血小板达峰时间:激素组为(5.70±3.68)d,丙种球蛋白组为(4.31±0.75)d,rhTPO组为(5.00±1.63)d,激素组与丙种球蛋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激素组均出现类库欣综合征表现,丙种球蛋白组未见不良反应,1例(10%)rhTPO组患者出现轻度转氨酶增高.总之,丙种球蛋白和rhTPO治疗成人重症ITP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52.
Jing Du Yuhyung Shin Jin Nam Choi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5,88(1):178-202
253.
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晶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9):17-20
目前正式报道的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有两大类:(1)局部热消融治疗:在超声准确定位监视下或超声引导下将物理高温导入子宫肌瘤结节内,将肌瘤组织热凝固灭活,包括高强度聚焦超声、微波消融及射频消融。(2)在超声引导下向肌瘤内注入凝固剂或化疗药物灭活肌瘤组织。各种局部热消融治疗方法在消融范围内均可将肌瘤细胞有效灭活,疗效可靠,治疗后肌瘤可有效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对正常生理功能影响很小或无明显影响。各种方法中,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伤,但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微波或射频热效率高,治疗耗时短,但需肌瘤穿刺。肌瘤内注入凝固剂或药物操作方便,但由于药物弥散的因素适合3cm以下肌瘤的治疗。超声引导微创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保留子宫,在有效使肌瘤缩小并控制临床症状的同时对患者的生理功能无影响或影响很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治疗前应排除子宫恶性病变,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54.
该文用配对比较方法,从夫调谐波的数量对谐波筛的影响(实验一)、失调谐波的位置(实验二)以及谐波相位与其失调幅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三)等三个方面对失调谐波的分离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多个谐波同时失调时其失调效应要比单个谐波强,即谐波失调存在累积效应;(2)谐波次数不同,其失调效应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谐波和共振峰之间的距离有关,谐波越靠近共振峰,其失调效应越明显,但对由等振幅的谐波系列构成的复合声而言,高次谐波的失调效应比低次谐波弱;(3)谐波相位对其失调效应产生间接影响,这种影响与谐波的起始振幅有关,当相位为π/2和3π/2时,失调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55.
256.
257.
258.
259.
目的 研究抑郁症的注意网络状况及抑制神经递质再摄取的药物万拉法新对其的影响,探索神经递质与注意网络的关系。方法 对32例应用万拉法新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及疗后6周进行注意网络测定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抑郁组的警觉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差异有显著性,定向网络效率差别无显著性。警觉网络效率与HAMD评分的睡眠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治疗后,抑郁组的警觉效率显著增加,其改善与睡眠障碍的好转呈正相关。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平均反应时和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定向网络效率无变化。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警觉和执行控制注意网络的异常,万拉法新可选择性地改善警觉和执行控制注意网络的异常而不影响其定向网络 相似文献
260.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近10年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开展关联、聚类、突变等可视化分析,探究国际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应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发现机器人辅助手术培训、智能评价反馈系统和智能虚拟仿真系统是国际人工智能医学教育的研究热点,其研究演进遵循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从实体空间到虚实融合、从关注独立思考到人机协同决策这一脉络,以期为我国人工智能医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情报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