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雷学军  金志成 《心理学报》2006,38(2):170-180
考察范畴混合与预知靶子范畴对预搜索的影响。以2到9的汉字与阿拉伯数字为范畴材料,以搜索一个靶子数字(三、七、3或7)为任务,以预搜索为实验范式。在一些条件下,被试预知靶子的范畴,其它条件下则无法预知靶子的范畴。结果表明:(1)预知靶子范畴可以改进搜索;(2)当靶子与旧客体的范畴相同时,上述预期效应就会减弱;(3)当靶子与旧客体的范畴不同时,范畴预期效应又增加了。最后讨论了实验结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12.
情感广告的传播效果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感诉求在现代广告中运用非常广泛,并已成为西方广告心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者们重点探讨了情感诉求的作用机制、情感诉求所能达到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其传播效果的相关因素。文章对这些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并提出了现有研究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13.
人格与智力:一种交互作用的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在考察人格与智力的概念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人格与智力之间可能包含的四层关系,Chamorro和Furnham(2004)提出的人格—智力关系的交互作用模型正是通过详细分析这些关系构建起来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以人格特质为中心,将主观评估智力(SAI)作为人格与IQ测试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深入阐述了大五人格特质与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主观评估智力、IQ测试成绩及其与认知操作之间的交互作用,为理解人格与智力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14.
伍德对胡萨米:马克思和正义问题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德与胡萨米关于马克思是否批判资本主义为不正义之争是一场富有启发性的论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场论争做了简要的述评:(1)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否基于某种正义观?(2)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是不正义的?(3)在马克思的视野中,共产主义是否是一个正义社会?  相似文献   
915.
国内外知名大学医学教育办学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办学管理模式,对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历史沿革、组织管理、资金渠道等进行比较、分析,对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基本状况进行汇总.结果显示,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在行政隶属、管理体制、职责权限、与附属医院关系、资金渠道方面均有较大差别.研究也表明,紧密合作型办学管理模式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16.
通过分析目前白血病单一治疗方法学中的利与弊,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和思考,这些启示引导我们要用综合的手段去治疗白血病,并最终攻克白血病这一顽疾。  相似文献   
917.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propose a method of presenting dynamic facial expressions to experimental subject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human perception of avatar's facial expression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emotional intensity. The investigation concerned how perception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strength of facial expression, as well as according to an avatar's gender. To accomplish these goals, we generated a male and a female virtual avatar with five levels of intensity of happiness and anger using a morphing technique. We then recruited 16 normal healthy subjects and measured each subject's emotional reaction by scoring affective arousal and valence after showing them the avatar's face. Through this study, we were able to investigate human perceptual characteristics evoked by male and female avatars' graduated facial expressions of happiness and anger. In addition, we were able to identify that a virtual avatar's facial expression could affect human emotion in different ways according to the avatar's gender and the intensity of its facial expressions. However, we could also see that virtual faces have some limitations because they are not real, so subjects recognized the expressions well, but were not influenced to the same extent. Although a virtual avatar has some limitations in conveying its emotion using facial expressions, this study is significant in that it shows that a new potential exists to use or manipulate emotional intensity by controlling a virtual avatar's facial expression linearly using a morphing technique. Therefore, it is predicted that this technique may be used for assessing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s, and may be of particular benefit for work with people with emotional disorders through a presentation of dynamic expression of various emotional intensities.  相似文献   
918.
bootstrap法在合成分数信度区间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金路  金瑜  王庭照 《心理科学》2005,28(5):1199-1200
在介绍bootstrap法原理的基础上,本文以一个同质测量模式的模拟数据为例,对结构方程模型下使用bootstrap法对合成分数信度的区间估计的应用中进行了演示。  相似文献   
919.
定向遗忘影响延时测验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大伟  刘永芳  金一波 《心理科学》2005,28(5):1100-1103
延时测验中是否存在定向遗忘效应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的焦点。因此,本文用汉语的低频单字作为材料,通过引入保持期变量(即时.延时).以再认和偏好作为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束考察定向遗忘是否影响延时测验。  相似文献   
920.
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飞走”:竞赛中 “Choking”现象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王进 《心理学报》2003,35(2):274-281
“Choking”定义为,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其现象主要发生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或重大的赛事中。本文概述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及有关的定义,并进一步讨论有关的理论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运动心理学家认为,“Choking”机制与运动焦虑有直接的联系。而社会心理学家认为,“Choking”的机制是,由于运动员有意识地控制运动过程,导致运动技术发生改变。理论上的分歧,使心理学家很难为运动员提出一个行之有效地预防“Choking”的方案。文章认为,当前的“Choking”理论过于简单地解释“Choking”现象,导致了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在综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一个“Choking”理论的“综合模式”。该理论模式强调多因素原则。在压力条件下,分析“Choking”机制应考虑任务特征和技术水平的因素。文章根据这一理论模式,建议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分析具体情况,选择一个适合的应付压力的策略,是可以减少竞赛中“Choking”现象的。最后,文章建议了3个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