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恐惧的过度泛化是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 表现为患者对与原危险刺激极不相似的中性刺激也有着较高强度的恐惧反应。临床上,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患焦虑障碍, 因而对恐惧泛化进行性别差异研究可以为解释女性有着更高焦虑障碍发病率提供新的角度, 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辨别性条件恐惧范式, 以主观预期值和皮电反应值作为测量指标, 从行为和生理两个层面对条件性恐惧泛化程度和恐惧泛化消退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在恐惧泛化程度上, 未出现显著性别差异。在恐惧泛化消退上, 在主观预期值和皮电反应值两个层面均有着显著性别差异, 具体表现为相较于男性, 女性恐惧泛化的消退更慢, 持续时间更长。研究结果表明, 女性焦虑障碍高发病率的潜在影响因素之一可能在于女性对于恐惧泛化刺激的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582.
邵建平  韩雪  柳武妹 《心理学报》2018,50(12):1428-1437
以往关于时间与金钱奖励选择问题的探讨主要从员工工龄视角着手。但这一视角不能直接解释外部环境资源短缺时, 员工对时间与金钱奖励选择偏好的差异问题。本文依据生命史理论, 探讨外部环境资源(如就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短缺与否对员工选择时间和金钱奖励偏好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本文以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和企业员工为样本, 发现不管是外在就业资源短缺还是外在自然资源短缺都会促使员工更加偏好金钱而非时间奖励, 内在机制是外部环境资源短缺时人们的心理表征更具体, 并且这一现象在高物质主义者身上更为明显(实验1和2)。本文结尾讨论了对资源短缺、时间和金钱等研究领域的理论突破与推进。  相似文献   
583.
为探寻自闭症儿童在识别低强度(10%,30%)、中强度(40%,60%)和高强度(70%,90%)的愤怒和开心面部表情时,识别情绪类型的既有能力和差异。采用表情标签范式,用E-prime软件在电脑上呈现不同强度的3D合成面部表情刺激,分别对10名自闭症儿童、10名正常发育儿童和10名智障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在低强度表情时具有面部表情识别障碍,其对不同强度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显著低于智障儿童和正常发育儿童;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与面部表情强度呈正相关,面部表情强度越大,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越高;自闭症儿童对低强度面部表情识别时,对开心表情的识别正确率高于愤怒表情,但是,在中强度和高强度面部表情识别时,存在显著的愤怒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584.
人类工作记忆广度个体差异的机制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者在大量行为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解释人类工作记忆广度存在个体差异的模型和理论:Daneman和Carpenter的资源分享模型;Towse和Hitch的任务转换假设;Engle及其同事提出的工作记忆广度的注意控制理论;Lustig的基于抑制的理论;以及Daily等人的资源激活模型。本文对这些模型和理论观点进行了论述、分析和评价,指出了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5.
梁三才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07,39(6):966-976
以三维场景图片为学习材料,通过系统操纵参照系之间的冲突,在四个实验中考察了两种不同表象更新任务的参照系冲突效应。结果发现:(1)参照系冲突对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象更新有显著影响,但对以场景为中心的表象更新影响相对较小,从而导致以自我为中心表象更新相对于以场景为中心的表象更新的优势效应减小直至消失。(2)旋转者身体倾斜与场景倾斜引发的参照系冲突效应具有不对等性:由于整个场景倾斜引发的参照系冲突效应大于由于旋转者身体倾斜引发的参照系冲突效应。(3)与场景同时倾斜的局部空间参照系降低了以场景为中心表象更新任务的参照系冲突效应,但对以自我为中心表象更新任务的参照系冲突效应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两种表象更新任务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并进一步扩展了Presson等提出的空间更新参照系冲突模型  相似文献   
586.
探讨价值观对蓄意创伤受害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简称PTSD)症状的影响方式。方法:采用事件冲击量表、受害人认可评价量表、施瓦兹价值观量表作为测查工具,测查了163 名蓄意创伤受害者。结果:(1)蓄意创伤受害者的PTSD三大症状表现有显著差异,闯入症状水平最高,回避症状水平次之,高警觉症状水平最低。(2)蓄意创伤受害者所持的价值观和对外界接纳的评价能较好地预测PTSD三大症状。(3)内敛价值类型通过诸如社会接纳等反映外在标准的因素影响PTSD的闯入症状。结论:蓄意创伤受害者PTSD症状表现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外界接纳的评价和自身所持的价值观对其PTSD症状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7.
Kahneman & Tversky (1982 ) demonstrated that actions are regretted more than inactions. It was conjectured that (a) when action shared the same closeness as inaction but was neither to approach nor to retreat the desired outcome, the action was seen as futile so that it would evoke stronger reactions of regret; and (b) closeness moderated the effect of action such that the effect was stronger when the acting target was closer to a good outcome, but weaker when the acting target was further away from a good outcome. A total of 5 regret‐triggering problems were presented to 150 undergraduates who rated actors' intensity of regret. The findings support that closeness is the moderator of the increased regret effect.  相似文献   
588.
癌症患者人格类型及其与应对策略、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辉  王建平 《心理学探新》2007,27(2):88-90,95
该研究旨在调查和分析癌症患者人格类型及其与应对策略、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用应对问卷等测查工具对205名癌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癌症患者可以聚类为两类人格:温和健康型和身心障碍型;2.身心碍型患者的屈服应对显著高于温和健康型患者;3.身心障碍型患者的客观社会支持和主观社会支持都显著低于温和健康型患者。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可分为温和健康型和身心障碍型两种人格类型。身心障碍型患者采用更多的屈服应对,同时获得的社会支持也更少。  相似文献   
58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rnout and workplace deviance, identified as a component of job performance, was examined. Burnout was assessed with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which has three dimensions, Emotional Exhaustion, Depersonalization, and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Workplace deviance was defined as voluntary behavior that violates significant organizational norms and threatens the well-being of an organization, its members, or both. This was assessed with the Workplace Deviance Scale, measur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articipants had engaged in workplace deviant behavior such as taking property from work without permission, making fun of someone at work, or cursing at someone at work.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with stamped envelopes were distributed to a sample of 1,470 Taiwanese flight attendants at the Arrival Hall of Taiwan 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A response rate of 22.45% was obtained. After cases with missing data (n = 27) had been eliminated, the sample totaled 303, 17 men and 286 women. The average age was 28.7 yr. (SD = 4.6).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showed that Depersonaliza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predictive of Workplace Deviance scores but not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scores. Possible reason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90.
张维  陈剑强  苏经宇  翟洪昌  黄勇  李健萍 《心理科学》2007,30(6):1382-1384,1388
探讨名人与陌生人身份判断的脑功能。6名被试参加实验,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采集数据,AFNI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显示,名人面孔身份识别主要激活了额颞区和梭状回等,陌生人面孔识别主要激活了脑岛和梭状回。实验表明,熟悉名人面孔与陌生人面孔识别有其不同的区域;都有梭状回的视觉加工,但是激活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