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电芝  孙泽军 《心理科学》2004,27(6):1410-1413
本研究以两所中学的136名初二学生为实验被试.采取平衡组实验设计,编制专门的(实验教程).以专门训练与日常教学渗透相结合和专门集中训练两种方式进行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实验结果表明:1。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2。策略训练对优生、中等生的帮助更大;3。在迁移效果上,阅读策略的专门训练与教学渗透相结合的训练明显优于专门的集中训练。4。在本实验的延迟测验条件下.对策略的运用,激活组显着优于未激活组。  相似文献   
102.
为检验同伴侵害影响儿童孤独感的中介变量,采用同伴提名、儿童自我知觉量表、儿童孤独感量表和班级戏剧问卷对武汉市某小学3-6年级445名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同伴接纳和整体自尊是同伴侵害与孤独感间的两个中介变量。 在考察单一变量的中介作用时,同伴接纳在儿童的同伴侵害与其孤独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整体自尊在儿童的同伴侵害与其孤独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当同时考察同伴接纳与整体自尊的中介作用时,同伴接纳与整体自尊在同伴侵害与孤独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且,由于同伴接纳对整体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同伴侵害对整体自尊的预测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3.
峱山散议     
孙敬明 《管子学刊》2011,(1):48-52,1
峱山之名,一字专用,可与齐鲁之岱嶽与峄类比;初见于春秋早期《诗经.齐风.还》,后则继见于《汉书.地理志》、《说文》以及《隋书.地理志》;再后或鲜见于地方志乘与明清文人吟咏之篇什。峱山位于淄河岸畔,南近青州古城,北偪临淄齐都,地处齐文化之核心,虽仅一山,然文化内涵却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4.
今天宗教对话随着文明对话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特雷西所著的《与他者对话》以伽达默尔对话诠释学为基本方法,通过处理基督教信息与现代普世多元宗教处境的关系,致力于建构一种宗教对话的准则学。特雷西将在差异与冲突中的对话和团结作为最佳盼望,将批判和存疑作为构成对话的必要条件。他将聚焦于他者作为宗教对话准则的看法,这无疑对当今宗教对话的继续展开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5.
106.
孟慧  宋继文  孙志强  王崴 《心理科学》2011,34(5):1167-1173
本文通过对426名在职人员的调查,探讨了变革型领导对工作绩效与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最后采用SPSS 13.0和Lisrel 8.7 对数据进行多层级线性回归分析,并依据温忠麟等(2006)的统计步骤分析了有中介的调节作用,得到如下结果:(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与任职年限之后,自我效能在变革型领导与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之间都起部分中介作用;(2)核心工作特征在变革型领导与工作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调节作用需要通过自我效能作为中介变量。文章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7.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expertise of a perceiver and the physical complexity of a stimulus influence consolidation of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VSTM) in a S1-S2 (Stimulus 1-Stimulus 2) change detection task. Consolidation is assumed to make transient perceptual representations in VSTM more durable, and it is investigated by postexposure of a mask shortly after offset of the perceived stimulus (S1; 17 to 483?ms). We presented colours, Chinese characters, pseudocharacters, and novel symbols to novices (Germans) or experts of Chinese language (Chinese readers). Physical complexity was manipulated by the number of strokes. Unfamiliar material was remembered worse than familiar material (Experiments 1, 2, and 3). For novices the absolute VSTM performance was better for physically simple than for complex material, whereas for experts the complexity did not matter-Chinese readers memorized Chinese characters (Experiment 3). Articulatory suppression did not change these effects (Experiment 2). We always observed a strong effect of SOA, but this effect was influenced neither by physical complexity nor by expertise; only the length of the interstimulus interval between S1 and the mask was relevant. This was observed even with short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 of 100?ms (Experiment 2) and in comparing colours and characters (Experiment 5). However, masks impaired memory if they were presented at the locations of the to-be-memorized items, but not beside them-that is, interference was location-based (Experiment 6). We explain the effect of SOA by the assumption that it takes time to stop encoding of information presented at item locations with the offset of S1. The increasing resistance against interference by irrelevant material appears as consolidation of S1.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简要回顾了应对研究的历史,包括应对的概念、理论思想、测量的研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9.
因族人的急剧凋零、子孙难得,年仅4岁的谢灵运开始寄居在钱塘杜治。在寄居的早期谢灵运可能比较严格地遵循道教的戒规;但随年龄的增长以及家族重任的承担,谢灵运不得不回到祖居地,接受一个高门子弟所必需的教育。但这种往返情形却最终因孙恩起义、杜子恭的去世而被迫中断;这也中断了本来能继续的家族信仰。寄居钱塘由此成了谢灵运不堪回首,甚至讳忌的往事,由比在其现存的作品中也仅能看到一点不无晦涩、难懂的记载。这也是现今难以确考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作为记载魏晋间名士风流的集子《世说新语》,其对佛、道区别对待的态度,固然有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僧人、道士各自的价值取向,即僧人凭借清谈、雅致与高门士人周旋,而道士凭借技术、操作向上层渗透,造成了这种偏差和分野。道教的这种取向,是历史传统、地域影响的结果;从史籍的记载,以及道士受到的教育能明显地看出这一微妙的变迁。而这一转变极大地影响了此后道教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