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4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7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州大学生对衣服款式及颜色爱好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心理物理学的等级排列法,用男女各16种服式及27种颜色布样做材料,随机抽取广州市五所大学一年级学生男女各30名为被试,对被试的服式爱好和颜色爱好特点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单纯对布样颜色爱好的顺序与对特定服式的颜色爱好顺序不一样、衣服款式不同,喜欢配搭的颜色的爱好等级顺序也不同。(2)当前男女大学生都喜欢活泼大方、文雅、有朝气的服装款式,而不喜欢过时的、古旧的服式。(3)从颜色明度来看,大学生喜欢明度大的(反射率Y大的)颜色,不喜欢明度小的(反射率Y小的)颜色。其颜色爱好变化趋势是从明度大的颜色向明度小的颜色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2.
Effects of presentation complexity on rapid-sequential rea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3-6岁幼儿在分类实验中概括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设计不同性质的分类实验,探讨3-6岁幼儿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我们根据年龄将幼儿分为四个组,每组80人,共320人。通过实验获得以下几点。①幼儿在各种不同性质的分类实验中可表现为四级不同的水平,如从根据表面的个别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内部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从一维角度的分类发展到从两维角度来分类等。⑦达到各个水平的年龄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互相交织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低级水平的人数不断减少,高级水平的人数不断增加。所以年龄阶段之间既有质的变化,又有量的变化。③对于不同性质的分类材料,各年龄所达到的概括水平也不同,分类材料的难度越大,概括水平越低。④儿童概括水平的高低受教育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4名大学生各自独立地完成了两组由3×3因子设计的材料(人格特质形容词)构成的印象形成的任务。结果表明,信息整合理论的实验设计思想可以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应用。中国被试印象形成时的信息整合模型与西方学者的结果比较一致,但同时又体现出其独特的特点。文中对此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岑国桢 《心理学报》1987,20(3):103-110
本研究从被试对摆脱成人惩罚影响按行为本身好坏作出判断的反应、对摆脱行为客观后果按行为者主观动机作出判断的反应、对公益劳动的不同行动倾向的反应,对公益劳动的不同情感体验的反应诸方面,较全面地探究了小学儿童公益劳动观念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学儿童在9.5岁基本形成了公益劳动观念,形成公益劳动观念的重大变化在7.5~9.5岁之间;西方价值观辨析学派关于敢于坦露和倾吐情感体验应是衡量是否具有相应道德观念的“指征(indicator)”之一的观点,是否适合于考察中国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EMG biofeedback training in reducing muscle tension among subjects who displayed Type A behavior. 22 Type A college students (19 to 22 yr. ol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 biofeedback group or a control group. After 6 wk. of training, Type A subjects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uscle tension for both resting and aroused states; however, the reduction of muscle tension did not result in reduction of Type A behavior patterns.  相似文献   
17.
不同车速下司机对交通标志的辨认距离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所得数据表明,不同车速下司机对同一标志的判读距离是不一样的,车速愈高,司机能判读标志的距离就愈短,同步行时相比,在车速提高到100公里/小时时,司机对标志的判读距离可减低35~45%。据我们的补充实验,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司机在高速驾车情况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负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苏联心理学界对活动理论的近期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6,19(2):105-113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苏联心理学界对A.H.列昂节夫代表的活动理论的讨论情况。其中包括三种意见,一种是支持态度,一种是持较大异议、企图用系统论取而代之的态度,一种是既不完全支持,也不完全否定的态度。从讨论中可以看出,活动理论在苏联仍有很大影响,人们公认列昂节夫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奠基者之一,公认他提出的活动理论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重要贡献。目前开展的讨论,不是要否定和批判活动理论,而是在爱护、珍惜它的前提下,对它进行补充、修正和发展,使它更加完善。作者认为,这一讨论对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一、苏联心理学者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这一点上,没有根本分歧;二、我国心理学界需要展开一些理论上的争鸣和讨论,需要培养我们自己的理论家;三、必须首先明确“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究竟走哪条路”的问题,为此应该重视基本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Alternate monocular and binocular exposure to complementary stimulation can yield opposite but coexisting aftereffects that are contingent on whether the test display is viewed with one eye or two eyes. The motion aftereffect was studied by adapting each eye separately to a contracting spiral and both eyes together to an expanding spiral. The stationary test spiral subsequently appeared to be expanding when viewed monocularly, but to be contracting when it was seen with both eyes open. With respect to the McCollough effect, after monocular exposure to red-vertical and green-horizontal gratings and binocular exposure to red-horizontal and green-vertical gratings, the appearance of the color of the test gratings when viewed with one eye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when viewed with both eyes. Opposite, coexisting aftereffects induced by complementary stimulation can be interpreted as evidence that there are unique binocular aspects to visu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20.
Factors influencing readability of rapidly presented text segment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xperiment 1 compared paragraph comprehension for texts shown either as normal pages on a computer terminal screen or as 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s (RSVPs) of small text segments to a common location. Over several days of practice, reading comprehension was equivalent in the normal presentation mode and the RSVP format. When successive RSVP segments contained some information in common, to mimic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ive parafoveal and foveal views of words in normal reading, comprehension was somewhat worse than when successive segments contained no overlapping information. Experiment 2 used a variety of segment size and segment duration combin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means of presenting text in the RSVP format. Across a variety of presentation rates and text difficulties, comprehension was maximal for segments averaging about 12 character spaces in length. In Experiment 3, texts were divided into short idea units or into random segments of equal average length. Comprehension was shown to be greater in the structured condition than in the random condition. An optimal means of presenting text in the RSVP format could be superior to normal presentation methods for reading and other text-processing ta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